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纪念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 时任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的讲话
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在复旦召开, 李大潜院士出席。 这里回顾一下2012年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时李大潜院士的讲话。
第1卷 第2期
2012 年 6 月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MathematicalModelingandItsApplications
Vol.1No.2
Jun.2012
纪念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专栏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
李大潜院士的讲话
尊敬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尊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自1992年起,在各方面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鼓励、认真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经顺利地进行了20年。今天,我们欢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这里举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庆典暨2011高教社杯颁奖仪式,感到格外的激动和高兴。
20年的时间不算长,但从20年前开始举办这项竞赛时只有74所高校的314队参加,到今年的参赛校数达1251所,超过了我国现有高校总数的一半,参赛队数达19490队(学生数58000多人),参赛校数和队数分别每年平均以超过16%及24%的速度增长,不仅已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学科性竞赛活动,而且成功地推动了数学教学的改革,造就了这些年来规模最大也最成功的、以推进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许多同学都用“一次参赛,终生受益”来表达了他们的切身体会。一项学科性竞赛活动,能够造成这样突出的效果,决不是偶然的。大家知道,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各门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场合起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提法,已经得到
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不少重要科学领域的数学化趋势,也已呼之欲出或初见端倪。数学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支柱,数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对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正因为这样,数学科学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一种精确的科学语言,数学科学又是以一种高度抽象的形式出现的。这种高度抽象的形式很可能会掩盖数学科学丰富的内涵,并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形成障碍。数学要走向应用,真正显示出它在各个领域、各种层次应用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个桥梁,首先要将这个实际问题化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将所求得的解答回归实际,看能不能有效地回答原先的实际问题。这个全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第一步,就称为数学建模,即为所考察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毫无疑问,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应用的重要桥梁,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
不仅如此,数学建模还在相关的学科与应用中占着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德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建立的欧几里德几何学,就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所提出的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十分有效,后来虽然有各种重要的发展,但至今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开普勒根据第谷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所
总结出来的行星运动三大规律,后经牛顿利用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万有引力公式、从牛顿力学的原理出发给出了严格的证明,更是一个数学建模取得辉煌成功的例子。一些重要力学、物理学科的基本微分方程,诸如电动力 学 中 的 Maxwell 方 程、流 体 力 学 中 的 Navier-Stokes 方 程 与 Euler 方 程 以 及 量 子 力 学 中 的 Schrdinger方程等等,也无不都是抓住了该学科本质的数学模型,是有关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蕴涵着其中一切重要的结果和一切可能的应用。
同时,数学建模现已成为发展现代应用数学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内容。今天,应用数学正处于迅速地从传统的应用数学进入现代应用数学的发展阶段,数学的应用范围空前扩展,从传统的力学、物理等领域拓展 到化学、生物、经济、金融、信息、材料、环境、能源……等各个学科及种种高科技甚至社会领域。由于很多新 领域的规律还在探索之中,有关的数学建模并非轻而易举,而是具有实质性的困难,至今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数学建模不仅进一步凸现了它的重要性,而且已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应用数学乃至整个数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抓住了数学建模,就抓住了联系数学与应用的最重要的纽带,构建了沟通数学与应用的桥梁,为数学与应用的有效结合建立了可靠的保证和基础,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数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契机并铺平了广阔的道路。
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启迪数学心灵的必胜之途。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不应使学生仅仅生吞活剥地学到一些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应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精髓,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使数学成为他们手中得心应手的武器,终生受用不尽。有关数学建模的教育及其竞赛活动打破了原有数学课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局面,为数学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了一条通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实践,亲自参加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可以取得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必能启迪他们的数学心智,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这样做,不仅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之培养与考察三位于一体,而且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得到愈来愈多同学的参与和欢迎,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
从1982年我国首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开始,30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正是通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一个抓手,“一石激起千层浪”,才不仅使数学建模竞赛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到目前为止,“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这两类课程已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并已出版了超过100本相关的教材及辅导读物,而且围绕这些课程的开设,有200多所高校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实验室。同时,从2002年开始,在教育部的支持和资助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的教改项目,也已扎扎实实地在全国开展起来。此外, “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自2005年起大力得到提倡和落实,“StudyGroupwithIndustry”自2000年起在 我国定期举办,均使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教学与研究活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些年来 在国内历时最长、规模最大也最成功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热情欢 迎与大力支持。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一直方兴未艾,红红火火,其深刻的原因正在这儿。
