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首期钝评奖|三等奖钝评作品

2023-03-24 08:25 作者:钝评奖DP  | 我要投稿

 

【何以为家】

这部作品入眼的第一印象就是细腻优美的文笔。标题的“何以为家”,让我想到了那部黎巴嫩电影;而这篇小说也同样讲述了一个关于家乡、亲情与身份认同的故事。许多细节也十分令人动容,比如“小犬野”“告死者”这个名字本身,小犬野的风光(尤其是“太阳桥”),虫洞里的万花筒空间,都非常有画面感。由这种文笔所营造的绮丽、梦幻而带有浅淡忧伤的意境,我认为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次一级的亮点是所谓“科幻性”与“文学性”的高度融合。太阳桥、共享思维、频闪虫洞这些看似很“硬”的设定,都被很好地融合进文字当中,没有突兀之感。温柔的笔触背后是严谨的思维,并没有发现让人很“出戏”或感觉不合理的点,总体上能够自圆其说。

再次一级,文章的叙事结构值得肯定。跟随“告死者”旅行的现实线和小犬野生活的回忆线彼此穿插,有序推进,小犬野生活又进一步分为好几个时间段,这样复杂的结构能做到不乱的确很不容易。

还要提两个我个人很喜欢的设定。

带来灾难的频闪虫洞只是高等文明无意之失,小犬野和地球的横向对比,加上这两个文明和告死者的纵向对比,形成了一个很有张力的三角结构,表现出一种抽离感,让读者在代入“我”的微观视角时兼顾文明的宏观视角,提升了小说的深度。

不属于正物质宇宙的恒星和不属于小犬野的“我”,形成了巧妙的互文结构,恒星的呼吸,也是“我”的思念与哀鸣,这里处理得很好。

接下来谈谈我所认为的不足之处。

作者试图在两万字的篇幅内放进很多东西,这固然有助于细节的丰盈,但最终成效可能适得其反。

比如在情感线上,“阿蒙”占据了很大篇幅,从“这些事伤害了阿蒙的心——这个星球上也许唯一在乎我的人。”等片段来看,作者似乎是有意塑造“我”与阿蒙的感情的,但是效果并不好。全文看下来,我感受不到阿蒙的感情,反而觉得ta只是一个润滑情节+介绍设定的工具人。尖锐一点地说,我觉得阿蒙很无趣,不如“母亲”引人共情,甚至没有“告死者”有意思(尤其是后者对恒星比对生物感情更深这点,让我印象很深)。我想,问题可能在于阿蒙没有一个足够有张力的情节,关于ta的所有事分配得太平均、太浅尝辄止;阿蒙的人设也很不明朗,ta除了温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比如在设定上,有许多小细节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没有足够的篇幅展开来写。虚拟游戏这个设定因为有后续地球的境况前后照应,勉强还行;性与性别线(包括小犬野人双性设定、“我”的初潮等)则感觉像是个可有可无的支线……或者说,小说并没有体现出“性别”特质对“我”的身份认同和成长带来什么巨大的影响。还有职业选择那里的“算法推荐”,其实也是一个很有得挖掘的设定,但是在文中一笔带过,并没有给人很深的印象,依然可有可无。最后,地球上的人移居地下这个设定,除了为结尾“我”追寻阳光作铺垫,好像也没发挥什么作用。地球篇并没有突出“地下”对人居的影响,以至于我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他们没在地面上,翻到前面仔细找才看见了那句设定……

所以,小说整体会给人一种“碎”“乱”的感觉。如果要改进的话,建议删。删掉多余的情节,多余的线,多余的设定,不要有那种写了一点后面就完全不提的东西,把读者的目光聚焦到那些更精彩的、贯穿全文的部分。

最后,地球的情况还是俗套了一点,沉迷虚拟、相互争斗,只能说堪堪及格吧,不能说不好,但是跟前15000字的精彩真的形成了一个落差……还好结尾几百字稍微救了一下。如果在将回地球的那里戛然而止,或者给地球社会一个更有张力的设定,会不会更好一点呢?必须得说,地球部分有点破坏了前面那么多字积累下来的阅读体验。

 

 

