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反导似乎并不着急

舰载宙斯盾体系的产生,最早来源于超级大国海军对苏联海军饱和反舰攻击的应对方案,也就是用舰载相控阵雷达引导垂发系统,面对饱和反舰攻击时有足够的火力通道和火力强度去进行拦截。不过宙斯盾系统诞生不久就有了一个额外的功能,这就是对对手的弹道导弹的弹头进行跟踪和拦截的能力。因为超级大国海军发现舰载相控阵雷达可以对上升到大气层之外的弹道目标很远距离就可以发现并跟踪,而且可以描述其大部分弹道,从而对最终的弹头落点进行预测。按照可以发现跟踪和锁定就可以最终成功拦截的规律,那么海基反导就成了一项非常突出的新功能。虽然超级大国所有的关于弹道导弹的拦截都要反馈到位于其本土夏延山的导弹预警体系中,不过海军导弹拦截系统可以机动部署,而且对部署到海外的几十万美军和海外的基地而言实际作用更大。

于是超级大国海军推出了像标准3这种大气层之外拦截弹道导弹目标的专用舰载反导弹。最终具备高空海基反导能力的宙斯盾舰也达到了20艘以上,甚至用其中的伊利湖号进行过低轨道反卫星试验。超级大国海军对此似乎还不放心,又把4岛方面仅有的几艘近万吨级神盾也纳入了海基反导的指挥体系之内。一直有一种说法,说海自的几艘万吨神盾虽然名义上属于海自,但是其一行一动都需要听从横须贺美军司令部的直接指挥。因为这几艘盾舰担负着保卫美军海外基地的直接任务。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恐怕也非空穴来风,还是很有道理的。这样一来,超级大国海军具备高空反导能力的盾舰在全球就接近30艘。占据其可以掌握的全球盾舰总数的接近三分之一。对于这种能力,新兴海军在过去自然只有羡慕的份。不过到了新世纪;

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兴海军具备相控阵系统的大舰服役和下水总数超过了40艘,服役数量也已经超过了20艘,而且全部是有源大盾。如果全部服役,那么有源大盾的数量会直接看齐甚至超越超级大国海军的现有有源盾舰的总数量。有源大盾比早期的无源盾对高空目标有更远的发现距离和更精确的弹道描述和预判能力。因此如果运用到海基反导上能力将相当强悍。而且像洞55这种满排超过1.3万吨的新式盾舰,更大的吨位导致其850毫米口径、深度高达9米的垂发井的体量比超级大国现有盾舰的任何垂发井都大,因此更容易装填大气层外的高空反导导弹。总之不论是盾还是井,新兴海军在海基反导上都有后发赶超的潜力。但是比较奇怪的是,到目前从来未见052D系列甚至是洞55系列展示自身的海基高空反导能力,也没有类似标准3这种专用反导弹的试射画面!因此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新兴海军在海基反导方面,似乎并不是特别着急。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兴海军提到过具备海基反导能力的现役舰艇,似乎只有115和116两舰,但是这两舰并不包括在39艘自造神盾之内。第一个原因,在于周边有弹道导弹的国家,以陆地邻国居多;海基反导只能护卫东侧和东南侧的大约90度扇面。而超级大国本土两侧都是大洋,东亚的基地也大多在海岛上,因此海基反导可以负责300度以上的扇面。300度对90度,两者装备海基反导的战略意义本身就差距很大。另外超级大国重视海基反导,也是因为ASBM的反舰能力突飞猛进,其航母舰队必须依靠海基反导。而对新兴海军来说,对手目前还基本没有ASBM反舰能力;超级大国的中导项目大多数还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海基反导任务并不是特别急迫。另外,新兴海军可能对海基反导的要求比超级大国更高。也就是装备后,不但要有反中程导弹的能力,甚至要有反洲际导弹的能力。要做到这个高度,恐怕还需要再刻苦磨练十年左右才会成熟上舰,这基本就是洞55A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