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s":[{"insert":"历法与日历之异同\n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人会说,历法和日历不都是一回事吗?\n这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n不都是一个东西吗?\n诸位少安毋躁,且听在下娓娓道来。\n这历法和日历还真不是一回事,区别可大着呢。\n历法是制定日历之法,一般分为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三种性质,每种性质都可以分别有很多种历法,比如太阳历有格里高利历(西历)、伊朗历等,太阴历有伊斯兰教历,阴阳合历有夏历、藏历、傣历、希伯来历等……\n这每种历法都是一种日历,称作各自的历谱。这里还得说我们生活中的日历,生活中一般在中国普遍都是那种阿拉伯数字下面加上汉字的日历,注意这种日历上面一共分别印有两种历法的历谱,并且是西历为主,夏历为辅。\n也就是说西历的历年、历月、历日为主,夏历的为辅。\n所以夏历一个月或者一年还没过完,台历挂历就得翻页或者换新的了。\n日历与历法有关,但又不等同于历法,一张日历上可以印上十种历法的历谱也无所谓,不过第一种是主,其余九种是辅。\n通俗说就是一种历法一整年的历谱与另外一种或几种历法的对照表。\n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日历说白了就是西历一整年对夏历的对照表,但是请注意西历和夏历是没有一丝一毫关系的,比如夏历二十四节气是夏历中表达太阳视运动的节点,属于夏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n本质上和西历没有什么关系。\n传统节日是按照夏历计算的,冬九夏伏是按照夏历的节气和干支日计算的,这些和西历都没什么关系。\n日历可以单印西历(西历历谱)西主夏辅(西历一整年的历谱对于夏历的对照表)夏主西辅(夏历一整年的历谱对于西历的对照表)单印夏历(夏历历谱)这都是完全可行性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n比如西元1912年之前日历就是单印夏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市面上还都是夏主西辅的日历,再往后很多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变成西主夏辅的日历。\n民国期间有过一段时期想要废除夏历,那时的官方日历就是单印西历的,因为格里高利历和夏历本来就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历法,不是说非得印在一张纸上的伴侣,谁也离不开谁,就像坊间说的“阳历”加“阴历”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诸位看官可千万别认为“阳历”加“阴历”等于“阴阳合历”,那样可就大错特错了,夏历可是独立的阴阳合历,西历也是独立的太阳历。事实上是谁离开谁都照样全须全影的发挥其全部的作用,完整性一点儿也不打折扣。\n所以说历法和日历有关系,没有历法就没有日历,但是历法和日历绝对不是一回事儿。这点还请千万不要混淆。\n另外说一下,想当年民国当局一度非得废除夏历不可,官方出版的历书上只印西历不印夏历,但是民众一样年年都过夏历新年(正月初一日)官家不让过,偷着过也得过呀。但是历谱是哪里来的呢?这还得感谢满清留下的《御定万年书》。\n话说满清宣统元年岁在己酉(西元1909年)三岁的小娃娃坐上了太和殿的宝座儿,按照老规矩,钦天监将万年历书从宣统元年推算到宣统二百年(西元2108年)便留下了这部《御定万年书》的宣统版。\n这部历书,对于夏历可是立了大功了,要不然民国那时候一门心思的想要废除夏历,官方天文台不去编定夏历的历谱,夏历可就真玩儿完了,民间就是想偷着过夏历新年也不知道究竟要在哪天过。\n因为夏历可是天文年历性质的定历,完全与天象吻合,历谱是按照天文学精密计算出来的,涉及日月合朔时刻、地球在黄道上的经度等等,这些可都需要精密的计算呀。话说咱中国天文历法历算学,可是世界遥遥领先的,领先世界几千年。\n要说这《御定万年书》别看它是满清那时候编算的,都一百来年了,精确性可是挺高的,按照现代最先进的算法比也就相差一刻到两刻钟。所以民国那时候那部历书是不会存在错误的,幸好有它,夏历才没消失。\n当然新中国官家可是编算夏历历谱的,这个任务归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所以如今万年历要以紫金山天文台编算的为准,并以紫金山天文台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为最终版本。\n《中国天文年历》与《御定万年书》的区别主要是前者使用了现如今最精准的数据,时刻可以精确到秒,这是民用的,航天也离不开这些数据,精准性可以达到毫秒。\n子午线如今使用的是东经120度,过去《御定万年书》是使用的东经116度北京钦天监作为坐标的,并且在西元1914年之前使用的还是真太阳时来编算历谱的,所以有些错误还不是真错误,是子午线更替产生的大约十四分钟时差闹的,这是1914年之后采用平太阳时之后和现今东经120度平太阳时之间大概的时差。如果日月合朔和节气时刻越接近子时正(0点)因为这大约一刻钟的时差,(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间的时差最多时约为一刻钟左右),历日可能就会出现前后一日的偏差了。\n今年有些朋友的手机日历上面端午节写成了西历2013年6月13日,夏历四月定为大月,应该就来源于这部《御定万年书》产生与现行夏历有所区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短短一刻钟的时差。\n现行夏历今年端午节在西历2013年6月12日,夏历四月定为小月。朋友们记得使用现行夏历为准。\n不过我说这些,主要是想说我们中国的天文历算可是很厉害的。我们的夏历是世界上最最精准的历法之一。\n最后可能会有朋友问了,西历怎么不需要天文台计算呢?小学一年级就算掰掰手指算一算,历谱就出来了。\n因为西历是平历,使用的是近似平均值,西历的法则就是数学公式模式,所以不需要也没有天文计算的成分。\n西历只是大体上符合回归年,大约过去三千三百多年就会累积一天误差了,如果回归年基本不变的话这会在西元4900年左右出现,当然了我说一下就是讲明白历法原理,子孙的事情,子孙自有子孙福吧。\n不过夏历别说是西元4900年,就算是西元100000年也都不会存在一天误差的,因为是天文算法计算出来的,天象变,历谱就跟着变,历谱可以永远做到完全符合天象。\n所以朋友们,请千万别认为夏历是“老古董”、“该淘汰”、“真麻烦”、“无所谓”、“与世界接轨”,什么的这些完全不成立的理由而忽视夏历,误解夏历,让夏历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这可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n我们作为华夏的子孙,让我们一起使用这部我们用了最少已经有四千年的历法,让我们在这日历的方寸之间传承华夏文明吧。\n夏历为主,西历为辅,我想这是很务实的做法。\n夏历用来生活与节庆,西历用来对外交流什么的。一点儿也不矛盾。\n\n农历癸巳年四月十六日辛卯(公历2013.5.25)初作,十月廿八日庚子(公历2013.11.30)修订于燕京 农历壬寅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癸酉(公历2023.1.15)再小订\n\n历算生张宇谦 识\n\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