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化到底怎么回事?经常在遇到这样的病人:多年来体检只是发现碱性磷酸酶、γ
胆汁性肝硬化到底怎么回事?经常在遇到这样的病人:多年来体检只是发现碱性磷酸酶、γ-GT略微升高,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等其他指标全部正常,因此,未曾引起患者的注意,但是若干年以后却发现肝硬化了。许多患者不明白,这是怎样引起的?其实这些患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就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简称PBC)患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淤胆性肝病,其主要特征是肝内胆管非化脓性截断性破坏、门脉炎症、瘢痕,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或先后存在。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与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环境毒理因素、硒缺乏、中毒及遗传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亦不明了。一般认为,在原有的遗传易感基础上,出现持续感染或毒物作用,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最终出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该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其中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功能紊乱和调节失常等。
本病特征性表现为中年以上妇女,有皮肤瘙痒、肝大、黄斑瘤存在。但是在临床中男性患者也越来越多,而且不典型的病例比较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这就对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做出判断,一般肝穿刺可以进一步确诊,但是有许多患者还不能接受这种创伤性的诊疗手段,这时候可以在临床上进行诊断性治疗,从而初步判断是否是该病。
本病的发展趋势是肝硬化,随着医学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许多患者可以在早期发现,因此,这就要求患者经常随诊,监测肝功能、肝纤维化、自身抗体、B超等指标的变化。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减缓本病的病程进展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对改善肝纤维化、肝硬化具有明显疗效。中医讲究整体调理,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肝木得到肾水的滋养,才能生源不息,条达舒畅;肝木克脾土,所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其脾气……”也就是说,治疗肝病的同时,必须时时顾护脾气、肾气。
从中医角度来讲,本病早期一般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多见,治以舒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方用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舒肝散等加减;而到肝硬化期,则以正虚邪实为主,治以扶助正气,软坚散结,方用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