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到,雨水变多,中医教你两味药煮水,避免夏天生成暑湿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意思就是从清明过后,雨水就开始慢慢变多了,雨就是湿,所以夏天人体内容易生成暑湿,今天刘医生给大家分享两味药,现在用他们煮水喝可以有效避免夏天体内生成暑湿。

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很发达,现在的人也不太注意饮食方面的健康,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爱吃生冷的食物,爱喝冷饮,虽然当时很爽,但是却为身体埋下了祸根,尤其是脾胃,脾胃有负责运化水湿的功能,它有喜温恶寒的特性,寒凉的食物和饮料最伤脾胃,脾胃受伤后运化水湿的功能又受到影响,湿气排不出去,在体内越聚越多,最后生痰。

尤其现在快要到夏天了,雨水逐渐变多,体内、体外的湿气双重夹击,湿气长时间在体内会生热,形成湿热,高温也会加重体内的湿热,所以很多人到了夏天会觉得胃口差,没有食欲,有恶心反胃的症状,大便也经常黏腻不成形,到了夏天就觉得精神不振,头晕无力、四肢困重也是因为湿热引起的,但如果我们在夏天之前把体内湿气扫出去,就可以避免湿热的形成,可以尝试一下用白术和茯苓煮水。

水湿是因为脾胃受到影响,脾虚了,无法运化水湿,白术和茯苓都有利水化湿的作用,茯苓可以渗湿,同时把体内的湿气向下引,最后通过膀胱变成尿液排出体外,白术可以燥湿,白术比较干燥,那种燥性可以把湿气吸干,与茯苓配合,一个把水湿向下引变成尿液排出,一个把体内的水湿吸干。

同时白术还有健脾养胃的功效,水湿祛除以后,再把脾胃的运化水湿的功能恢复,新的湿气也就不容易生成,虽然用药可以祛湿,但是药用多了也会对身体有影响,所以平常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内容只作为中医知识科普,如果你对此感兴趣的话,在用药之前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师辨证,不要盲目用药,以免造成其他伤害。好了,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内容,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