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蒋介石的“三次下野”中只有第一次是真的下野?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国民党反动派最高头子蒋介石一生中曾经“三次下野”,也就是三次辞去国民政府(后为国民党政权)最高领导人的职务。有意思的是,蒋介石此生的“三次下野”中只有第一次下野是真的下野,第二次下野和第三次下野都是“伪下野”。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随后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宣布“清党分共”,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然而手上沾满鲜血的国民党反动派随后发生了分裂,国民政府分裂为所谓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蒋介石当时是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控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实权,国民政府主席则是胡汉民。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当时控制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手中,而南京国民政府又得到了江浙财阀的支持,是军事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民党大派系。

武汉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首,汪精卫是国民政府主席。武汉国民政府掌握了国民党的中央法统,蒋介石其实是“另立中央”。武汉国民政府虽然军事和经济实力不如南京国民政府,但其法统地位获得了南京以外的国民党地方势力的支持,外国列强当时也更看重武汉国民政府。

国民党当时面临的局势并不是很好,北洋军阀尚且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而中共更是准备发动起义。因此当时很多国民党大佬都主张南京和武汉两个国民政府合并,两个国民政府之间也展开谈判。为了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蒋介石大举进攻盘踞在徐州的北洋军阀孙传芳。

然而由于包括前线“微操”在内的诸多原因,蒋介石在徐州被孙传芳打得大败。所谓“墙倒万人推”,武汉国民政府趁机向蒋介石施压。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先后要求蒋介石辞职下野,最终迫使蒋介石于8月13日发表下野宣言,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下野后,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武汉派系在“宁汉合流”后的国民政府中占据巨大优势,蒋介石自然没有实权,第一次下野是真的下野。不过蒋介石在下野期间通过卖国“卖身”获得了列强和买办财阀的支持,不到半年后就东山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