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学中医:闻诊(嗅气味)

2023-03-23 06:04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9.3闻诊-嗅气味

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习了闻诊的听声音的诊断方法,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嗅气味的诊断方法。

 

    【含义】

嗅气味,是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以诊查病情的方法。包括嗅病体气味和嗅病室气味。

【原理】

通常来讲,

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流畅时,人体是不会有特殊的气味的。

如果脏腑、气血、津液出现病变,比如邪气侵扰,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等,秽浊排除不利,腐浊之气因此产生,就可以表现出异常的味道。

【意义】

因此,通过嗅辨气味,可以辨别脏腑、气血、津液的病变,以及疾病的寒热虚实。

【规律】

通常来讲

当气味酸腐臭秽时,多属于实热证;

当气味偏淡或微有腥臭时,多属于虚寒证。

 

如何理解气味的臭秽和腥臭呢?

我们可以理解为:臭秽,就是很臭,臭味浓烈的意思。腥臭,就是虽有臭味,但气味不太浓烈。

 

一病体气味

首先,我们来学习病体气味。

病体气味包括有口气、汗气、痰涕之气、二便之气、经带恶露之气以及呕吐物之气六种。

1口气

第一种病体气味:口气。

口气,是指从口中散发出的异常味道。正常人呼吸或者讲话时,口中没有异常味道散出。

如果口中散发臭气,称为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便秘、或消化不良有关。

当口气酸臭,并伴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通常属于食积胃肠的表现。

口气臭秽者,多属于胃热证。

口气腐臭,或兼有咳吐脓血者,多是体内有溃腐脓疡。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多为牙疳。

 

2汗气

第二种病体气味:汗气

汗气,是指汗液散发出的味道。

汗出腥膻,通常是风湿热郁久皮肤,津液受到蒸变所导致的病症,多见于风温、湿温、热病,或汗后衣物不洁所导致的。

汗出腥臭,可见于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证。

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是湿热内蕴所导致,多见于狐臭病。

 

3痰涕之气

第三种病体气味:痰涕之气。

正常状态下,人体排出少量痰和涕,一般没有异常气味。

如果咳吐浊痰脓血腥臭,通常见于肺痈,为热毒炽盛所致;

如果咳痰黄稠味腥,属于热痰,为肺热壅盛所致;

如果咳吐痰涎清稀味咸,无特殊气味,为寒痰,多见于寒证。

 

鼻塞流浊涕,通常是外感风寒,或鼻渊所致。

鼻流清涕,无气味,通常见于外感风寒证。

 

4二便之气

第四种病体气味:二便之气

大小便的闻诊,除注意了解特殊气味,还要结合望诊综合判断分析。

一般来讲,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于肠有郁热;

大便溏泻而腥臭,或臭味不很明显,多属于脾胃虚寒;

大便泄下臭如败卵,矢气酸臭,多属于宿食积滞引起的病证。

 

小便黄赤,浑浊骚臭,多属于膀胱湿热;

小便甜,并散发有烂苹果样气味者,多属于消渴病。相对于西医的糖尿病。

 

5经、带、恶露之气

第五种病体气味:经、带、恶露之气。

经、带、恶露的闻诊,主要是了解经、带、恶露有没有异常气味。

月经臭秽者,多属热证。

月经味腥者,多属寒证。

 

带下黄稠臭秽者,多属湿热。

带下清稀而腥者,多属寒湿。

 

崩漏,或带下奇臭,并见异常颜色,多见于癌症,病情比较危重。

 

产后恶露臭秽者,多属湿热、或湿毒下注。

 

6呕吐物之气

第六种病体气味:呕吐物之气

一般来讲,

呕吐物清稀无臭味,通常是胃寒引起的。

呕吐物酸臭秽浊,通常是胃热引起的。

呕吐物伴有没有消化的食物,气味酸腐,为饮食积滞所致。

呕吐脓血而腥臭,通常是溃疡病引起的。

 

二病室气味

我们再来学习:病室气味。

病室气味,是由病体本身或排出物、分泌物散发而形成的。

一般来讲

气味从病体发展到充斥病室,说明病情重笃。临床上通过嗅病室的气味,可作为推断病情,及诊断特殊疾病的参考。

比如

病室臭气触人,多为瘟疫类疾病;

病室有血腥味,通常见于失血病;

病室有腐臭气,通常见于溃腐疮疡;

病室有尸臭味,多为脏腑衰败,病情危重;

病室有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尿毒症的病人;

病室有烂苹果气味,多见于消渴病重证病人,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

病室有蒜臭的味道,通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

 

以上是嗅气味的全部内容。无论是嗅病体气味,还是嗅病室气味,都符合这样的一般规律,凡是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证、热证;凡是气味偏淡或微有腥臭者,多属虚寒证。

 

现在我们已经将闻诊的听声音和嗅气味的诊断方法学习完毕。

 

本节课就上到这。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从零开始学中医:闻诊(嗅气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