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uho)龙凤号航空母舰(CVL)
龙凤号是日本在二次大战中一系列由战前建造的航母预备舰改造的第一艘。为了突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造舰量,日本海军想出了这种偷梁换柱的方法,即建造合乎条约限制的舰种如潜水母舰、给油舰等,在建造过程中预留以后改造成航母的结构,然后在战争爆发时能够入坞改造成航空母舰使用。龙凤号的前身是潜水母舰大鲸号。大鲸号使用的是电气溶焊技术建造的,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电气溶焊技术建造的军舰。

下水后,因为大鲸号所使用的柴油引擎技术问题,所以在调整上花费了许多的时间。第四舰队事件的爆发又引发了对于电气焊接强度的疑虑,所以大鲸号又得进行结构加强的作业,另外,由于中日战争爆发,大鲸号的建造工作又继续延长,虽然在昭和 8 年(1933年)七个月就完成了船体与下水,但是服役却拖到了昭和 13 年(1939年)。
虽然这种设计可以快速转型,但是相对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大鲸号虽然在1933年就下水完成,但是因为本身舰体问题太多,大鲸号的配装等问题一直要等到6年后才能较完整解决。而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迅速改装成航空母舰,又因为柴油机改装和被美军B-25轰炸的问题导致其是与她同期的祥凤号、瑞凤号中最晚成型的轻母,而原先的柴油主机故障频发被迫直接使用了阳炎级驱逐舰的动力系统,因此改装后速度仍然比较慢
昭和 16 年(1941年)12 月 8 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没过几天大鲸号就赶紧入坞进行改造,这个工程原本规定应在三个月内完成,不过实际上大鲸号的航空母舰改造却花了约一年的时间,直到昭和 17 年(1942年)11 月才完成。工程从三个月拖延到一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柴油主机的问题实在太多,于是日本人决定为其换装阳炎级驱逐舰使用的一 般主机,要把一艘建好的船挖开来换装主机绝对是一件耗费时日的事情,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瑞凤号上。其实原来大鲸号使用的柴油机仅能达到 20 节的航速,原本的计划是在机械室增设主机,达到预期 31 节的速度,但是这时却必须舍弃柴油机。大鲸号在坞中进行改造工程的时候恰好是东京大轰炸,大鲸号被一枚航弹命中于是改造工作不得不延时。

大鲸号、高崎号、剑埼号三艘预备舰里面,大鲸号是最早建造的一艘,但是在龙凤号、瑞凤号、祥凤号三艘航母中却是最晚完成的一艘。其原因除了柴油机问题外,就是因为它是最晚送进坞中改造的航母,从时间看来,刚好是另外两艘完成的时候它才送进坞,而且三艘都是在横须贺进行改造的,因此有限的船坞也是其原因之一。 龙凤号的改装与瑞凤级大致相同,但是有几点的差异,第一,龙凤号的受力甲板(包含在舰体结构中的甲板)是最上层甲板,而瑞凤级则是机库甲板;第二,龙凤号的体型较瑞凤型为大,加装的压舱物也较重,所以整体来说排水量较大上两千吨左右;第三,在飞行甲板的配置上,本舰的后升降机位置较瑞凤级为后,而防风栅栏则较为前;第四,飞行甲板也比瑞凤级长五米。 本舰的搭载机计划如下:零式舰战 18+6 架,九七式舰攻 6+1 架,共计 24+7 架,跟瑞凤级相当。另外由于换装主机的关系,原本预计 31 节的航速降到了 26.5 节。

龙凤号进到战场的时候已经是中途岛战役结束后的昭和 17 年末(1942年),当时瓜岛战事正吃紧,龙凤号于 11 月 30 日编入新成立的机动部队第三舰队,并于 12 月 11 日奉命前往特鲁克基地,但却没想到就在起航的第二天在本土附近的八丈岛受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损伤,只得返回横须贺港修理,直到次年(1943年)2 月才完成。 龙凤号修复后的八个月里几乎都在濑户内海担任训练任务,到昭和 18 年(1943年)10 月才开始在战场上活动,但是多从事的是一些运送任务,从同年 10 月到次年(1944年)4 月间,龙凤号先后在吴港、海南岛、新加坡、特鲁克、塞班等地进行输送或护航的任务。 在一连串的工作结束后,龙凤号回到本土修整并且进行训练,南太平洋战局已败,这是为了未来即将爆发的中太平洋海战作准备。大本营为了即将到来的中太平洋大规模海战制定了阿号计划,而当时分别分散在本土跟新加坡基地的联合舰队也将依照阿号计划,于 5 月 20 日前于菲律宾南部的塔威塔威基地集结待机。龙凤号在 5 月 16 日进入塔威塔威港,编入了第三舰队第二航空部队中,支援该部队的改装航母隼鹰号跟飞鹰号,相较之下,瑞凤号则是被安排到更前面的前卫队位置,这一点可能跟龙凤号的速度较慢,跟速度只有 25.5 节的隼鹰号、飞鹰号编在一起比较恰当的缘故。 6 月 15 日,美军突袭登陆塞班岛,引爆了即将展开的马里亚纳大海战。

6 月 19 日,日军在小泽治三郎的率领下赶赴马里亚纳群岛,并于当日对美军航母部队发动连续几波猛烈的攻击,当天早上 9 点,在前卫队以及本队第一航空部队先后发动共 197 架战机的攻击波后,第二航空部队的隼鹰号、飞鹰号和龙凤号发动了拥有零战 17 架、舰攻天山 7 架、零式爆战25 架的攻击波。前面前卫队跟第一航空队发动的攻击波找到了美国舰队,但是由于飞行员熟练度太低、美军利用雷达集结战斗机拦截、以及使用 VT 信管的高射炮精准的射击,损失惨重,而且未命中敌舰一弹。 由第二航空队发动的攻击波,不知是幸运或不幸,并没有找到敌人位置,大多数只得飞回母舰,其中继续于海面寻找美舰的 20 架战机突然与美战舰相遇,其中 7 架被炮火击落(天山 1 架、零战 1 架与零式爆战 5 架)。小泽治三郎舰队向西撤退,一方面进行海上加油作业,一方面寻找反击的机会,但是傍晚的时候美军战机赶到,对日本舰队进行了猛烈的打击。 在这次攻击中,飞鹰号被击沉,其它的舰艇也多少有损伤,龙凤号也受了点损伤,不过并不严重,所以逃过了这场劫难。 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日军虽然仍有几艘航母健在,但是战机和飞行员损失过大,日本海军实际上已经完全丧失了制空能力。而在到战争结束的这段期间内,龙凤号并未再参加更激烈的战斗,也没有参加小泽将军在莱特湾海战时的诱饵部队,一直待在濑户内海。 昭和 20 年(1945年)美军开始空袭日本本土,3 月 19 日,在内海停泊的龙凤号遭受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飞行甲板等处被命中三枚炸弹,失去行动能力。

此时日本,花大力气去整修一艘动力受损的航母已经毫无意义,所以龙凤号被施以伪装,一直停泊在江田岛秋月海岸。4 月 20 日,龙凤号的成员下舰,只留下操作防空炮的人员,降格为预备舰,当做防空炮台使用。 战争结束后的昭和 21 年(1946年)2 月,龙凤号被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