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才诗人为何被兔子拯救?历史的转折!?十二月党人的 岁月

2023-08-18 15:49 作者:Wc史蒂夫  | 我要投稿

1825年12月25日,俄国著名天才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正在前往彼得堡的路上。马车疾驰着,突然,马车前方的道路上蹿出来了一只兔子。马受了大惊,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普希金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在马上到达彼得堡的前一天,他因此打道回府。果然,彼得堡那天发生了一些血光之灾,普希金也差点被卷入进去。但是,这个让马车掉头的决定却让他万分后悔。不过,相比之下,更多人还是庆幸的。那么,那年那月,彼得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切,都要重新回到1812年,那场卫国战争中,去寻求答案。 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俄罗斯帝国受到重创。莫斯科被焚毁,无数同胞死在冻土之上。不过战争的结果,大家最后也知道了。随着俄军入驻巴黎,一切即将尘埃落定。在巴黎,俄军士兵们就地扎营在街道。住在巴黎的老蓝旗市民们哪见过这个场面?纷纷围观。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士兵和牲口无疑,身上散发着臭气,衣服上沾着泥水。而俄军的军官,则被安排在了一些市民的家中。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法语了。由于法语其严谨的特质,使得法语被大量普及,甚至出现了打仗时互相用法语叫阵。不过对于别国的人民而言,法语更像是贵族语言。而贵族语言,自然由这些老彼京的爷们学的。 所以由于语言优势,这些俄罗斯未来的希望,在这里可以很快融入进这里的社交圈子。而且他们发现:我不是来给这些被共和制盅惑的法国人一点小小的俄国震撼,怎么我被反客为主了。他们的世界观遭到了极大冲击:原来人和人之间真的可以等级模糊,原来没有农奴社会也能运作,原来国王在这里让人摸不到头脑,原来真的可以有宪法而无农奴…… 19世纪初的沙俄是版本之子,也是最野蛮的版本之子。其落后的农奴制为它提供了大量兵源。这些人平时是农奴,战时就是军官。 等等,这不就是军屯给倒反天罡了一下?你还别说,亚历山大一世还真想搞军屯,只不过这样落后的制度,在日益先进的世界中已经不再适用。国内许多人民开始反对农奴制,1790年,随着《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出版,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部作品以旅行笔记的形式写成,全书共分二十六章,各章以作者旅行沿途所经过的驿站名称为标题,各章之间没有情节上的紧密联系,都可以独立成章。拉吉舍夫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的描写了沙皇统治下的农奴们贫困生活,明确点出了沙皇专制制度是人民一切不幸的万恶之源。《旅行记》一书真实地再现了农民当时的恶劣处境,他们每周要为农奴主干六天活,只有在夜里或星期天才能为自己耕种。 无数只农民的手养活着一个地主,而他们自己家里还有数口人等着他去养活,这种不平等现象处处皆是。不仅如此,农民还被农奴主赶到市场上买卖,他们像是牲口一样,只是农奴主财产的一部分,丧失了起码的人权。农奴主只要高兴,可以任意抢走别人的未婚妻,哪怕是地主老爷的救命恩人,或忠实的奴仆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在拿破仑战争中笑到最后的俄罗斯,为了维护自己在欧陆的利益,必须作为欧洲宪兵,到处出重拳。这更是让俄罗斯深陷战争的漩涡中,并最后在1853年迎来了命运的重击。说回这群贵族军官。由于作为“欧洲宪兵”的责任,使得大量的贵族军官被迫常驻外国。