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现音】一年研修「课程干货+经验分享」
刚刚完成我在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为期一学年的进修,乘着“毕业”之际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北现音学习一年的感受。这里会与大家着重介绍爵士学院(三院)以及音乐科技学院(四院)的一些课程设置和内容。
我研修的目标
和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学生一样,我是由义务教育、高考、到四年本科毕业、工作。音乐一直是我最为狂热、痴迷的事情,在经历漫长的思索后,我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选择做职业音乐。我从小学习古典钢琴,一路上也玩了很多的乐队,做原创音乐,但基本上都是自学为主,在零碎的书籍、视频中摸索各个学科的大树,始终缺乏一些现代乐学院派的学习和练习的方法、体系以及概念,所以决定去现音进修一年,期望自己能够在科学严谨的学院派体系下得到严苛的锻炼,提高自己职业的上限,为长远的音乐道路储备能量。
我的职业规划是以原创乐队为核心,在创作、演奏、制作上对自己都有较高的要求。现音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院校,刚好能够满足我多方面的需求,加之它是一所民办学校,没有任何入学门槛,在这点上也很适合我的情况。

爵士学院课程
石岩老师-和声课
石岩老师翻译了众多优质的音乐教材,也有很多自己的论文,是真正的学术大牛。老师非常的Nice,学校几乎所有的同学以及毕业的校友无不对老师的谦逊、耐心、热心所钦佩。石岩老师的教学非常有逻辑,讲解细腻,上课都是纯手写笔记,一波输出下来满当当的干货,很多其他学院的同学都会来蹭课。
课程设置是基于伯克利的Harmony四册内容,也融合一些其他和声体系的观点,融会贯通。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系统科学地把完整的现代和声体系教给大家。从音程、和弦、音阶到扩展音、调式、转调、无调性等等,加上很多音乐的欣赏、实战分析以及作业讲解。配合教材的作业,任何想要扎扎实实学好和声的同学,一定可以在这门课上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门课学完之后会对于音乐的和声理论有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支撑我们去学习其他系统的和声知识。课程内容实战性很强,总的来说提升的就是对于音乐的分析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知道别人在干嘛、知道自己要干嘛)。

安东尼老师-爵士节奏课
节奏课是对我帮助最大的课程之一,安老师把节奏的念法、视唱、即兴、扒带等相关的知识都用一个极其科学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课上同学们学会的是一种方法,可以支撑音乐人长期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的天花板。老师上课会和我们分享一些节奏相关的音乐视频、然后一起练习节奏基本功、节奏视唱、偶尔带着大家节奏扒带、节奏即兴,讲一些节奏的相关知识等。每次看到安老师扒节奏、视奏、即兴都会大为惊叹,同样一个知识运用到极致的境界。

安老师作为爵士鼓老师,风格全能,重型和爵士双修,同时还弹得一手老好的爵士钢琴,每次见到安老师在教室都在练琴/鼓,是我们的好榜样。安老师的节奏课和石岩老师的和声课共同构成了音乐基础框架的基石,是乐手、歌手、创作者等音乐人最重要的基本功,这两门课在我心中是学院派与非学院派的一个分水岭。
刘奥老师-爵士吉他小课
真正带我走进爵士世界的老师,奥哥是清华本科毕业,然后去纽约学习爵士,吉他和大贝斯双修的努力+天才型选手,也是一个对音乐充满了无限热情的音乐家。奥哥非常严格,尤其在弹琴放松、音色、节奏、律动、音符选择上十分严苛,我经常都会上课都会由于弹得太烂而怀疑人生,但在这份严厉下坚持不懈,攻破难点就会有相当大的进步。
老师不仅仅会教爵士,而且把布鲁斯,放克,流行等风格的演奏系统的过一遍,让吉他手在不同风格的演奏、创作、视唱练耳、乐队合奏等综合音乐素养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刘奥老师也特别的Nice,会主动给予学生非常多的帮助,例如允许学生旁听课程,邀请学生看演出,参与演出等。奥哥在我心中是德艺双馨的青年艺术家,如果是学习爵士吉他的同学,强烈推荐刘奥老师的小课!
这里想要提醒大家,小课是爵士学院唯一一对一的课程,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值钱的课,在入学之前要尽可能的去了解学校小课的老师有哪些,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什么,教学风格如何等等。尽可能的去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有些老师是需要抢课/考试才能选上的,所以尽可能早做准备,早做攻略,主动出击。(一个特别好的方法是去北京各大爵士酒吧、livehouse、音乐节看老师们的演出,直接social)
大家可以去官网看看学校对应专业的老师,以及选一选自己希望去上的小课老师。

