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可敬的范肇鹏先生走好(秋思)

2022-07-12 23:52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范肇鹏先生

2019年6月13日,范肇鹏先生因病离世,至今整整三年有余,这也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三年,年年打算去给范先生扫墓,都因为疫情的管控而落空,今天偶尔翻看旧文章,发现三年前的一篇小文,拿来回顾一下,一来是对范先生的怀念,二来纪念一下这反复无常的三年生活历程。


1991年,我由朋友介绍加入上海黄浦文化馆京昆之友社,当时虽然喜欢京剧很久了,但是并不知道票房是什么所在,直到加入京昆之友社以后才慢慢了解票房的一些规则和活动情况,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解范肇鹏先生。


一直以为票房就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聚会,唱唱玩儿玩儿的地方,但加入京昆之友社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京昆爱好者聚集地。京昆之友社是文革之后上海成立比较早的票房之一,也可能是当时成立的第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京昆票房。票房除了组织演唱,开设京剧茶座和不定期彩唱演出以外,还有一个当时其他票房没有的功能,那就是对京昆剧理论研究和资料收集,这一工作就是在当时黄浦区文化馆有关领导和社长范肇鹏先生的主持下进行的。


1980年,在黄浦区文化馆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当时还是年轻人的范肇鹏先生和几位有共同爱好的年轻同好一起发起成立了“京剧之友社”,一年之后随着昆曲爱好者的加入,遂改名“京昆之友社”,也就是在这一年,在范先生的带领下,京昆之友社开始开设《京昆系列讲座》,请当时知名演员和京昆剧专家学者到黄浦区文化馆给广大戏迷爱好者进行普及讲座,这也是上海有史以来,票房组织规模最大的一次系列讲座,讲座一共举行了一百多讲,被邀请前来讲座的著名演员和专家学者更是不计其数,参与的知名演员有俞振飞、童芷苓、李玉茹、王吟秋、梅葆玖、魏莲芳、王文军、李丽芳、童祥苓、李仲林、李瑞来以及当时上昆的九大头牌:华文漪、蔡正仁、刘异龙、方洋、计镇华、张铭荣、王芝泉、岳美缇、顾兆琳等,还有资深专家学者许思言、何曼、王家熙、王思及等都是讲座的常客,或主讲或听讲,当时的讲座不仅吸引爱好者的听讲,还有不少专业内行演员学者也是经常来聆听取经。以后又相继举办了“国剧雅韵”、“京昆录像赏析”,成立青年演出队并举行一年一度的汇报演出等活动,进入2000年以后,范先生还敏锐的感受到了网络发展的浪潮,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支持社里的年轻社员开通了《京昆戏迷网》,开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宣传普及京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96年开始,京昆之友社受上海市文化(体)局委托,在范肇鹏先生的亲自挂帅下,连续10年参加了6届在天津举行的“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曾创下一届比赛三个金奖的骄人成绩。这些活动的举办以及成绩的取得,不仅为黄浦区文化馆的群文工作和社区文化建设赢得了荣誉,而且为上海市的文体事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一个基层文体工作者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为此黄浦区文体局特别对范先生进行嘉奖,并发放了奖金,而范先生确又一次将政府给他个人的奖励无偿的捐献给了京昆之友社,以帮助京昆之友社的日常活动。正是在范先生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京昆之友社聚集了一批热爱京昆剧,却又无私奉献的爱好者。


范肇鹏先生本身是残疾人,对残疾人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热衷,2006年以后,范先生离开了他热爱的京昆之友社,全身心的投入到残疾人事业当中,联系医学专家公益讲座,做杂志普及残疾人医学常识,带领志愿者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无私的帮助,这一干又是十多年,直到病重入院,至今他的电脑里还留着未完成的相关文章草稿。


2006年以后,我们相继放下了京昆之友社的工作,开始各自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我跟范先生也很少见面了,偶尔会在QQ、微信或者电话中问候一下,因为住家离得近,我也会隔一段时间去看看他。去年十月国庆期间,我们还约了几个当年老京昆的朋友一起聚餐,并相约今年过年以后再聚,过年之后一直各自忙碌的我们也是疏于联系。今年四月的一天,很久没联系的范先生发来微信,说自己得了癌症,正在医院治疗,语气很平静,并说需要静养,希望我暂时不要对外公开,范先生的朋友多,他在方方面面帮助过的人更多,怕大家知道了,会不断去看望他,影响养病,这样我就只约了名票毛建丽女士去看望了他。5月中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跟其他几位残联的朋友接病情趋于稳定的范先生出院回家养病,5月底我又陪着去看了一次病,到他去世,我又相继去看了他两次,病情基本还是稳定的,谁知道6月13日就接到了他离世的消息,真是世事无常。


范先生给人的印象是和蔼、认真、执着、睿智,无论是京昆之友社的组织工作还是他的残疾人事业,都规划的井井有条,执行的有条不紊。京昆之友社自1980年成立,到2006年他的离开,最辉煌的26年都是在范先生的组织安排领导下,开设讲座、培养新人、举办演出、参加比赛、收集资料、编印讲义、参与专业著作编撰等等,26年间,京昆之友社完成了普通票房无法完成的工作,而京昆之友社的研究成果又不断为专家学者提供默默的帮助,比如老社员陈琨、陈琥兄妹,一个对艺术大师周信芳演出剧目的发掘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直到生命的终结。一个为《上海地方志·京剧篇》的编写和名演员赵晓岚艺术生涯的整理殚精竭虑。老社员颜兆鹤对上海市业余票房的调查研究,也为有关方面群文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京昆之友社,并担负起收集京昆剧资料的任务,直到今天京昆之友社的这些研究成果和收集的资料,任然在互联网上为各个公众号、微博所转载引用,为京昆剧的普及研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相信范先生是欣慰的,在他的领导下,京昆之友社的集体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我们也必将继承范先生未完成的事业,为京昆剧艺术的普及传承继续努力。


范肇鹏先生安息!(秋思 2019年6月 上海)

【旧文回顾】可敬的范肇鹏先生走好(秋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