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晁盖在曾头市一战中的问题

2021-03-28 15:38 作者:火爆的暴龙  | 我要投稿

这里只谈涉及战争准备以及指挥的部分,在整个曾头市一战中,晁盖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地急躁,从60回曾头市故事开始到晁盖中箭,晁盖“怒”的描写就有四处(听戴宗回报曾头市情况一怒,点兵马时二怒,第一日厮杀时一怒,第二日厮杀时一怒),不过光是“怒”也说明不了什么,两军交战时各种“大怒”也不在少数,但第二日收兵后晁盖的表现却很有问题:
“晁盖回到寨中,心中甚忧。”即使是林冲等将领劝解晁盖,晁盖仍然是:“只是郁郁不乐,在寨内一连了三日,每日搦战,曾头市上并不曾见一个”。晁盖“郁郁不乐”的原因可能是两个:

1.仗打输了。
2.仗没打赢,即曾头市还在。

从原文中众将劝慰的话来看,晁盖一开始“心中甚忧”应当接近原因1,但事实上梁山这一战算不上输,但晁盖仍然是“郁郁不乐”,这种心态就有点问题了。结合原著两个和尚来晁盖寨里投拜时,晁盖与林冲的这段对话,林冲谏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和尚道:“小僧是个出家人, 怎敢妄语?久闻梁山泊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因此特来拜投,如何故 来掇赚将军?况兼曾家未必赢得头领大军,何故相疑?”晁盖道:“兄弟休生疑心, 误了大事。今晚我自去走一遭。”林冲道:“哥哥休去,我等分一半人马去劫寨, 哥哥在外面接应。”晁盖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可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可以看出晁盖急着取胜荡平曾头市,甚至有一战荡平曾头市的想法。而在实际战斗中,晁盖似乎都谈不上什么“指挥”,第一天只有双方将领交战,第二天曾头市兵马在混战中后撤回村,梁山这边因为“见路途不好”而收兵的是林冲,在两个和尚来晁盖大营时,晁盖也是毫无疑心,仍然是林冲提出了正确意见,如果不是林冲建议分兵一半接应,可能损失会更大。

到此,不妨在看看晁盖出兵前的表现: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 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 白胜,共是二十个头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 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 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 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 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那里别 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可以看出晁盖出兵打仗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1.没有派人去曾头市侦查打探消息,2.出现军旗折断这种不祥之兆仍然不听宋江吴用两人苦谏执意带人去打曾头市。

最后看看原著里晁盖中箭时的情况: 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 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 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 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 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 出村中来。村口林冲等,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各自归 寨。林冲回来点军时,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带入去二千五百人马, 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着欧鹏,都回到帐中。

这里可以完全证明宋江架空晁盖的阴谋论纯属无稽之谈,没有呼延灼、燕顺拼死相救,晁盖就死在曾头市了,还想回梁山?反观营销号所说的三阮这样的“晁盖派系”遇到危险第一反应是自己逃命。所以晁盖曾头市中箭完全是自己轻敌、对战斗没有正确认识、急躁冒进。整场战斗中,晁盖唯一正确的事情大概就是听了林冲分兵的建议。还有,晁盖能回到梁山真应该好好感谢呼延灼、燕顺、刘唐、白胜四人,没有他们的拼死相救,晁盖的脑袋估计就会挂在曾头市的旗杆上。


关于晁盖在曾头市一战中的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