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推理】《沙龙》(六)

方圆对电子产品颇有研究,他热衷于收集30年前的那次毁灭危机,并向我分享,其中一件就是——核能发电站几乎全部泄露爆毁,幸好地联处理及时,不至于对人类造成更大的伤害。但自此之后,禁止建设与使用核裂变发电站。
而后“腾网”游戏公司莫明崛起,成为墨市、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游戏垄断公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建造一套新型前卫的供电系统——光合发电系统。
他还向我讲过一些有关“腾网”的历史——上世纪有几位科学家观察一种植物绿叶在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电效应,用一种特定的仪器与灵敏度极高的微型电流表测出了50μA(微安)的电流。
尽管50μA的电流极其微小,但如果绿叶数量增多,受光面积增大,则绿叶所发的电流十分可观。
而这一实验得到的启发是——绿植也可以用来发电!

光合作用的原理众所周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植物内的水分子被分解成氢与氧原子,而分解过程产生的电子,主要是帮助植物制造出有利于生长的醣体。
由带领的研究团队将重点放在植物将电子用来产生醣体前的重要过程,设法撷取出电子。
之前不少民间学者与爱好者从绿植土壤中捕获电子,依靠植物的持续成长过程产生电力,用于自家灯具的光照。
该方法使用过程中不会损伤植物,仅需光、二氧化碳和水。
因为当植物生长时,它们会产生比其自身需要更多的糖,这些多余的糖会被周边土壤回收和分解,释放出质子和电子。
研究人员则将电极放置入土壤,从中捕获电子发电,这项技术很适于应用在商用虹灯与民房屋顶。
还可用于森林、灌木,湿地,可在湿地水平面以下放置管道,泥炭沼泽、红树林、水稻田或三角洲等也均可如法炮制,进行发电。
“腾网”不仅将这类科技发扬光大,还对方圆所提到的植物进行了纳米生物改造,以使得它们更近似一种纳米生物电池,发明了一个简易产品,早已流行成名,促销良久。
这个装置名为“义能”,将光合作用释放出的微弱电能储存于花盆底部的蓄电池内,储存一定量后,可通过USB输出5V1A的电流,为其他移动电子设备充电。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 一天的光合作用量甚至可为手机充电3次,且充电不会对盆内的植物造成影响。
我用的是第三代升级的版本,采用同样的技术却能产生高达40W的功率,一年产生电量280KWH(280千瓦时,1千瓦时约为3,600,000焦耳),并且升级版本无需USB接口,使用无线技术就能为手机充电,而且仍在充电过程中不会对植物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暂时“切断”该类植物的供能过程,断电即断网,借此蒙混入“腾网”公司,直达地下层!
为什么第一时间要是去地下层?
警方搜查“腾网”时,他们声明地下室正在维修重要电子设备,故无法开放,只是出示了监控影像……但我十分怀疑所谓的监控影像,是拿另外工作室的影像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倘若打的真是一出好空城计,我定捣破在龙潭虎穴!
在方圆强硬的“红客”技术与经验下,我成功获得二十五分钟左右的“黄金时刻”。
一片漆黑的“腾网”透着渗人阴森的寒气,不禁联想起他们旗下游戏“漩涡炼狱”的一道“水行劫”关卡!
关卡?冒险?历练?
“漩涡炼狱”的关卡更像是在锻炼体能与磨练意志,“腾网”到底有什么阴谋?

到了最底的地下层,映入眼帘的居然是一间点缀了古香古色门环与流苏的漆黑木门,漆黑到完全没有察觉出有锁孔与门闩的存在——好似也确实没有。
那这道门只是装饰吗?门后什么都没有吗?意义又在何处?
猛然间响起一个沧桑却洪亮的中年男子声音,仿佛是从我正倚靠的坚实素白的壁墙传来……
“静候您多时了,存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