喳爷裸体丛林求生,难度有多大?
在东南亚热带丛林不带任何物资裸体求生难度有多大?
难度非常大。远超普通人的体力、生存能力和精神承受力。
一个人独处荒无人烟的丛林,会产生恐惧感。尤其是晚上,四周漆黑一片,黑暗中不知道潜伏着什么野兽和毒虫,人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有些人甚至会出现幻觉,精神崩溃。
在丛林,且不说赤身裸体,即便是带着帐篷,穿着衣服,独自一人露营也是需要极大胆量,一个人露营和二个人一起露营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我这种胆小的人就从来不敢独自露营)。
所以,喳爷的胆量是极大的,绝非普通人可以做到。没试过的人可能不知道,只要你就找个稍微荒凉的荒山野林半夜独自坐着,就会感受到那种恐惧,各种奇怪声音都会让你心惊肉跳。
东南亚丛林还有一种很让人害怕的东西:蟒蛇。缅甸蟒,岩蟒,都可以长到很大很长。东南亚的毒蛇也不少,尤其是眼镜王蛇,相当危险。
喳爷在丛林的第一天,因为听村民说树林里有熊,用藤把自己固定在树上过夜。这办法其实只有自我安慰的价值。因为黑熊是爬树高手,十几米高的树,黑熊只需要几秒钟就能爬到顶。
金钱豹是爬树高手。云豹是爬树高手(虽然云豹通常不主动攻击人)。蟒蛇会爬树。华南虎虽然不像黑熊那么擅长爬树,但是它也是会爬树的,而且跳跃力极强。

虽然猛兽、巨蟒很可怕,通常遇到的概率不是很大。最容易遇到的是蚊子和蚂蟥。
热带丛林有很多山蚂蟥和蚊子。蚊子比较麻烦的是伊蚊。我曾带二个孩子逛一下新加坡义顺附近的某个封闭保护区,仅仅20分钟,每个人被蚊子叮咬一百多口。
在这种地带,如果像喳爷那样赤身裸体,我很难想象她身上会有多少蚊子叮咬的痕迹,一夜下来或许是叮咬上千个包。虽然喳爷说用一种纯天然植物的汁液涂在身上可以防蚊子,我怀疑这些汁液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因为即便是驱蚊效率最高的驱蚊胺,在丛林里走路也得一天涂二次。
某些地区有大量蚊子不喜欢的某些菊科植物,这些地区可能蚊子天然就少。比如温州永嘉林坑,就是这样已经几乎没有蚊子的村落。但是在马来西亚丛林,蚊子几乎是铺天盖地的。也没有真正高效的纯天然避蚊药。
所以我总怀疑喳爷作弊,随身带着一大瓶的避蚊胺。否则她皮肤不应该如此细腻。
另一个麻烦是山蚂蝗。即便穿着衣服,扎紧裤脚,也还是难免树叶和草丛里的山蚂蝗。山蚂蝗很小很细,晚上更是完全看不到。有些地方山蚂蝗密集,比如墨脱的某条路被叫做蚂蟥山,即便是全副武装也会被叮咬几十口。
像喳爷那样裸体沿着丛林到处走,一旦走到山蚂蝗多的地方,毫无疑问会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她拿草编织的那件连帽衫,对蚊子和蚂蟥更是没有半点作用。
以喳爷的户外经验,当然很清楚蚂蟥和蚊子的厉害。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东南亚丛林赤身裸体,要避开蚊子和蚂蟥谈何容易。
所以我觉得喳爷拍摄视频的那片丛林,其实是她非常熟悉了解的地方。她事先就知道这一带蚊子不多,蚂蟥很少。
03
渣爷缺盐而生病,这是很危险的。她终于没有放弃,打卫星电话求救,别人给她送来一包盐,然后继续她的视频拍摄。
用草木灰代替食盐是不现实的。因为草木灰钾离子较多,钠离子很少。另一个问题是不同植物的草木灰里的各种成分差别很大,不同地区因为土壤矿产成分不同,某些草木灰还可能有大量毒害成分。丽水人做黄年糕,并不是随便找点草木灰就用,他们只用当地的柃木烧灰。兰州拉面的草木灰,只用大西北的蓬草烧灰。
有些资料介绍植物中取盐的办法:在北美洲,最好的是核桃树根;在东南亚,可利用夏柏榈的根。将树根烧烤至所有水分都被蒸发,便会析出黑色的盐晶。
但是通过植物找盐并不容易。更好的是吃动物的血液。
在野外,更可能得各种病。比如蚊子传播登革热、脑炎、疟疾,都是危险疾病。有些人被毒虫咬了会过敏,蜜蜂、蜈蚣、蜱虫,都可能伤害你。误食有毒植物会中毒。有些植物接触后会过敏。
户外很容易致死的病,还有阑尾炎,心肌梗塞,肠炎,肠梗阻。
在热带丛林,温度高,细菌病毒种类多,腐殖质充足,一些地区会有各种原因不明的毒害物(古人称之为瘴气)。
另一个危险是很潮湿,地面滑,容易摔伤。尤其是植被丰富,不容易看清地形。
一位植物学家说:
在森林中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自己不熟悉的植物,有些植物和菌子的毒性超乎你的想象。上个世纪末,一支由金平县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在西隆山进行考察时,服用了不明植物,导致两人遇难。
野外工作更多危险,是来自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摔倒和跌倒。野外工作毕竟不是走平坦的大道。我在墨脱考察,由于有向导,并不太担心迷路,更多的是担心跌落山崖。版纳园一位年轻的植物学工作者,就是在西双版纳勐仑附件的石灰山上采集植物时,跌落山谷而不幸遇难。
我的学生这几年由于工作需要,常常到喀斯特地区考察植被,我和他去过一次,在这种地方开展野外工作,为了采集标本,常常需要冒着一定的危险,攀爬到岩石上。喀斯特地区溶洞极多,有些溶洞又被植物覆盖,一脚登空后果不堪设想。
喳爷没有带任何药物,没有带急救包,也没有绳子、登山杖之类的工具,连鞋子都没有。这样在热带丛林到处走,危险自然是极大的。
她在视频里展示自己对各种草药的了解,作为对传统医学不怎么信任的人,我并不认为这些草药有多大用处。
04
在丛林里,喳爷努力了二天,终于成功钻木取火。
所幸她是在旱季。如果她真的在马来西亚丛林,遇到雨季,可能会活得很悲催。在雨季,比如每年十一月到一月,整整三个月,几乎每天都会下一场雨,整个丛林湿透,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点火的东西,别说钻木取火,即便带着个打火机也是没法点火。如果喳爷在雨季的马来西亚丛林,大概整整100天只能吃生的食品,抓到猎物也只能「茹毛饮血」。所以喳爷不是随机去找个地方玩生存,她要钻木取火,就只能选旱季。
喳爷拍视频喜欢炫技,比如各种复杂的编织手工,堆炉子、烧炭、做风箱。这事儿拍视频可以,我觉得真在户外是不应该这么浪费时间的。
棕榈皮历来是中国人做蓑衣的材料,拿这个做蓑衣凑合一下,比自己搓绳子、纺线、编织容易很多。即便芭蕉叶之类能凑合的,就不要自己费力做衣服。

