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猴哥身价倍增的背后:新药革命

2022-06-13 21:21 作者:进击的诗与星空  | 我要投稿

最近关于一个直肠癌患者“治愈”的消息刷屏,由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癌症中心Andrea Cercek和Luis A. Diaz, Jr.牵头的这项研究已入组14例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患者,这些患者完成6个月PD-1单抗药物dostarlimab(多塔利单抗)治疗后均获得临床完全缓解,在1年中位随访期内无复发。

 

该研究结果同步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投稿时入组12例患者)。NEJM同期配发的评论指出,尽管临床完全缓解不能完美代表癌症得到长期控制,但研究者可能让直肠癌“治疗变革初露端倪”。

 

 

 

有些媒体对这个消息的解读不够全面,因为dMMR患者在直肠癌患者中只有5%-10%左右,并非适用于全部类型。

 

但是,全球范围内,单抗类药物的发展确实是突飞猛进。

 

生物类制药的发展,相应的实验用动物水涨船高。

 

除了众所周知的小白鼠,还有一种动物身价倍增:猴。

 

年初,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则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用食蟹猴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中标价为12.2万元/只。

 

而短短五年前,2017年,食蟹猴的价格还在1.38万元/只左右。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的实际市场价格比12万元(一只)又上涨了不少,平均已经涨到超15万元一只。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使得国内创新药研发项目,尤其是生物创新药研发项目数量大增。

 

作为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实验用猴的需求极速增长。但猴和小白鼠等其他实验用动物不同的是,生长繁殖非常缓慢,不存在“四月肥”这类捷径。

 

一般而言,母猴至少要4年才能生育,之后最多一年一胎,小猴不能直接用于实验,需要养大后才能出售,产出量有限、周期太长、繁殖有风险。

 

现在实验用猴的养殖尚未成产业化,即便是现在开始大规模养殖,等到出栏也是几年后,到时候市场价格还是未知数。

 

据昭衍新药2021年年报,2021年初公司账面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中,绝大多数为猴,余额约1942.11万元,年末时增至7410.16万元。其中鼠的余额只有1.3万元。

 

据药明康德2021年年报,生产性生物资产(以猴为主)余额为7.34亿元,比上年增加3.15亿元。

 

据康龙化成2021年年报,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包括食蟹猴及猕猴,年末金额为1.43亿元。

 

 

 

这年头,手里有猴也是一种实力。


猴哥身价倍增的背后:新药革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