探寻自己电脑的极限——潘、邓、闲

===============卷首语===============
经过几周的折腾,现在是身心俱疲,刚好停下来把前段时间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大致总结一下,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也没太多的技术或者理论,这么久的折腾,总结下来其实就是标题上面那三个字。
所谓潘——欧洲人罢了,所谓邓——土豪罢了,所谓闲——肝帝罢了。要找自己电脑的极限在哪,至少得这三个当中有一个,如果有人非要杠我说:“我就是要驴~我就是要小”,我也只好说一句——您喜欢就好。
废话不多说,咱们进入正题。
===============发----端===============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被我探了几周的机器。
cpu:i9-9900KF
主板:MSI Z390 ACE
内存:贼船LPX 2666@16-16-16-32 8G*4 ,前几天换成LPX 3200@16-18-18-32 16G*2
显卡:可能是经过锻炼的MSI GTX-1080Ti 魔龙
使用的工具软件:Windows 10 v1803+、MSI AfterBurner v3.0+、RivarTurnerStatistics Server v7.2+、 RunMemTest v4.5、MemTest Pro v7.0+(需破解或付费5刀)、HWINFO 6.0+、Prime 95 v29+、3D Mark
之所以想要试试看手头这台49年入了国军的机器极限到底在哪,其实是源于之前单机直播发现同时开着NFS和直播间画面时,直播间画面非常卡,而唯一的活人观众却说他那边画面是好的,码率和流畅度都还可以,好奇之下我用另外的设备开了直播间,发现确实如此。之后经过仔细对比才发现,只要显卡或者cpu处于满载状态,就别想着看直播画面能流畅。于是动了再入一台推流主机的念头。
然鹅~~作为一个负翁~~每个月光是给银行还钱就已经压力满满了,还要养妹子*2,养正太,再折腾怕是只好吃土了。考虑到实际情况,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毕竟~~当年也是把菜羊干到1G的男人。
===============魔龙篇===============
其实对显卡动手的时间比较早,当时只是为了游戏能跑个最低60帧以上,正好赶上20系列发布,收了张看起来还健康的10系魔龙,于是拿起MSI的AfterBurner就是一顿操作,期初只是简单的加压超频,后来发现散热和噪声实在顶不住,这才开始学习大佬们的各种资料。经过两周的摸索,摸清了这张卡的温控点和电压下限,把魔龙稳在了日常2G这个频率上,大致的曲线见下图。

其实探出这条曲线过程也没有特别复杂,先用AfterBurner把功耗和温度墙拉满,其他保持自动,然后用3D Mark的TimeSpy Stress Test测试在满载情况下显卡的频率、核心电压、温度、风扇转速,尽量记录每次变化的各项数值,之后根据这个记录,先在频率电压曲线里调整出超频起始电压和上限电压(很重要,会影响发热,进而影响超频稳定性和持久性)、之后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逐步降低起始电压和上限电压,并且反复测试,直到找到能够长时间(半小时以上)保持频率稳定(每次压力测试结果均为pass)的几个阶梯电压,在这个过程中,显卡风扇始终保持高转速,并记录每次降频发生时的温度节点。
电压频率节点调整好以后,根据之前记录的温度降频节点,调整afterburner的风扇控制策略,将风扇提速的温度节点设置在降频温度点的前方5℃的地方,每当即将开始降频的时候,拉高风扇转速,以维持频率不降低,具体如下图:

这里面对下限的设置是考虑了很久才选在了20%-35℃这个位置,这个点原本是45℃以下停转 的,然鹅实际上风扇停转的情况下,显卡温度很快就是上到45℃,风扇启动后又很快降到45℃以下,导致风扇不停的启停,时间久了必然影响风扇寿命,尤其是我这张是疑似被锻炼很久的卡,风扇会变得更加短命。因此我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上关闭了风扇启停的功能,让它即使在低温低负载的情况下也维持基本的运转,而且20%左右的转速,实际上是听不到噪声的。显卡就这么多,大部分都是大佬们实践过的东西,不过这个过程和方法,从我看到的新一代显卡的各种超频测试来看,大体上都是可以适用的,这个不分N/A。
下面~~来讲讲这个49年的99kf。