他们见证了民族主义的崛起,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贵族老爷摸不到头脑,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沐浴在自由,平等和博爱之下。再回到自己的祖国之后,他们看见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的士兵,重新回到了地主老财的庄园,他们没有了胜利的意气风发,再度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农奴。或许最后也会悄无声息的逝去,被毫不在意的随意掩埋。这些农奴的爱国热情甚至比自己更高尚,比压迫他们的军官,地主更是高的不得了。“那些贵族老爷们一听到敌人来了撒丫子就跑”,而他们会与敌人浴血奋战。他们想不明白,他们明明应该是英雄,他们本应该脱离战前农奴的身份。没有他们,国内的那些地主老财,那些压迫他们的人早就会失去一切。他们的心中燃起了一丝革命之火:是的,为了俄罗斯母亲,我们应当解放那些农奴,解放那些被奴役的人们,让人人都平等,自由。 他们开始接触国内的“禁书”,他们的思想被启蒙。自由,平等,博爱,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里。我们打了这么久,给了法国一部宪法,为昂撒人流了血,给了德国统一的契机,自己也用鲜血换来了国际地位和利益,自己的同胞们却只能被变本加厉的被地主老爷们剥削着?芬兰人和波兰人有着宪法,我们成了二等公民吗?现在,是时候和这个旧时代诀别了。1816年,贵族青年军官穆拉维约夫和彼斯特尔成立了祖国忠诚子弟协会,这个协会原本叫做救国协会。不过更多人,还是愿意叫作救国同盟。 组织刚成立时,人员约有三十名。很快,1818年,在莫斯科组成了有200人参加的第二个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这两个秘密团体的成员,热情地宣传民主思想,反对专制,但却因在斗争方式上存在分歧,并且协会内混进不少不可靠分子而相继宣告解散。与此同时,上述两团体在俄国南方的一些成员,却在彼斯特尔的领导下组成位于乌克兰地区的南方协会。他们经常秘密集会,阅读进步书刊,主张消灭皇族,废除农奴制度,建立统一的共和国。他们的主要纲领充分体现在彼斯特尔所写的《俄罗斯真理》之中,这是俄国革命运动史上第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 不久,彼得堡的禁卫军军官尼·穆拉维约夫和特鲁别茨科等人组成了位于俄罗斯的北方协会。著名诗人雷列耶夫积极加入,由于他的出众才干和主张,很快当选为北方协会主席。北方协会也提倡废除农奴制,但力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他们的行动纲领集中反映在尼·穆拉维约夫起草的“宪法草案”上。 不过这其实并不准确。1820年初,他们就在彼得堡召开或总委员会会议,代表们经过表决,决定为建立总统制共和国而奋斗。即使协会分裂,北方也没有废除这项决议。而很多资料内提到的北方主张君主立宪的革命纲领,《穆拉维约夫宪法》,即上文的“宪法草案”,仅仅局限于“草案”,并未通过决议,自然也不算纲领。 1822年,南北协会第一次建立了联系。第二年春天,经过彼斯特尔在彼得堡与雷列耶夫商讨,双方就联合行动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必须采取暴力行动,发动各自控制的军队进行武装起义。任何一方开始行动,另一方应立即给予支持。起义定在沙皇亚历山大去世之际。 对于这群反贼,沙皇知道吗? 答:知道。并且办公桌上还摆着协会章程。一眼定真啊。 这并不是沙皇决定一起闹革命。相反的,沙皇认为:“小伙子cos左壬差不多得了,骗兄弟可以,别把自己也骗着了。”沙皇认为,他们只是年轻气盛,等到他们消停了,他们自然会去接着干“贵族该干的事情”。而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沙皇所料……吗? 应该说,这时候就可以窥见他们为何最后起事失败了:他们仍然受缚于封建礼教。他们认为,自己毕竟在对这沙皇宣过誓,现在就起义叛乱有点不礼貌了。 对此,法国大区的老前辈表示差评。而他们决定怎么推翻沙皇呢?自然是熬走老沙皇,等到新沙皇尼古拉登基的时候,不向他宣誓,然后原地起义。