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世界大战模式——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指挥总结
写下本文的时候,是11月21号半夜1点左右,距离本次世界大战模式结束还有19个小时,而我刚才正对着糜烂的战局感到深深的无力。一局两小时的指挥,仅仅过了四十分钟,就已经看出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我向对方口头认输以后,就把时间交给对方,自己跑来写总结了。
先贴指挥的战绩以证明以下所言的有效性:写下本文时,我在指挥官榜评分第二,指挥场数第一。


先说结论:世界大战模式对两个阵营是不平衡的。如果说哪一方比较容易赢,我的回答是德国。尽管英军作为进攻方在开始时有很大的兵力优势,但只要德军指挥官采取比较恰当的战略,英军就难以取得最终胜利。甚至,只要英国一方指挥的失误比德军指挥更大,不需要德军指挥有多么丰富的经验就能取得胜利。由于我是主要指挥英军的,41局中我只有3局是指挥德军。因此我几乎可以肯定,那些指挥十局以上,胜率在85%以上的指挥官都是主要指挥德军的。就比如评分第七名azl_,93%的战役指挥胜率,我与之指挥的德军三次交手,皆败。
指挥的水平对战局胜负的影响有多大?与一些人观点不同,我认为指挥对全局的影响因素占60%以上。不论具体战斗的胜败,不论对局有多少真人玩家参与,不论大佬如何杀疯,是否开启一场战斗是指挥的考量。战役失败,指挥难辞其咎。寄希望于通过一场或几场的胜利来对战局造成决定性影响的指挥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指挥榜上战斗胜率不高而战役胜率高的大有人在。
从指挥层面来看,世界大战的本质是个圈地游戏,与钢丝什么的有接近。是否开启战斗,在什么地方爆发战斗,用哪只部队投入战斗,本次战斗的目标或是说第一要旨是什么,都是为了圈地服务,而圈地是为了最终的胜利。因此联队的成员需要cas的时候,我告诉他们空军要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或者有时需要顶着密集的防空火力进行投弹;这把他们整的苦不堪言,也许他们更希望势均力敌的对局,就像平常的匹配一样。然而很抱歉的是,这种战斗在指挥中是要尽力避免的,对兵力弱势的一方尤其如此;除非有特殊的目的。
说道兵力的强弱,前期是英军强,开局大约50分钟后德军反超,总的来说还是德军兵力更强。因此英军若要胜利,便要求战役尽量在50分钟内结束;前20分钟尤为关键,能否成功破局,在德军增援赶到之前取得决定性优势是整场战役的胜负手。拖到一个小时以后,待德军重整防线,英军一方的胜率期望非常低。由于我主要是指挥英军的,我对英军怎么在进攻中输掉的心知肚明;而指挥德军的那3局,也是对指挥英军失败经验的反过来实践。可以说,英军能赢的局,指挥的水平是要比对面高不少的;反过来说,只有英军指挥的水平比德军指挥高出一定程度,才可能取得战役的胜利。我甚至悲观地感觉,只要德军指挥的经验丰富到一定程度,任凭英军一方如何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说完了战略方面,再简单谈一谈本次战役一些战术考虑。以下我会以进攻方英军的视角说明我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英军开局的要点和英军难以取得胜利的原因。
英军的胜利目标(两者达成其一即可):两小时内
1. 占领H4、H7、E3格子。
2. 占领至少65%的格子。(包围也算占领)
德军的胜利目标(两者均需达成):两小时内
1. 占领H4、H7、E3格子中至少一个
2. 占领至少36%的格子。