喳爷喜欢不断找新的食物来源,却并不真正珍惜食物。这对于拍摄视频或许很有吸引力,却不是有效率的。比如说,她既然发现可以诱捕很多白蚁,就应该继续诱捕,来了白蚁先弄死而不是让它们还可以乱跑。努力找到白蚁窝,找到一个窝就可以吃很久。
类似的例子,找到木薯、葛根、山药之类,就应该在附近大量挖掘,砸出淀粉烤干,随时可以当干粮吃,一个地方搞个几十斤,就不需要天天为食物费心。热带丛林有些地方能找到西谷米树,里面可以砸出很多淀粉,够吃几个月。这比设陷阱守株待兔省事多了。
如果喳爷真在马来西亚丛林之类的地方,我觉得最容易搞到的动物蛋白质食物并不是抓鱼抓蛇抓老鼠,而是非洲大蜗牛。
马来西亚丛林里到处都是非洲大蜗牛,以及其他一些东南亚本地蜗牛。在蜗牛多的地点,一天捡个十几斤很容易。虽然非洲大蜗牛生吃会有一些寄生虫,但是烧熟了吃完全安全,(虽然我觉得它味道很差)。

此外,蛙类和蜥蜴也是容易拿棍子打到的猎物。
如果运气好,用棍子打死一条马来西亚水巨蜥,一条有十几斤重,那就可以吃很久,不仅补充蛋白质,还可以补充大量盐分。水巨蜥其实在东南亚经常可以见到,打死它并不难(在中国属于保护动物)。
随手拿棍子或削尖的竹子当武器,应该是一个丛林生活的习惯,而不是见到毒蛇也要炫技徒手去抓。
喳爷不带任何生存物资、不带任何药物、在热带森林裸体求生的勇气令人赞叹。但是她的做法,还是炫技的太多,而不是追求高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