应该说,这时候就可以窥见他们为何最后起事失败了:他们仍然受缚于封建礼教。他们认为,自己毕竟在对这沙皇宣过誓,现在就起义叛乱有点不礼貌了。 对此,法国大区的老前辈表示差评。而他们决定怎么推翻沙皇呢?自然是熬走老沙皇,等到新沙皇尼古拉登基的时候,不向他宣誓,然后原地起义。 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确定下一任沙皇是尼古拉一世呢?当时亚历山大一世尚未确立皇储(直至1823才立了密诏,定尼古拉为继承人),并且当时还有康斯坦丁这一继承人可能会对尼古拉的皇位产生影响。 这又要说到俄罗斯皇位的血腥传承史了。亚历山大一世,是靠血腥政变上台的,具体过程是:夜里派近卫军偷袭了自己老爹保罗一世。康斯坦丁是一个善良的人,以体恤下属为名。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看不得这么血腥的场面,他发誓,不再与这滴着血的皇位产生一点关系,自愿放弃了皇位。而尼古拉,就成了唯一继承人。难道真如人们常说的,做运动的先锋的国民有和留在后方踌躇不前的国民调整步调的必要么?我们必须等着一切文明国内共产主义革命的时机成熟么?当然不能这样做!纵然我们愿意这样做,也是不能够的。历史不能等待立在后面的人。 并且,我们还不相信在任何国家内,革命是一举或一瞬间就可以成功的,如某一些社会主义者所梦想的一般。2”假若法国的六个大都市巴黎、里昂、马赛、里尔、圣德田、波尔多(Bordeaux)——中间的一个宣布成立了公社,其他的五个皆会起而仿效的,还有许多小城市也会照这样做,这是靠得住的。于是各种矿山区和工业中心地也必急速和“所有主”、“雇主”脱离,由劳动者自身组织成自由团体。 然而许多乡村地方还没有进步到那一点。公社已经革命化,而乡村却依旧抱着观望的态度,还在个人主义的组织之下过活。可是农民因为没有公差和税官来搅扰他们,他们对革命党也不怀着敌意,宁肯利用这新时势来拖延偿付本地掠夺者的债款。然而他们以实际的热诚(这是一般农民暴动的特质,我们还记得1792年的法国农民的热烈的劳作)竭力耕种土地;既不纳租税,又不付押款,他们对于土地便自然更加爱惜了。 说到其他的国家,革命会到处爆发,不过革命的面目却是不相同的;这一个国家实行国家社会主义,那一个国家又实行联合制,其细目虽不一致,但大体上各处多少都采取社会主义的。但是这位俄罗斯帝国法理和教理上绝对权威的君主,击败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靠着血腥政变上台,推行“自由”化政策实际却越来越保守的亚历山大一世,身体却仍然硬朗。要熬死他不说有点难度,至少也是希望渺茫。 终于,救国同盟熬不住了,决定1826年夏末起义。不过,沙皇却并没能让他们如愿。 没能如愿的原因并不是沙皇觉得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建政了,要出重拳,而是他死了。 1825年11月19日(俄历),年仅48岁的亚历山大一世在拥有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疗养院中与世长辞,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诚然,将来无论何处都要实行大规模的充公,而且如果欧洲的某一个大国实行了这种政策,其他各国一定会受到影响,这是确实的;然而革命的开始便会表现出地方性的差异,革命的进行在各国也是不同的。在1789-1793年之间,法国农民费了四年之力,才得摆脱对于封建领主权利的赔偿的负担,中产阶级费了四年之力,才得颠覆了王权。我们须把这个记在心里,再来观察革命渐渐地自然发展。假使我们看见革命的进行有时不免迟缓,我们也不必垂头丧气。无论如何,在最初欧洲各国的革命是否都有显明的社会主义的性质,这还是疑问。我们要记着德国至今还是在做实现联邦帝国的梦。德国的进步的各党派还在梦想实现一个象1848年法国的雅各宾的共和国和路易·布朗的“劳动组织”;同时,在另一方面,法国平民却很热烈地要求一个自由的公社,无论共产主义的公社也好,其他的公社也好,但总要是自由的。 将来的革命发生的时候,即便是德国也要比1793年法国的行动更要进步些,这在道理上也可以相信得过。