张健老师-巴西风格吉他
张健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波,内容逻辑清晰。我们会有一整套的Routine练习,这些练习会有各种各样的变体,并且音乐性很强,特别好听,一套下来神清气爽。Routine之后,每节课都会学习不同的(偏爵士风格的)经典巴西曲子,详细学习里面的伴奏和旋律,编配chord melody等等,最后会邀请同学上台与老师合作演奏。
老师的课程经常会给我一种大师课的感觉,健哥是古典吉他出身,后来学习多年的爵士,并且在现音帮众多大师翻译,可以说是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者,有任何音乐上的疑问,都可以得到健哥非常全面专业的解答。

西蒙尼老师-即兴理论
现音爵士吉他扛把子之一,西老师是意大利人,他在音乐上的很多思维方式非常不同,时常与传统的音乐/爵士思维产生碰撞和火花,给予学生很多启发。西老师是问题导向型的教学,会毫不吝啬的把一堆知识点一顿输出,是那种讲3小时,够你练3年那种。在课上,我时常会有很多全新的感悟和体验,让自己的思维打开,挣脱传统理论的舒服,向一种更为自由和感性的的方向发展,回归音乐本身。
西老师的课程会比较适合有和声功底以及爵士功底的人去上,因为课程的设置其实是偏难的,需要大量的练习、运用以及创作。虽然老师是用吉他教学,不过课程也会有很多人声、贝斯、钢琴、萨克斯等乐器的同学来听,因为老师的教学本质上还是教的爵士乐而不是乐器,所以都是共通的。

爵士学院很多大课就是在琴房教室,环境非常舒适,装修的设计感以及声学上都尽善尽美,同学们拿着乐器围坐在老师周围,音乐氛围感拉满。在西老师的课程尤其有这种与大师共处一室,如沐春风的感觉。
汪湛宇老师- Funk吉他 & 吉他与贝斯维修保养
汪老师非常幽默风趣,热心且有耐心。老师的演奏就是那种录音室级别的,音色和律动出来简直是完美、扎实。我在他的Funk吉他课中学会了扫弦的很多练习方法,严苛了自己的Funk演奏要求。课堂基本也是由两部分组成,热身+Routine,然后是funk的乐句/乐曲。喜欢放克吉他的小伙伴不容错过。
吉他与贝斯大维修保养(俗称大保健)是模块课,学期中才开始,为期四周每次两个课时。保健课巩固了我对设备保养调试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琴颈调节、弦距、换弦、换电容、吉他电路知识、保养等,都是吉他贝斯手职业生涯中相当有帮助的干货技能。
汪老师是真的DIY大神,对于吉他以及周边设备了解非常深刻,去上这门课也可以得到老师的免费检修和保养哦(但学到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哈)。我在课上还学会了自己焊线,现在家里的吉他线,卡农线都是自己焊的,成就感满满,低成本高质量。

粟畅老师-爵士编曲
编曲课的期中期末作业都是以创作一首某种风格的完整爵士作品,最终出一个手写或者软件打谱的总谱/分谱给到每一个乐手演奏。平时的课程就会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讲解创作一首爵士小作品所需要的知识点。老师邀请了很多乐手在课上和大家交流爵士乐器法和配器法。这门课会需要用到大量的和声知识,所以建议先把石岩老师的和声学扎实。期中期末作业递交完成就会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佬们一起演奏一起Jam的感觉,一般都会有很多润色,比自己写的好听很多,让人不禁怀疑,这真的是我的作品吗?
(曲子见BOHAN博涵知乎)
古贺泉、安东尼、Victor 爵士鼓、鼓与贝斯律动
因为我的音乐是前卫金属为核心元素,所以鼓是重中之重。学习这几门鼓的课主要目的是为了编曲,让我知道鼓手平时到底都在练习什么,是怎样思考的,让我可以更好的站在鼓手的角度去思考。爵士鼓的课程会有特别多的互动环节,例如会让学生上台实操、Jam、与老师对四等等,氛围感拉满。现音的爵士鼓系有很多外国老师,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等这些老师的演奏和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上他们的课是很不一样的思路和氛围,都推荐朋友们去感受。