===============9900KF篇===============
当初动了买99kf这个念头,纯粹是当时99kf+Z390套装因为AMD的Zen2 Ryzen上市,导致价格跳水,这里真是不得不谢谢AMD,没有AMD,哪里能用5200就搞定盒装99kf+z390 ace来替换已经战了6年的x99+5820k。
至于超频,其中曲折颇多,听我细细讲来~~
新平台刚到手的时候,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原则,把原来5820K在用的千石船直接怼上就开整了,毕竟千石船那也是被5820K 180w功耗认证过的老散热器了,我想怎么也不至于压不住99kf,结果第一次锁全核4.7G上FPU就让我目瞪口呆,200w+的功耗,CPU温度直接撞墙。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不是号称制程更先进了吗?怎么完全感觉不出来?intel的tdp虽然看看就好,但是ark上写着散热器设计规格参考PCG 2015D (130W)标准啊,这也能演吗?给大家看看intel传说中的PCG 2015D的130W散热器啥样

无奈之下,只好又入了一个无限5-5100,原来的千石船只好发配给二奶8400做了fanless,这里面其实还有我之前挖的一个大坑,不过咕计要很久才能填了(捂脸)。至于为啥不是D15或者银箭或者HR02什么的,真●家境贫寒啊!~~水冷?机箱太小了,而且至今对水冷效能和可靠性存疑,前几天还发动态在问呢。当然~~给无限5用A12这种事情我是不会乱说的。
不废话了,99kf的超频说说都是泪,最初的时候我想着看林大说的那么简单,于是我也比照着来了一下,倍频定在50,怕掉压把lite load选到mode 10,结果一拷机,电压温度就直接上天,能稳定启动p95或者fpu单拷的电压直接去到1.38v,温度1分钟破百,功耗直接飞到240w,99kf也瞬间降频到3.6G,这完全不是我要的啊,无奈只好再去调电压,最初把电压调成了override模式,定死在了1.308v,结果功耗和温度倒是勉强控制住不撞墙了,可是仍然降频的厉害,期间又不停的通过per core模式调整各核心的max ratio,调整风扇转速,能想到的都想了,甚至手动调整了电流墙,限制功耗。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力没有五,限了电流直接导致cpu严重降频,跑fpu或者avx测试只能稳在3G,效能更是可怜的和8400持平,连续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了一周,直到昨天在站友零杀十一死Morpheus的介绍下看了大佬Alienware管家关于99k超频的一些讲解和思路以后,才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具体来讲就是,在总功率(散热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想要获得尽可能高的性能的唯一出路就是尽可能合理分配这些功率的使用,从而达到尽可能提升cpu频率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于是今天早上爬起来就赶紧开始动手实践,经过前两周的各种折腾,已经可以确定的是,我这机器的散热能力就是200W以内,不能确定的主要有两点,分别是z390 ACE是否可以单独设定不同核心使用数量下CPU的频率以及各频率能够稳定运行(P95不掉进程半小时)的最低电压。
咱们先来讲第一点,确认方法很简单,在win10下,用msconfig进入启动项配置,将可用核心限制2个逻辑核心上,然后重启进bios的oc菜单以后,在expert模式下,将cpu倍频模式设置为 turbo ratio,然后将只用1个物理核心的最大倍频设置到49(intel默认可以自动turbo到50),其他工况统一设置为45,其他包括电压功耗等的设置均保持自动,然后进入系统以后进行p95拷机,用hwinfo观察cpu频率到底是运行在4.9G还是4.5G。
然鹅~~理想美好,现实骨感,不知道是win10现行版本的cpu调度已经完全动态化了,还是主板对cpu核心的调用的判定和系统不同调,总之不论怎么设置,都被判定为全核心调用,所以目前单核高频的想法暂时没法实施了。
第二点就比较麻烦了,要不是前两周已经折腾过,这个过程要反复测试大概两三天时间才行。通过对之前折腾的总结,将全核5G的电压收束在1.29~1.32之间,全核4.7G的电压收束在1.18~1.24之间,这个根据各cpu体质来定,如果已经超出这个范围了,还想超那就考虑加强散热吧。
