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世界观】P7 云端·类人生物简览 梗概及鹰身人篇
注:瑢贝斯以及云端皆为本人的幻想产物,无任何现实对照。所有下方描述的生物也皆为本人参考各色神话和游戏/书籍后几次二创而成的拙作,请勿带入任何非深林世界观作品,如发现雷同请私信告知商议或修缮,感谢。

比起主世界繁杂的种族生态,云端作为分支世界所孕育的智慧生物在品种上比瑢贝斯单一了很多。基于它的创世神古怪的偏好,这里没有任何的四肢生物,而是被各种六肢体的类人亚龙和六肢体以上的、带有昆虫特征的虫龙占据。
云端整体呈现出一种高度潮湿且炎热的气候。但云端也是由各色浮空岛群拼凑而成的大陆——因此,根据岛屿间的不同,每一层高度间的浮岛中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
岛屿们被本土居民粗糙的分类成了四重,其中一重岛天位于最高的极寒高空,中年被积雪覆盖、二重岛屿则保留了类似主世界高原般的特征,往往地势平坦,覆盖着浓密的低矮植被或是呈现出陡峭的山峦,再者则被无尽的黑色松林遮蔽。三重岛们则往往都是繁茂的亚热带树林或是鱼水之乡,最后的四重浮岛则几乎与底层的海洋接壤,甚至部分岛屿几乎没有浮空的迹象。它们是疯狂又潮湿多雨的热带丛林,无数蚊瘴毒蛇盘踞其上,危机四伏。
云端与主世界的传送口只会出现在二三重高度的浮空岛中。三重岛屿间更为常见。

类人物种
包含了水陆空三大位的庞大种群,云端中代表智慧的种群——它们进化出了形似人类般的面容和相对更加灵活的前肢,能够和人类一般发出更复杂的音调并创造精细的武器、工具和工艺品。但本质上他们和人类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就像是斑鬣狗和土狼;类人亚龙们是拥有三对肢体的龙类生物。但不能否认的,他们的确能近似人类般复杂的思考和共情。
云端中这些美丽又“鲜美”的生物一直是主世界巨龙垂涎的对象。自古以来,拥有一只云端中的类人宠物都是巨龙炫耀的资本——只惜在三战之前,甚少有勇士安然无恙的从飓风包围的传送门间返回。因此,巨龙发明了『亚人』这种替代的产物,并在千年的改良后将这不论不类的畸形彻底固定成了“新物种”。

鹰身人
鹰身人是进化出鸟类特征的云端亚龙的统称,往往群居,根据栖息环境和特征主要分为九个大类。有“鹰身女妖”、“Harpy”、“食腐妖人”等一系列别称。虽然和主世界中的鸟类亚人有一系列共性,但鹰身人们完全和他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鸟类亚人因为骨骼的畸形在前肢至多只会有1-2根指节展露,且往往不具备长途飞行能力;而鹰身人们则拥有完整的四指。在进化过程中,他们的第二对肢体发生了萎缩,与进化成翼的前肢融合变成了更加强劲有力且保留了抓握能力的翼手。同样的,亚人们的羽毛分布相当杂乱无章,整体也更容易看出属于哺乳类的特征——而鹰身人则像鸭嘴兽般卵生哺乳,整体骨架与各色鸟类高度相似,就算完全成年也只会在面部留下一部分的“无毛区”,只有雌性鹰人在哺乳期会因为激素脱落胸口的绒毛露出乳腺方便哺乳,但胸口类似鸡皮般的斑点和突出的骨架也能很轻易的与天生没有羽毛生长的亚人区分开来。
鹰身人在孵化时的性别受温度影响。过高的温度会让新生儿被迫向雌性转变——因此除了位于一重岛天的冰氏鹰身人,绝大部分的鹰身人族群中的雄性都少的可怜,因为特殊性被雌性们牢牢保护在安全的巢穴深处。因为这点,外界一般只能见到雌性的鹰身女妖在外捕猎——这甚至产生了一种谣言,声称鹰身人只能依靠外族的雄性来繁衍自身。在三战时,因为人类正式驻扎云端且与鹰身人来往甚密,流言甚至演变成了“鹰身人只能依靠人类男性繁衍自身”这般可笑的样子。每一只鹰身人都对这些类似言论抱有相当厌恶的态度,随意当着它们发表这样的言论被认为是极端冒犯的。
甚至可能会被当场吃掉