合奏课
合奏课我并没有去上过,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因为时间不算充裕,也有自己的乐队要忙,但还是想把这门课推荐给大家。合奏课是学校非常优秀的老师们带着大家玩乐队,有些是规定风格有些是任意风格。不同的老师会带不同风格的合奏课,一般可以分为爵士和非爵士乐队。
合奏课对于没有玩过乐队但是想要组乐队玩的同学特别有帮助,可以增加很多专业的合作经验,并且期中期末考试会以表演的形式考试,增加同学们的舞台经验,认识很多优秀的乐手。身边有朋友反馈说,很多合奏课的乐队仅仅是上课,而并不是职业乐队,所以如果想组建职业乐队的同学,需要另辟蹊径,单独去组织和发展
张晶老师吉他视奏、姜伯虎老师视唱练耳、裴老师爵士钢琴
由于时间关系这几门课程我只去听了上半学期,张晶老师的课程内容属于发散式的,主题比较即兴发挥,但都能把一个问题讲得很深,延伸出很多知识点,练习方法等等。姜老师的课程属于本科必修的,硬核课程+音乐人必备技能,老师的方法特别好,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上就完事了。裴老师是韩国人,我去的时候主要是在讲很多伴奏的方法,例如弹奏布鲁斯,Rhythm Change,右手弹3,7+扩展音,如果考虑voice leading等等,和西老师的课程一样,不同乐器都是通用的。

音乐科技学院课程
王磊院长-混音技术&录音基础
学习混音是我来现音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我单独(交钱)辅修了王院的混音课(不同院系原则上是不能蹭课的,王院的课程又是4院的香饽饽,加之录音棚的容量有限,所以对于蹭课管理比较严格,如果你是4院的进修生就可以随便去听,但如果是4院本科低年级也是不能去蹭的)。
王院上学期是以理论为主,把声音以及效果器的大板块理论全都过了一遍,课程内容相当的干货、并且逻辑严谨。老师的从业经验以及教学经历实在是太丰富了,我每一节课基本都听了两遍,做了满满当当的笔记。

下学期以实践为主,每周混一首作品,每一首的风格不同,难点也不同,很明显老师是尽可能给到我们将来做混音行业可能会遇到的不同情况的作品,尽可能在作业中感受实战的混音。每次上课就是在班上挨个点评(公开处刑),下学期的课可以随便蹭,而且一般人都只会越上越少,作业门槛会慢慢变高,很多同学可能就知难而退了。

王院给到的建议专业、客观、中肯,也是记了满满的笔记,在每一个的混音作业中都力求改掉之前的毛病,一学期的课下来进步非常明显。老师也会分享一些他的混音全程,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作品下老师的整个混音思路是怎样的。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于同一个素材的不同处理方式,取长补短。我认为两学期的课其实得自己多复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复实践、反复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王院和他的团队在校外也有做教学,但是不允许现代音乐学院的学生来上课。因为校内外的教学内容其实是一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学好,就不允许在校外补课。这一点我认为相当的钦佩,是真的在认认真真搞教学,做教育,培养人才。
赵玖玥老师-现代和声
赵玖玥老师的和声更偏向于现代流行乐的实践与运用,在上了石岩老师的和声课之后会有一个更加底层的硬知识储备,再去理解赵玖玥老师的和声会在流行乐的应用上有不同方向的理解,二者可以相辅相成。不同于石岩老师的爵士乐导向,赵老师上课给到的曲例是以流行乐为主,关注到更多流行音乐的扒带、分析、创作方法。

袁立宾老师-电音制作
袁老师特别的Nice,课堂会有很多合成器,电子音乐分类,特点理论和应用上的干货。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拿了一台moog sub37的模拟合成器教大家制作音色,并且对比了软件与硬件的音色差异与互通逻辑。

袁老师会分享他自己的作品,创作过程、节奏特点、和先进性、如果做里面的某一个音色等等。袁老师的音乐理念非常的前沿开放,在他的作品里会融合有很多民乐的元素,例如京剧、呼麦、马头琴、二胡、竹笛等,电子音乐结合民乐非常的创新好听。袁老师的作品里有非常多实录的片段,可以看到优秀的同学们以及北京各界艺术家与老师一起合作的内容。
,个人相当认可袁老师的音乐价值观。老师也会分享很多行业上的最新资讯,包括他学生的一些就业和升学动态等等,让大家对于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璐老师-合成器
王璐老师的合成器课是一个月一次,一学期有四节,第一节基本上是挤不进去教室的,门口都是堵的水泄不通,不过后面也是一次比一次少。王璐老师的课特别特别的干,有相当多的知识点,需要聚精会神,做好笔记,下来自己去实践。老师会讲到很多比较高级的Live宿主软件的功能,让我们看到做音乐很多不同的方式和可能性。
最后一节课一般都是讲模块合成器,因为(绝大部分课)每学期最后一节课人是最少的,老师专门挑了这节课讲最有意思的内容,因为需要看到老师现场操作他的设备(慢慢一个大行李箱带过来,价值十几万,还有老师自己做的乐器),所以人少才能方便展示,方便大家看。