如图所示为初始两边的布置(英军视角)。可以看到,在开局时H4、H7是中立格,双方都不占据,E3则被德军占据,且初始就有一支步兵处于驻扎状态。加之E3离前线远而离德军出发点较近,这就表明,英军想要攻占E3格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辛辛苦苦消灭了H4和H7的德军之后,英军的指挥发现德军增援开进E3,使得E3几乎不可能被拿下。然而不少德军指挥都会犯一个致命性错误,就是随随便便就把初始驻扎在E3的部队调走了,导致被英军摸掉了点。反过来,如果时刻维持部队在E3,就会导致英军的胜利目标1直接流产。
那么目标1不成,目标2的实现可能又如何呢?这里不妨以德军视角讨论。地图共计85个格子,占领36%,就是31格,这是最低限度。这个的实现难度如何呢?如图,ABCD四线共26格,E线的E3必守,E1、E7、F2陆军无法进入,一般也不会丢失,德军只需在E线额外守住一格即可。有陆军进行交战的格子是不会改变所有权的,必须把格子内敌人肃清才可以占领。只要E线完整,进入僵持,则德军胜利无忧。维持E线的一线部队最少只需要5支,德军是完全满足的。
德军的胜利条件实现简单,那英军的胜利就是艰难。维持E线只是德军胜利最低标准,有经验的德军指挥会在F线至H线之间进行层层抵抗,以拖到增援抵达。详细的细节我心得不多,毕竟指挥德军场数少。英军若要取得胜利,就要尽可能快地消灭尽量多的德军部队,使之不能维持E线的防守。包围迫使其投降是最高效的选择。就实际执行而言,我会选择H6格进行突破,用炮兵干掉守军,集中装甲部队突入包德军后方的饺子。前线德军被围,大量部队被消灭,H4、H7唾手可得。之后向机场(D6)和E3方向挺进以图胜利。这其实就是闪电战在战雷世界大战模式下的应用。
按照上面的步骤,8分钟英军部队占领H6,12分钟占领F6合围H7,25分钟沿着F线和G线一路狂飙北上对前线德军完成包围,30分钟占领E3,或是40分钟占领65%的格子。如果德军后退及时,大量的部队成功撤退,或是拖住了英军的进攻脚步,那么这局英军就很难赢了。
下面说一下各种部队在我眼里的作用:
英军(进攻方)视角:步兵是维持格子占领用的,也可以用来卡位;坦克是占地用的,除了踩炮兵以外,原则上不应投入战斗;飞机是用来阻止德军关键部队入场干扰进攻计划的;炮兵是消灭德军部队的主要力量,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指挥官都不会忽视炮兵在阵线突破中的决定性作用,速度也还行,可以用来飙车。
德军(防守方)视角:步兵是跑得慢的防御部队,基本当炮灰,但在初期不得不用;坦克是精英防御部队,跑得快,驻扎下来很耐揍,能把进攻方整的没脾气,加上德军装甲部队多,使用起来不稀罕;飞机在初期用于阻拦英军飞机,保证我方关键部队入场,后期用于拒止英军关键单位,比如哑火英军炮兵;炮兵用起来可以非常秀,我知道有些指挥操作炮兵非常骚,但是德军的炮兵不是说没有用,而是不会对战局胜负起到决定性影响。
所以说,缺乏cas、没有制空权、或者单场战斗我方兵力劣势极大、飞机被防空车乱杀,都不是指挥优先考虑的问题。英军指挥的第一考虑是圈地,德军指挥的第一考虑是挡住英军的进攻矛头。这也就导致参与战斗的玩家玩起来会非常不爽,要么优势碾压,连肉都分不到一口;要么就要以一挡十毫无体验;又或者顶着密集的防空火力进行投弹。良好的战斗体验和战役指挥是相悖的。如果以战役的胜利为目标,那就只能舍弃战斗体验。
上面说完了英军的战术选择和局限性,由于指挥德军的经验不多,就不好意思总结,不过按照上述英军的战术进行针对,避免致命错误,胜利是大有希望的:比如直接派一队装甲部队驻扎在E3使进攻方绝望;比如用英军依赖炮兵进行突破,那就用飞机哑火炮兵来影响英军的突破速度和对我方部队的杀伤力等等。
世界大战模式对指挥的不平衡在于双方实现胜利目标的难度相差太大。我认为应把德军胜利条件改为至少占领34格子,即占领40%;相应英军改为至少占领52格子,即占领61%。34个格子,意味着德军要守住ABCDE线全部格子,加上F2格。多守三个格子,对于德军的压力立刻就上去了。(11月23日12时更新:这个要求也不难……)
——————————————分割线————————————————
11月21日下午5点更新:
下午又打了两局世界大战,指挥的是德军,都赢了。这两局英军的主指挥分别是榜单评分第一的ShimakazeChan和第七的SirSquadie(上图中为第五)。在有力论证了上述结论以外进行一些补充。

前文中我建议英军选择H6格作为突破口,实际上,H7格也可以作为突破口。在炮击准确的情况下,炮兵消灭一个处于驻扎状态的步兵棋子需要12发炮弹(回忆的大致数据,准确数据在9至12发之间),正好是南部两组炮兵的初始弹药量。以H7作为突破口,可能比H6更快;但由于距离原因,装甲部队可能难以跟进。
下面对两局指挥德军的过程进行分析。由于思路大同小异,两局的素材都会使用。
开局德军的指挥突出一个“撤”字,前线部队能后退的都后退,不能后退的就原地阻击。扯到哪里呢?撤到E线就不能再撤了,实际上撤到F线差不多就能重整防线了。德军主动撤退保持力量,使得英军的装甲突击一拳打在棉花上,无法做到大量消灭德军的部队。

上图的英军指挥还犯了其他错误,他用南部的坦克撞了H7的步兵,拿飞机撞了G6的炮兵,导致这两个格子迟迟夺不下来。而我的两组攻击机成功地停住了南线的两组炮兵,南线英军的进攻力量完全被拖住了。北线由于增援容易赶到,也迅速稳住了。开局即是分胜负的时刻。