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是比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1"更进一步的;法国人民在一击之下,便把王室、地主、贵族等的权力消灭了,而英国尚保留着此等权力以至于今日。然而倘使德国将来比较1793年的法国更进一步,而且会做出更大的事业,那么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促成此次革命发生的思想会是1848年的思想;而鼓励俄国革命的思想也许会是1789年和1848年的思想的结合。 我们虽然不把这种预料看得过分的重要,但我们也可以得着下面的结论:欧洲各国的革命各有一个不同的性质;就是关于财富的社会化一点,也不是到处一样的。虽然亚历山大的死,在俄罗斯历史上的离奇程度和建文帝的下落有的一拼,不过这是后话了。 亚历山大离奇死亡后,皇族和救国同盟都蒙了。 康斯坦丁自然是不会继承皇位的,父亲是在夜色中被近卫军偷袭了,哥哥死的如此蹊跷,保不准有什么py交易。而且我一个接触和萨克森家族解除婚约,娶了波兰女人的不负责任之人,沙皇这个位置,我觉得不如……我弟弟来当。所以他立刻宣布向自己的弟弟尼古拉效忠。尼古拉,不爱长袍爱军装。从小就弃文从戎。并且极其狂妄,军队里和他当过同事的人都挺讨厌他的。尼古拉也知道自己人缘不咋滴,于是他立刻反手来了个骚操作:效忠自己的哥哥。 于是短短十六天内,这哥俩就在这里哄堂大效。然而,就在这时,不出意外的发生意外了。南方协会彼斯捷利的一名副官因为贪污被抓了。为了保命,他将起义的事情全盘托出。导致军队光速出手,半天内就逮捕了彼斯捷利,南方协会还没加载出游戏界面,就被KO了。尼古拉也嗅到了一丝偷袭的味道,不再效忠于哥哥,继承了皇位,并定于12月26日,俄历12月14日为宣誓日。北方协会的领导人们听闻南方协会的同志们被捕后,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决定立刻起义!(颇有武昌起义的味道)赶在沙皇登基和枢密院宣誓之前控制他们,建立共和国。 最“幼稚”的起义 12月26日清晨,刺骨的寒风从芬兰湾吹向涅瓦河畔,沉睡的沙俄首都彼得堡,还未完全从睡眠中醒来。突然,一声嘹亮的军号打破了宁静的氛围。无数的年轻官兵从军营中涌出。他们的脸颊寒风被吹的通红,但同时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这可能会是一条不归路,只是,不归,就不归吧!不过当近卫莫斯科团按计划,准备去控制沙皇和枢密院时,却扑了个空——沙皇早有准备,连夜召集了枢密院和国务会议的成员们向他宣誓。所以这七百多名官兵扑了个空:我到枢密院了嗷,你沙皇和你那俩枢密院老头呢? 更要命的来了,不光沙皇找不到了,自己这里的总指挥官,立陶宛王国的继承人,特鲁别茨柯伊亲王不见了。 那么此时特鲁别茨在干什么呢?原来他觉得开局不利,没抓到沙皇,这把没法玩了,直接投了。跑去自己的一个当奥地利大使的亲戚那里寻求庇护,不过这种谋逆大罪,奥地利大使也无法庇护。 然后他直接向沙皇投了,自首了。没有办法,起义军只能秉持着来都来了的原则,原地列阵。 起义的军队集结在了参议院的广场之上。周边一些早晨起来的市民见有热闹可看,便纷纷凑了过来。当得知这是一次针对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的起义之后,许多市民群情激奋,有的选择当拉拉队,有的就地操起来木棍石头,准备帮帮场子,有的都回家抄家伙了。 这时,十二月党人的又一个致命缺点又显露出来——不肯发动群众。 他们认为,这是一场“不用人民流血的革命”。他们不愿意让这场小革命,变成一场席卷全俄国的大革命。而大革命要流的血,法国先辈已经告诉他们了。 是的,协会一开始的分裂就源于此。一部分人不愿意看到武装政变的流血,更何况大革命所带来的血流成河? 很快,尼古拉也缓过来劲了,立刻组织了军队前往镇压,两军就这么开始列阵对峙。此时,一支掷弹兵团正在前往冬宫的路上,打算直接杀了沙皇,来骗,来偷袭。不过很可惜的是被尼古拉的军队挡住了。 在最初的劝降没有效果之后,尼古拉一边要求骑兵冲锋,一边又秘密准备了一些大杀器。 最初的几次进攻被十二月党人们轻松抵挡了下来,士气大振。但当沙皇把他的大炮拉过来时,他们呆愣当场,就连场外的民众也是。 不过此时他们仍然没有退缩,他们认为,新君上位,不会用这么血腥的手段来镇压政变。 