我们高兴地看到,根据教育部领导提出的“扩大受益面,保证公正性,推动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坚持“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竞赛宗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今年共有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以及新加坡和美国的大学生组队参加了这项竞赛,与2010年相比参赛校数和队数分别增长了4.6%和12.5%。通过认真评选,在各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的1821份 候选论文中,评选出1536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224队,二等奖1040队,专科组一等奖51队,二等奖221 队,一、二等奖分别占参赛总数的1.5%和6.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黄思、盛振峰、周敏强同学荣获本科组高教社杯,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杨忠、张岐良、徐小辉同学荣获专科组高教社杯。同时,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四川十个赛区组委会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 我谨代表全国组委会,向获得优胜的参赛队的同学、指导老师及所在学校,向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的赛 区组委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要利用这个机会,代表全国组委会感谢历年来参加竞赛的所有参赛队的全体同学、指导老师及所在学校,感谢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支持。
教育部的领导和各地教委(教育厅)以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指导和有力支持,一直是我们顺利完成竞赛活动的有力保障,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我们要对所有为竞赛命题、阅卷及评审的各位老师及专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谢忱。没有这样一支为竞赛劳心竭力、默默耕耘的骨干队伍,这些年来竞赛的顺利进行和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非常感谢北京市教委、北京赛区组委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本次会议所作的精心周到的安排和热 情高效的服务。我们还要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庆典及颁奖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新闻 界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数学建模活动的一贯关心和支持。
我们要特别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对数学建模活动的热情赞助和大力支持。作为我国最大的一家出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们一直以巨大的热情关注着数学建模及其竞赛活动,从2002年起已连续 十年独家冠名资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保证了我们的竞赛活动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让我们对他们 关心数学教育、重视数学人才培养的宽阔胸怀和实际行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庆祝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全国组委会和各赛区组委会在此前已相应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全面回顾、认真总结了竞赛二十年来的成绩、经验和教训。全国组委会今年首次正式设立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竞赛赛题的综合评价研究项目,委托四个课题组独立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和竞赛质量。全国组委 会还通过首次举办“走进企业”考察活动和数学建模宣传周,开办活动展室,发行纪念邮折、纪念明信片,创办《数学 建模及其应用》杂志,并通过电视专题片与杂志专栏等多种方式,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数学和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了解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年来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方面的巨大 成绩。为了给全国热爱数学建模活动的学生提供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并与相关领域专家直接接触的机会,全国 组委会曾于2001年竞赛十周年和2006年竞赛十五周年时分别举办过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今年在深 圳市科协的大力支持和热情赞助下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在此基础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夏令营活动有望落户深圳,成为每年一次的常态化活动。
为了表彰广大指导教师和组织工作者在从事数学建模教学和指导、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中的辛勤劳 动和优秀事迹,今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192名优秀指导教师和52名优秀组织工作者,并决定授予为 组织竞赛做出突出贡献的萧树铁、蔡大用、滕振寰、韩继业、项可风、叶其孝、姜启源、孙山泽、唐云、王强十位 教授“特别贡献奖”。
此外,全国组委会在2008年《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三版的基础上,出版了该书第四版。同时,为 了全方位地展示20 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历程,反映各个赛区、众多院校的丰 硕成果和自身特色,汇集各界人士对竞赛活动的珍贵回忆和深切感受,组委会还编辑出版了《成功的实践,不 懈的追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纪念文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直得到有关领导和 社会各界的热情关心及大力支持,很多专家与领导在百忙中曾先后为《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前三版作 序或题词,或为该书第四版和今年的纪念文集题词,他们中的不少人今天还专程拨冗参加了这一庆典,我谨 代表全国组委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处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 种历史的使命感,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努力提高竞 赛质量,将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数学建模竞赛一定要继续保持特色鲜明的个性,力争永远生动活泼、生机勃 勃。我们一定要不断在稳中求新、稳中求变,走出一条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道路。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竞赛的规模今后只能适度扩大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 吸引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参加这一竞赛、支持这一竞赛,努力扩大这一竞赛在国内的公认度和影响 力。同时,要加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显示我们的努力,尽快将这一竞赛推向国际上更广的范围,发挥更加积 极的作用和影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还应该使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整个数学课程体系及 内容的改革发挥更大的影响,使比参加竞赛的同学多得多的广大大学生都能受益。我们一定要从认真组织 建模竞赛进一步走向积极投身更大范围的数学教学改革,在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精神和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改 革的深入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现有的一大批热心从事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的教师,包括全国组委会及专家组的 成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不断加深对数学建模竞赛的理解与把握,并满怀热情地培养 新一代的优秀数学建模工作者。希望大家以积极从事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为在我国发展问题驱动的应用 数学研究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进一步提高数学建模竞赛的质量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在教育部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领导及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团结一致,勇于进取,满怀 信心地更上层楼,不断开拓数学建模及其竞赛活动的新篇章,努力走向新的更大的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