在中局,英军的进攻在EF线到达极限,之后只能靠炮兵才能强行突破德军阵线。而德军只需要装甲部队一驻扎,防守就高枕无忧了。德军的飞机依旧用于哑火英军炮兵,减少地面部队的损耗。


末局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德军的装甲部队源源不断,疯狂包英军的饺子。注意第二局末局,英军的四支空军全部用于停住德军装甲部队了,可是依旧无法阻挡德军进攻的步伐。看到这样注定的结局,恐怕每一个英军指挥都会感到无力吧。
——————————————分割线————————————————
11月23日中午12点更新:
世界大战模式已经结束两天了,不过昨天突然灵感爆发,想出了一些英军进攻的“妙策”,但也没有机会实践了,就写在这里吧。
先贴一张开局地图供参考:

这个思路放弃了前文中在H6达成中央突破的战术,改为两翼突破。
如图,G2格是唯一一个在H线德军未被突破的情况下占领的G线格,开局北部英军应穿过德军方向迅速拿下G2格,同时南线英军迅速突破H7格向D6机场方向进发,两翼突破,以期待对前线德军完全合围。
具体部署如下:
1. 英军空军应迅速出动掩护陆军,防止德军空军干扰我方计划。最好是轰炸机利用其滞空时间长的特点(10分钟),长时间在地方机场附近转悠;若德军战斗机出动,轰炸机应尽量做到吸引而不接战,利用滞空时间长的优点拖时间;但最低限度是阻止德军空军撞我方地面部队(主要是坦克和炮兵)。战斗机用对地模式,若F3与H4德军步兵有进入G2的意图,应立即与其交战,阻止任何德军部队进入G2格。觉得飞机这么用浪费的话,可以一队只起30架。
2. 北部前线的坦克部队从德军防线缝隙中插过去占领G2,步兵和炮兵跟进,在占领G2后,迅速向南占领更多F线和G线格子;南部前线的两支炮兵迅速消灭H7德军步兵后,坦克部队向西狂奔,目标D6机场;在英军装甲部队的迅猛突进中,德军炮兵是不敢停下射击的;后方的两支装甲部队向北部前线进发,至G线后向南。
若有轰炸机部队未与德军战斗机交战:
3. 在H7德军步兵被消灭后,炮兵已经基本完成任务,不再需要空军掩护。逗留在德军机场附近的轰炸机与C线两支德军步兵(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走到D线了)接触,阻止其进入E线和机场。有条件的话,可留一队飞机返航。
4. 北部防线对前线德军合围失败也不用在意(尽量还是成功吧)。北线部队的攻势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是佯攻,主攻方向是南线对D6机场的突进。在C线两支步兵被停住的情况下,E5格步兵要么无力阻止英军坦克进入机场,要么驻扎在D6机场,无力阻止英军坦克占领E4、E5、E6。如果英军坦克成功拿下机场,则应在后续部队的接应下尽快向A线挺进,完成占领百分比的胜利目标。如果德军已占领机场,则炮兵应炮击;但如果敌方指挥足够聪明,机场有步兵驻扎,炮击又被飞机拦住,则南线装甲部队只能无奈北上,这局战役大概率是寄了。
若所有轰炸机部队均与德军战斗机交战:
3. 立刻集中炮兵突破德军E线防线,装甲部队沿缺口继续向西飙车;或者阻止德军部队进入E3,炮击E3步兵。注意德军的增援部队。
这份进攻计划是我目前总结的最全面的英军进攻计划,吸收了许多对局的经验和失败经验,只是这份计划没有暂时实践的机会了。对比前面的德军防御计划,显得详细得多,细节多得数不胜数,还有可能有遗落的。这份进攻计划,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前文德军防御计划,试图打破德军必胜的死局。也就是说,专门为有经验的德军指挥准备的。但是想一想,我还是觉得有诸多困难。F3、E3、D4、D5、D6的德军第二道防线,构筑起来太过于简单,对英军来说时间不利。H7格能否在德军步兵抵达机场之前达成突破?德军的第一波增援能不能赶到E3?如果德军指挥令前线坚决撤退,合围的成功率有多大?步兵能不能跟得上节奏?诸如此类等等。
这份计划也是一份大胆的计划,有许多突破常识的想法。例如,轰炸机部队滞空,战斗机部队舔地。这种想法,没有指挥过的玩家不会懂;指挥经验不多的人,恐怕也不会懂。飞机部队不是乱用的,与敌方空军兑子,也胜过无意义的对地支援。正是吃过各种各样的亏,才会提出这种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实际上都说明了一件事:英军真的太难赢了,不得不出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