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系的裂痕及修复||《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阅读笔记6

2023-04-10 11:54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一)关系裂痕

1.可修复的关系裂痕

伴随着了解的深入,彼此也能够产生安全感,拥有对这段依恋关系的信心。但每一段依恋关系都存在误解,每个人都会犯错,会有独特的兴趣和意图,会有不一样的观点,这些都可能造成关系裂痕或破坏主体间性

不同程度的关系裂痕可能导向不同的结果:

1轻微的裂痕可以自我修复,通常很少被注意到,它们会让互动模式发生微妙的变化,使关系朝着双方希望的方向发展。

2稍大的裂痕则需要精细的修复,关系中的成员要承认它们、探索它们以更好地理解它们。

3再严重一点的裂痕则需要在足够的安全感下,让其中一方意识到并承认伤害了对方,另一方则需要接受道歉重建对对方的信任

2.无法修复的关系裂痕

然而,关系的修复并不是一定会实现的,在一些关系中裂痕难以修复

1不能接纳对事件的不同体验

2愤怒和防御循环持续

3常常使用回避冲突的方法

4关系中的成员认为自己对其他人不重要

未得到修复的裂痕会导致依恋关系陷入不良模式:

1)持续发生充斥着愤怒的冲突,彼此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

2情感距离不断增加,依恋关系变成利益往来,双方缺乏情感生活,有身体安全但心理安全不存在。

3一方习惯性地挑起冲突,另一方则回避冲突

当关系里出现行为错误或者体验差异时,彼此之间带着接纳、好奇和共情的主体间性态度,会更容易修复关系。有效修复关系的过程是持续性的主体间性沟通,每个成员的体验都被理解、被接纳、被认为有价值。不同体验的差异得到关注,被接纳。

如果缺乏修复关系的成功经验,彼此在修复过程中建立和维持主体间性沟通是较为困难的。所以,治疗师需要指导并演示如何修复关系,协助当事人习得这些经验,让当事人亲身参与到主体间性的过程里。主体间性体验往往是脆弱的,可能涉及羞耻感、对自我的威胁、彼此体验的差异、对立的意愿……在这一过程中,治疗师保持主体间性立场,治疗师和当事人的体验相互影响。当家庭成员回避冲突时,治疗师识别冲突,探究当事人家庭里攻击/防御的模式,确定它们在依恋关系背景中的意义。

(二)关系裂痕的出现

主体间性对话中,关系出现裂痕的第一迹象往往是非言语的,非言语和言语信息缺乏一致性。随后,言语层面也会展现出关系裂痕,如话语里充满愤怒与疏离、试图控制对方。当关系出现裂痕,产生冲突时,成员总是会先考虑和重视自己的体验,批评贬低对方的体验,明确“我的体验是正确的,你的体验是错误的”

关系裂痕常出现在:

1)亲子关系中以僵化的家长权威命令孩子、不容许孩子质疑自己的决定导致孩子疏远,如“我已经决定了,你再怎么说都没用”。

2)亲密关系中因对方的愤怒反应而激起防御姿态

3对对方强烈情绪的不适应导致退出情感交流、转移注意力,如“别哭、别生气”。

4一方误解了另一方的意图。如小孩认为父母拒绝他是因为父母不在乎他,而父母则觉得孩子就一个期待而生气是因为他只想按他自己的方式去做。但其实,很多时候想做一件事的意图是模糊的,因为个体存在矛盾的想法和行动。在回应孩子前,最好对孩子的行为和选择保持好奇,问清对方的原因。

5导致了羞耻感,或对自我产生了威胁的一些议题。孩子可能因为害怕被认为是坏孩子而不愿讨论做的一些错事;父母可能因为害怕自己不是好父母而拒绝讨论自身如何教养孩子。

6彼此的一些想法、期望不同,而这种差异可能对一方或双方而言是威胁

(三)关系的修复

1接受关系出现裂痕是相处过程中反复出现的正常现象,能够促进关系修复。

2澄清和处理产生关系裂痕的原因。如惩罚行为可能导致亲子关系裂痕,孩子会因为管教或行为限制产生愤怒或苦恼,如果父母能够共情孩子对受到惩罚的感受,孩子更可能会接受父母的权威。

3处理治疗师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裂痕。如果当事人觉得治疗师怀疑自己不是一位好父母,治疗师可以为没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而道歉,且肯定对方在努力抚养好孩子上作出的努力。如果当事人不认同治疗师关于教养的意见,则治疗师对父母的不同意表示好奇。这与内容的对错无关,关键在于互动的主体间性过程让当事人明白即便不同意对方的想法,也能够保持对彼此体验的开放

(四)关系修复的难点

1.治疗师接受关系修复被拒绝的可能

尝试关系修复便意味着对关系的重视。但当事人可能会拒绝关系修复,治疗师也可能会因为被拒绝而采取防御姿态。为此,治疗师需要:

1)识别自己的焦虑,接受关系修复是依恋出现威胁时的正常反应。

2)接受关系修复时自己会变得脆弱的事实,接受有可能被当事人拒绝或误解的事实。

3)承认自己会害怕被当事人认为无能、无法提供有效治疗。

4)处理恐惧,看到为家庭示范修复关系的价值,体验到修复关系的价值,接受自己的错误和不完美,透过依恋史反思自己的恐惧,和督导师或其他治疗师探究这些恐惧。

2.父母接受孩子拒绝关系修复的可能

在修复关系时,父母可能会觉得这可能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在让步、投降,可能会暗示父母失去权威。此时,治疗师需要:

1)帮父母认识和接受困扰。

2)帮父母理解关系修复对加强依恋关系的意义。

3)帮父母反思焦虑和自己依恋史的关联。

来源:《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


关系的裂痕及修复||《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阅读笔记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