下面来讲讲具体操作方法,从功耗总量控制这个思路出发,先使用全核4.7G AVX拷机,可以得到最大可用功耗,但是这时cpu使用的电压是不能作为电压参考的,因为全核4.7G的可用电压必然低于全核5.0G的可用电压,因此还要进行一次全核5.0G Non-AVX,可以得到一个最大可用电压。之后的操作就是个水磨工夫了,先在bios里面把cpu电压调整成自动适配加边界控制模式,然后自动控制电压和边界电压维持auto,在lite load里面尝试性选择mode 10,重启进入系统后用p95拷机(avx模式和non-avx模式各一次)观察功耗和温度越界情况,根据实际功耗和越界情况适当调整lite load的选项,这个过程大概要反复两三次,最终要找到一个功耗和温度轻微越界的值就可以了,以我自己为例,功耗控制在200w~210w,温度控制在100℃附近。
经过这个调整以后可以得到一个粗略的电压,此时开始优化cpu的运行电压,仍然保持adaptive的电压值为auto,根据之前拷机轻微越界的情况,将边界浮动模式改为负向浮动【-】,然后以0.010为步幅逐步调降,反复拷机测试,直到得到一个可以稳定运行avx全核4.7G的最低电压。
完成电压调整以后,再返回cpu的倍频调整这边,因为之前的测试已经得到无法单独设置单核倍频上限的结论,因此也不必选择turbo ratio模式了,直接将倍频模式改为all core,然后将倍频数值先设置在47,同时将avx浮动频率设置为auto,设置完成后进行拷机测试,主要目的是观察non-avx拷机4.7G全核是否还有温度或者功耗撞墙问题,如果没有,则抬升全核倍频,同时相应的将avx全核浮动频率向下调减维持在4.7G,让non-avx模式下的cpu功耗逐步贴近avx全核4.7G的功耗,以求得日常使用频率最大化,全部调整完毕得到想要的结果以后就可以保存成OCprofile了。这里有一点要咨询一下,有没有用rog strix z390或以上级别主板的大佬,rog的按工况控制倍频的设置能否生效?如果能行的话~~~~~看看能不能当一回咸鱼买家收一个。或者有其他人用z390 ACE的能不能透露个bios版本号?也许是我的Bios版本太新?现在这一版是19年12月的版本。
cpu超频的部分大概就这么多,最后说说这两条的内存吧
===============内存篇===============
原来老的x99平台剩下的4条lpx 2400C14直接就拿来硬超到2666C16怼在新平台上了,前阵子和别人开玩笑说要py两条3200的内存,没成想没过多久人家真的给送来了,于是直接用来替换原本的2666,不过品牌型号什么的就没得选了。
要说我也是给贼船交税交的够多了,当年的电源,前后两个RM650,后来的内存都是贼船的,结果新拿到的内存还是贼船的丐版马甲,网上一查版本,说是v4.32的大概率是b-die边角料或者c-die,毕竟spd信息可以随便写。于是简单的加压到1.35v弄到了3600,但是时序当时没收,就是20-24-24-38,后来跑super pi的1M测试怎么也收不到7秒内,只好手动收了点时序,折腾了半天,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要收c16,就得把电压加到1.45甚至更高,这对我来讲实在不太好接受,只能认命的用c18-20-20-32这样了,内存收时序超频啥的没啥好讲的,颗粒天天换,只能靠水磨工夫自己试,又没有cpu那么完善的传感器可以监控,所以这个我觉得基本靠脸吧。
===============总--结===============
经过这么久的折腾,其实回过头想想,超频这事情无非就是看脸,烧钱,或者下工夫磨这三条路子,技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基本上接近极限了,如今厂家也已经精到出厂即灰烬的地步,所以现在这事说穿了就是图个乐呵,满足下个人爱好,能超到当然很好,超不到也别强求了,不然花下去的时间、金钱、精力都太多了。何况~作为一个老程序猿,又要养房子又要养人,实在折腾不起。
顺便小小填一下坑,99kf身上涂的7921到现在差不多半年了,性能基本上没啥衰减,比大镰刀送的和猫家送的nx-1(好像是这个型号)耐久的多,至于效果嘛~~用超过三个月大家都一样。另外就是7921的涂抹,其实没那么麻烦,直接x形涂cpu上用散热器压紧以后稍微转转完事,实话讲,硅脂这东西有那么点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太多太厚都会有反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