【单细胞】

《单细胞》是一部很成熟的作品(虽然我读完也没明白标题的意思……),首先从情节来看,它偏向一篇历险小说,通过主角遇险-解决-解锁新内容的模式,往复向前推进情节,节奏张弛有度,整个故事不复杂但很巧妙,人物也很凝练,聚焦阿莉雅、智脑、莱昂的三角关系,表现出三个文明形态的交流与冲突。

简单的剧情、简单的人物关系,与复杂的设定相辅相成,显得详略得当。小说开篇就开始砸设定,但因其新奇感,并不让人觉得反感;后续情节推进中,也不断出现和完善新的设定。其实仔细想来,生物vs机械的模式不算新鲜,以“万用细胞”为中心的生物科技深究起来也没那么“科学”,但本篇的妙笔就在于设定的高度体系化,各处细节环环相扣、令人信服(尤其是对于武器原理的介绍),以至于可以忽略底层逻辑的模糊。循序渐进、与剧情相辅相成的设定展开并不让人感到厌烦,反而带来了一种阅读的快感。

另有两处小亮点值得肯定。(1)阿莉雅与智脑交流的诙谐感,很好地调和了战斗的紧张气氛;(2)结局处的小反转令人有些意料之外,前文生物舰对舰员的吸收、智脑的反复提醒,给了读者一种心理诱导,产生阿莉雅将吸收莱昂的错觉,但最终结局细细想来,也并非不合理,阿莉雅作出了一种理性的选择——不仅是多出的15kg生物质,更是牺牲自己以成就文明的交流。

要为这篇作品“挑刺”有些难度。我认为,如果作为一篇“商业作品”,《单细胞》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了,乃至有一定IP改编潜力,如果改编成游戏或者动漫,应该会很受欢迎;不过,如果作者有意往“文学性”的方向发展,我会认为,这篇作品唯一的不足在于对“联邦”的描述太过扁平,智脑的立场转换也太过突兀,使得读者的立场其实会完全偏向帝国,反思深度不足,进一步说,有点落入人类胜于机器、环保胜于工业、自由胜于极权的俗套观点;还有一个可以深挖的点也做的不是很足:帝国势力的“理性”和“温情”之间的矛盾,对阿莉雅个人而言,她的选择通过结局表现出来了,但心理过程并不明朗;对于集体而言,则更奇怪——帝国军愿意拯救每个幸存者,但是对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牺牲却毫无感觉。如果能把这一点矛盾冲突表现出来,或许能给小说增色不少。

 

 

【我这一生】

相当优秀的一篇作品。乡土文学+智械危机+轮回(伪)的题材是一个很新奇的组合,而作者也将几种风格的碰撞融合处理得很好。文章主体部分的细节非常丰富生动,包括农村生活的细节、对“铁兽”的描述、灾难的场景等等。小说对闭塞农村里“愚昧”“丑恶”的人性把握到位,而“公灶吃饭”“分田”“饥荒”这些熟悉的景象,加之城乡二元制的隐喻,又为小说的架空背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叙事结构很精妙,各处伏笔线索均有照应(“我”与机器的关系、奇美拉、电子表等),整个小说形成的大轮回写得逻辑圆满,最后十页的反转更是精彩,显现出作者高超的文本处理技巧。

给作者留下两点建议吧:(1)这种主流与科幻、历史与幻想、东方与西方碰撞的风格非常好,希望能够多作这样的尝试,以中式文学的独特优势赋能中式科幻,延展中文科幻的更多可能性;(2)在小说的精神内核上还可以继续深挖,《我这一生》的外在太过于优秀了,包括文笔、叙事结构、设定细节,各种技法的运用,让人眼花缭乱,能给读者相当震撼的阅读体验,但是,它的内核(对智械的极端主义抗争?善与恶?记忆和生命的真实与虚幻?)主题确实宏大,却似乎没有特别独特的观点,使其比起外在,还稍微欠缺了一点。(比如说,“村民”的性格能否更立体、更鲜活?只是“为恶而恶”吗?背后的合理性如何呈现?比如,AI鸽派与鹰派的对立从何而来?反映的是什么?)如果其内核能与形式一样优秀,这篇小说将达到新的高度。


首期钝评奖|三等奖钝评作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