然而,他们低估了尼古拉。对峙了许久后,尼古拉下令让炮兵装填霰弹。随着霰弹发射,无数士兵倒在了血泊中。不过,更多倒下的是一旁看热闹的民众。 十二月党人彻底乱了阵脚,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沙皇居然真的敢以这样的暴力手段开始自己的统治。他们开始撤退到旁边的涅瓦河河面之上。只是炮弹仍然在朝他们袭来,湖面根本承受不了重击。很多人并不是死于霰弹之手,而是被冻死于冰面之下。 就这样,北方协会的努力宣告失败。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事后统计,这场战斗中死的平民人数居然比死的十二月党人数量还多。阵亡的1200余人中,平民占900多人。而南方协会,虽然领导人彼斯捷利被捕,但另两位领导人穆拉维约夫和别斯士舍夫却还没有入狱。同年12月31日(俄历),他们也发动了起义。只是这注定是枉费精力了。 几百名起义军从科瓦廖夫卡出发,向基辅进军。有资料说是在漫漫大雪中迷失了方向,转了半天又回到原点,最后被赶来的哥萨克骑兵给了迎头痛击。这场绝望远征就此落下帷幕。 但实际上,起义军在路上攻陷了瓦西里科夫城,然后花了一整天等待其他各路人马汇合。城镇居民得知他们的目的后,各个群情激奋,有的甚至想要加入起义军。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不愿意“看到人民流血”。就这样错失了最后可能胜利的机会。 在得知一些原本准备参加起义的成员临阵脱逃之后,他们便转向决定去接应位于白教堂的剩余南方协会成员。 结果等到到达之后才知道,这些成员都被捕了。他们只得再次调转方向,最后在靠近起义起点的地方被沙皇的骑兵击败。 至此,这场短暂,绝望,伟大,又“幼稚”的革命结束了。 他们幼稚,因为他们即使起义,却仍受封建礼教之束缚。他们幻想革命不用流那么多血,他们觉得,革命不需要基层,只要“进京勤王”就可以的事情…… 但这与他们的伟大并不矛盾。他们迈出了这一步,他们同旧时代决裂,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地位。他们变成了真正的“贵族”,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血肉之躯或许会被霰弹轰散,但十二月党人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后来,尼古拉一世亲自主持了审讯,十二月党人乐观镇定,英勇不屈。1826年7月12日,彼斯特尔、雷列耶夫、谢尔盖·穆拉维约夫、别斯土舍夫和卡霍夫斯基五人在彼得堡被处以绞刑(原定为磔刑,即分尸)。特鲁别茨柯伊等121名起义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没错,开头所提到的血光之灾,就是十二月党人起义。而普希金本计划当天到达彼得堡后和雷列耶夫会见一下。而普希金本人也深受民主运动影响,如果没有那只兔子,或许普希金就会参与到起义当中,被霰弹炸死,被涅瓦河冰冷的河水冻死,被流亡苦寒的西伯利亚…… 后来,尼古拉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一辈子都以反动保守著名。这也侧面导致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当他又一次召见普希金的时候,他曾问普希金:假如你当时在场,你是否会参与到起义当中?普希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我会的,陛下。十二月党人的诉求之一得以实现,以一种尼古拉意想不到的方式:亚历山大二世,自己的继承人上位之后,在1861年下令废除了农奴制,虽然这一举动不能说改变了农奴的生活情况,至少也可以说是聊胜于无。但是,终归是解放了农奴。 最后,本应该再拿一两千字的篇幅去讲一下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但是我决定这个还是以后再鸽吧。 我是发传单的传单,不定期的历史小故事

天才诗人为何被兔子拯救?历史的转折!?十二月党人的 岁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