看到老师玩合成器,瞬间进入声音的世界,开始用设备即兴演奏,那感觉太仙了,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进入了禅定。老师的音乐非常的实验前卫,融合了很多风格,对于音乐非常纯粹以及近乎着魔的痴迷,那状态非常有感染力。
Eric老师-声音处理
Eric是法国老师,课上会有翻译,每次上课会讲解一个效果器的知识点,深刻的让同学了解这个效果器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老师讲的非常的详细易懂,把每一个参数都给大家分析,并且会拿工程素材作为范例。讲课时间并不长,学完之后大家就会拿着一样的素材来实践运用。我觉得这门课很适合与王磊老师第二学期的混音课(一周一首混音作业)一起上,二者可以相当的有机结合。一个是针对完整的混音曲目,一个是针对单轨的效果器运用。
流行音乐史、民族音乐
这两门课都是比较科普类的,但老师讲得都非常好,内容详细,有逻辑,范例丰富。会大大扩展自己的音乐的眼界。虽然不是那种硬核的技术类课程,但对于提升对于音乐的认知,尤其是对于想要创作的同学是两门极好的课程。
李天野老师-录音实践
李老师上课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因为时间冲突我只去过几次,一次是分析商业作品的编曲和混音,一次是讲调音台,并且大家都需要上手实践,(上百万的调音台,就这么随便去玩,真的香)。然后还有实际的录音,调鼓之类的,一般也会邀请一些乐手过来帮忙录音。所以这也是一个爵士学院和音乐科技学院同学互相认识,交流合作的好机会。

编曲初、中、高大课
虽说我的职业规划是做原创乐队为主,但是编曲课总体来说我听的并不算多。一方面是音乐风格并不是特别的契合,另一方面是我的学习目标主要是混音和爵士,所以就弱化了编曲课的学习。一般来说编曲课都会有老师布置的编曲作业,我认为那个是最值得去做的,因为实战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并且会有老师的点评以及听到其他同学在同一命题下的作品。
编曲小课
值得一提的是,编曲的小课其实也是可以蹭的,只要和小课的老师搞好关系,或者有同学引荐,并且能够完整老师的作业!(这点很重要)就可以去旁听。因为编曲小课不像乐器小课,是一对多的,能够在老师的命题下大量的创作,然后给到反馈,我认为是编曲进步最快的方法啦。实践学习,再实践,在学习。
Tips
现音还有很多隐藏菜单,是不在课表里的,例如贝斯大师课,模块课,编曲大师课,作曲作词课,这就得去多多结识朋友,老师,多问。当然其他学院的很多课其实也是可以去蹭的,摄影、跳舞等等,社牛们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院也会不定期邀请各种大牛、嘉宾、明星、大师们来做客讲课,有喜欢的都可以去听一听,机会难得。尤其现在疫情结束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师来学校分享。
总的来说四院更偏向编曲、录音、混音等幕后工作,比较适合想要往制作人、录音师、混音师、影视配乐等方向的同学。三院更偏向于乐手、歌手、乐队等方向发展的同学。如果有较为清晰的制作方面的就业方向,需要相关的职业技能,个人更推荐音乐科技学院。如果想要更多的玩音乐,和乐手们一起合作,一起Jam,我更建议去爵士学院。

总结
在现音一年的学习中,我得到了音乐能力上的全面提升,并且知道在每一个板块可以往哪些方向去努力,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收获满满。在很多方向上不会有太多的疑惑了,但遗留了一大堆需要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不断去练习,学习,应用的内容。同时也感觉自己储备了满满的能量,对于未来的音乐事业有很大的期待。
我在一年的时间压缩学习了很多课程,会有着重点。个人建议如果条件允许,两年的进修时间会更加扎实一些,因为每一节课都需要做作业。听懂和会演奏、会运用是两码事。
我非常喜欢北现音的一点是,它是一所民办大学,非常的纯粹,对于想学知识的同学来说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想学真本事,学校有充足的资源然你获得非常优质的知识和能力。北现音非常适合知道自己目标,带着职业规划的同学去学习/进修,获得学院派的体系和能力。
北现音给行业其实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尤其是在北京很多行业的大牛你去聊一聊会发现又是一个杰出校友。音乐这个行业的留存率特别低,我特别建议在学校有空多多拓展自己的人脉,多和老师同学交朋友,跨专业,跨院系都很好,说不定以后就是职业生涯里的好伙伴,好朋友。并且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眼界,互相学习,一起进步成长。

♪( ´▽`)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 ❤点赞关注❤ @BOHAN博涵
(知乎Ins油管:BOHAN博涵)原文出自我的知乎
更多关于编曲,电吉他的纯干货分享,可以看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