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海拾贝】《禅缘》

2021-12-23 21:19 作者:李心乱  | 我要投稿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


       父亲离世较早,母亲博陵崔氏虔诚奉佛30余载,吾之名与字皆为母亲所起,源于一本佛书,一段故事,一位智者。

      名与字连之即为“维摩诘”,出于《维摩诘所说经》,亦是母亲所钟爱之经书。

      其梵字为“विमलकीर्ति”,由वि(没有、无、不)与मलकीर्ति(污垢)组并,意思即为一尘不染、洁净无垢之意。

       吾虽喜好佛理,但所学禅法不重文字,此如天书般的梵文,在下不过一知半解,姑且写之罢。

      天竺的维摩诘居士与文殊菩萨辩论佛法,折服众人,其说主观修行为重,则虽有资生而实无所贪,虽有妻妾而远离五欲。

        不离世间生活,证悟佛法所在,提倡 “人不二法门”,生死与涅槃、有相与无相、有知与无知等一切分别平等不二。

        由此不二法门,可得无生法忍,远离一切烦恼妄想,进入涅槃境界。

        维摩诘居士游戏人生,享尽人间富贵,而又精通佛理,住世而出世。

        母亲本意兴许只望洁净有智,安康喜乐,却不知此名此字此意,缘系吾之终生……

    鄙家是河东的名门望族,祖父是朝廷乐官,据母亲所语,吾总角之年便通晓乐理,随便拿起一件乐器就能奏出旋律。

   母亲擅画,父亲通文,得益这般的耳濡目染,自小便多才多艺。

    此光景甚是短暂,吾九岁时父亲因病离世,自此家道中落,母亲遣散奴仆家眷,变卖房产,开源节流,维持生计,带吾等兄妹六人苦返娘家。

  尽管荣华不再,母亲的教子大业却并无放下,吾与家弟写稿卖画,添贴家用外,也使吾等诗画愈加精炼。

  十五那年,吾长途跋涉奔赴长安应试,书生意气,才华横溢,写下了四首《少年行》,至爱便是: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而此后,吾小有名气。

        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走马长安,带着满腔热情,势必立愿在长安闯出一片天。

  繁华人场中站稳足跟,上到王公贵子,下至市井百姓,吾宛似炙手可热之艳红山芋,能书善画,精通音律,整日通告不断,思乡之愁也油然而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听传已年过耄耋的乌荼国密法高僧善无畏大士,前时上奏圣人,请求回国,却被优诏不许。可这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天竺高僧思乡念国吗?抑是有师愿需为,抑是欲助吾神州之慧传回天竺。

       吾只心生敬仰,但不明密教,不从其师,故无从得知……

  而此时,吾刚过十七。

   游历几年后,吾廿一岁,名气愈盛,重回长安,以一琵琶曲《郁轮袍》撼感岐王李范与玉真公主,荣获举荐,彼年科考,一举夺魁。

    开元九年,长安锣鼓喧天,在下身骑白马,插花游街,好一个熠熠生辉的状元郎。

       此后,吾被封为太乐丞,掌管宫中音乐和礼仪。

    那年长安,一首名曲旋律婉转,家喻户晓,人人传唱,名曰《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鄙人可谓是成也音乐,败也音乐—— 一切都源于那场小小的伶人舞狮。

      “黄”与“皇”谐音,意味九五至尊,宫中有规,黄狮只可于圣人在场之时方可舞动。但小臣赶排戏目,伶人舞伎若在圣人龙座之下失错出丑,礼部吏部不知多少大人连坐,不得已之下,吾本是尽职尽责,却被佞臣添油加醋,传入圣人耳中。

   初涉官场便飞来横祸,年少有为却远谪济州,一位长安乐官飞流直下,落了个司仓参军。

       枯燥好在太平,倒活得通透,得失荣辱更是日渐看淡。

     开元十四年(726年),幸得贵人相助,终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吾隐居于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吾受挚友引见,拜长安开化坊大荐福寺成道光禅师之俗家弟子。

       道光禅师是当时闻名天下的高僧,不仅道行高深,亦是能文会诗的智者,吾在这里与道光禅师既结了佛缘,又是文人与文人之间互相结缘。

       禅师讳道光,本姓李,绵州巴西人。其先有特有流,若实有蜀。盖子孙为民。大父怀节,隐峨嵋山,行无辙迹。其季父荣,为道士,有文知名。

      禅师幼孤,在诸儿,其神独不偶。家颇苦乏绝,去诣乡校,见周、孔书,曰:“世教耳。”誓苦行求佛道。

       入山林,割肉施鸟兽。炼指烧臂。入般舟道场,百日昼夜经行。

       遇五台宝鉴禅师,曰:“吾周行天下,未有如尔可教。”

      遂密授顿教,得解脱知见。舍空不域,既动无眹。不观摄见,顺有离觉。

      毛端族举佛刹,掌上断置世界。不睹非咎,应度方知。

      得其门者寡,故道俗之烦而息化城,指尽谓穷性海而已。

     焉足知恒沙德用,法界真有哉!春秋五十二,凡三十二夏。

       以大唐开元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入般涅槃于荐福僧坊。门人明空等,建塔于长安城南毕原。

     人天会葬,涕泗如雨。禅师之不可得法如此。其世行遗教,如一切贤圣。

       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铭曰:

       呜呼人天尊!全身舍利在毕原。


       不久便请辞回乡,与妻团聚,吾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安稳度日。

      而立之年,终于快有个儿子了,如此大喜,足以冲淡之前所有的不悦。

  可偏偏,岁月不想轻饶,生产之日,妻子难产,一尸两命。

  中年丧妻,老年无子,吾誓不再娶,孤独一生,喜林中静坐,感鸟语花香,或抚琴唱和,一时诗情起,写下黄雀痴。


                           《黄雀痴》

      黄雀痴,黄雀痴,谓言青鷇是我儿。

      一一口衔食,养得成毛衣。

      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

      薄暮空巢上,羁雌独自归。

     凤凰九雏亦如此,慎莫愁思憔悴损容辉。

 

                   无有可舍,是达有源;

                   无可空住,是知空本;

                   离寂非动,乘化用常。

                   在百法而无得,

                   周万物而不殆。


【史海拾贝】《禅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