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公考《常识》系统课——李铁

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依次递减)都可以传声。相同形态的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传播速度上先看形态再看密度)
声音的反射(传播中遇到障碍物重新返回的现场,比如“回声”,)间隔0.1秒以上才会有回声,0.1秒之内的反射回声音会和原声重叠。最少间隔17米以上才会有回声。声音的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后绕过障碍物传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隔墙有耳”就是声音的衍射。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单位是赫兹。
响度:声音的大小,响亮程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是分贝。声音大于110分贝会造成听力永久损伤。
声色: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每个人声音不一样,通过声音就可以分辨不同的人。
声音的运用: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万赫兹的。人类的听觉能力在20-20000赫兹。超声波的运用:声呐、B超、洗牙、清洁、除结石(声音有能量)次声波的运用:地震、火山、山体滑坡的预防、军事应用。(例如,发生大灾害的时候小动物会躁动不安,因为可以听到低频率的声音)
噪音的消除:1、在声源处防止噪音发声,消音器,禁止鸣笛;2、阻断噪声的传播,隔音板。3、防止噪音进入耳朵,防噪耳罩。
光;光是一种人眼可见的电磁波。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分开,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钟色光。红色的波长长,紫色的波长短。吸收所有的光后人看到的就是黑色;反射所有的光就是白色;反射绿光,看到的是绿色(反射的是啥看到的就是啥色),夏天应该穿浅色衣服,冬天深色衣服。
传播: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大气中不沿直线传播,真空中的光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
小孔成像、立竿见影: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平面上时后平行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的光纤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迎着月光,亮的地面是水坑,要走黑的地方。背着月亮走,黑的地方是水坑,要走亮的地方。
凹面镜反射:聚光
凸面镜反射:让人变小,路口转角指示车辆,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掰弯筷子,潭清疑水浅(渔夫捕鱼时看到水底的鱼很浅,叉的位置要更向下),海市蜃楼(反射加折射)
凹透镜:散光,一般应用在眼镜上,近视眼是因为物体呈像落在视网膜之前。
凸透镜:聚光,一般应用在放大镜、投影仪上
光的色散:复色的光分解成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比如说三棱镜。红外线:遥控器,医用,夜视仪(波长更长)。紫外线:消毒,验钞、破坏臭氧层。
光的散射:光通过不均匀媒介时,部分光束偏离原来的方向分散传播,从侧向可以看到光的现象。常见的雨后彩虹就是光的散射。天空呈青蓝色就是因为辐射中青蓝色的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红色的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穿透力强,因此常被用作指示灯。海洋蓝是因为长波容易被吸收,短波不易被吸收,会被留下来,所以显示出蓝色。
衍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穿过小孔时,偏离直线传播的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