影
鹰身人中体型最为庞大、健壮的亚种,生活与二重岛天中繁茂的松林或高山峭壁间。影氏们的羽毛往往是带有灰度的深绿、土黄或铅蓝,部分会带有深色的斑点,能够完美让他们隐藏在树林间斑驳的阴影中。这些大鸟的骨骼密度最大,相对的也让他们的身躯变得更沉重——这给了他们宽阔的胸膛和弯钩的四只利爪,透过羽毛清晰可见胸口凸起的健硕肌肉则是他们在高空中吸纳氧气的得力助手。它们喜爱独自在树与树、岩石与岩石之间腾越,在成块的阴影中隐遁身形,再在找寻到合适的猎物后一击而中,远遁离去。但在遇到具有威胁性的入侵者,哨兵们也会腾空而起,用他们极具穿透性的尖锐嘶鸣唤来同伴成群结队在高处用风刃和锋利的爪子将敌人肢解。
任何影氏都能够轻易的用爪子带起一个发育良好的成年人。巨大的体型让她们无惧任何中小型生物,就算面临巨兽她们坚韧的骨骼和铁一般的利爪也能不落下风。但大翅膀和沉重的身体也带来了灵活性不足且起飞困难的劣势,一旦落地或是被迫滞留低空作战,影氏鹰身人便会变得相当笨拙,爪牙也无法正常发挥原本的实力。
影氏会在最寒冷的冬日进入繁殖期。雄性会竭尽所能的在雪地中带回尽可能多的猎物,以此换到更多的雌性青睐,而雌性则会以松针、木棍、石子和皮毛搭建简易的窝棚。猎物的多少决定了雄性能与多少雌性育种,而巢穴的精致度则决定了雄性最终会选择在孵化期间陪伴哪一只雌性一同孵化幼崽——这场抢夺战会持续到暮冬——一旦育种结束,进入产卵期的母鸟们便会在自己的窝棚内诞下1至5枚白色或青色的卵。卵破壳后的幼崽只是一团没有任何绒羽覆盖的红肉,只能靠母亲的奶水存活。这时的母鸟只能驻留在巢穴中,以公鸟留存的猎物苟活。除了有公鸟陪伴的组合,单亲妈妈们在这两周时间内会快速减下10%的体重。在雏鸟长出保暖的绒羽后,母亲才会离巢开始捕猎。
雏鸟需要长到5岁才能够学会飞翔,直至7岁才有离巢的能力。但母亲往往会教导孩子直至它们性成熟,期间母亲还会不断的孵化下一季的新生儿,而他们的哥哥姐姐如果未能离巢则会协助母亲把持“家务”以减缓母亲的劳累。
随着年龄增长,影氏的后足会逐步从粉红色转变为钴蓝,再变为深深的灰黑色。能够看脚掌辨别他们的年龄。
成年的雌性影氏往往能够长到1.6m。(不记录尾长)雄性的体格比雌性略小,但记录中也没有任何影氏体长低于1.3m

冰
唯一一种生活在一重岛天中的鹰身人。她们普遍融合了猫头鹰或企鹅的特征,浑身被柔软蓬松的绒毛覆盖。她们都羽色呈现深蓝、淡灰、荧白或灰褐,上面带有深浅不一的波浪形花纹,形似被雪覆盖了小半面的岩石块。她们拥有所有鹰身人中最好的耐寒性,也是唯二能够极快适应黑暗环境的鹰身人。在古老的传说中,冰氏在很久以前也如其他同伴,昼伏夜出——但在“神秘的外界来客”,也就是羽人族驻扎入这些寒冷的岛天之后,原本的霸主只能交出了自己的皇冠,被迫躲进了荒芜的山峦间,只能在黑暗时才能露头喘息。不管传说的真假,如今的冰氏们完全适应了夜行,甚至进化出了能够反射微光的眼睛。据传,在夜晚直视冰氏鹰人的眼睛只会见到两团跳跃的青色鬼火。
冰氏们并不是单打独斗的好手。她们厚重的皮毛能够阻隔严寒,减轻大部分的撕咬损伤,能够在极度恶劣的雨雪天内飞翔;却也阻碍了她们的飞行速度,令他们很难捕捉到行动敏捷的小型生物。但它们相当擅长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包抄,集体用利爪和粗制的工具狩猎那些大型的雪地野兽,同时也擅长制作精巧的陷阱以捕获老鼠之类的小物。她们习惯连皮带骨吞下猎物,这些食物会在胃袋中被反复压榨,所有营养吸收完毕后便化作从喉咙间呕吐出一小团白灰色的杂质。同样居住于雪山中的羽人一族将这些食团认为是不详的物质,并一同憎恶着制造它们的鹰身人们。
冰氏诞下的后代是鹰身人中雌雄比例最为正常的。因为两性数量几进相等冰氏们并不会出现一夫多妻的情况,而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成各个小群落在雪地中零星的巨树,或是山峦间的溶洞中生活。直系亲属间的关系相当紧密,除非特殊情况一家人并不会离开彼此。但每一个鸟群中组员数量并不会超出十五个,一旦出现群体成员过多的情况,便会很快的出现分裂。
她们会在初春时进入繁殖期,而适宜年龄的年轻人会短暂的在家庭陪伴下前往几个特定的地点找寻合适的配偶。这也是冰氏为数不多会不顾血缘群居在一起的时机,家庭之间往往会乘机开启一系列以物易物的贸易,并积极的帮助子女挑选门当户对的情人。冰氏鹰身人一旦确定关系往往便是终身制的陪伴,雄性将会离开过去的家庭加入未来配偶的鸟群,而得到如意郎君的雌鸟也会就此离去,在不久后产下一枚白色带浅褐斑点的卵。鸟蛋需要整整五个月才会孵化,期间父母会轮流接班孵化后代。雏鸟出生时只是一团覆盖着软毛、无法睁眼的肉块,需要母亲无时无刻的守护和哺乳。在这期间,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会尽数出动承担觅食的任务。雏鸟需要18年才能完全成年,在这期间,父母亲朋会寸步不离的教导它们。
随着年龄增长,冰氏身上的条纹颜色将会越来越明显。熟悉它们的人能够很快的通过这点看出它们的年龄——但患有白化病等等冰氏鹰身人并无法以此判断年龄。它们至死都是纯白一片。
冰氏间雌雄差异并不明显。根据记录它们最多能够长到1.4m,但普遍来看她们都身高都在1.2m上下浮动。

羽
移动速度最快、最轻盈的亚种,在二重和三重高度间皆有分布。在巨龙入侵云端后,野生的羽氏鹰身人已经基本宣布灭绝,只有少量留于龙市的宠物们暂留与世。在其他亚种部族的帮助下,这些新生儿正在努力的回归祖辈们生活的荒野——但要恢复它们往日的辉煌仍是渺茫。
过去的原生羽氏拥有土灰、沙白或泥黄色的羽毛,偶尔会出现深灰色个体。它们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雌性头顶对称的两片羽毛,宽大的片状大羽宛如天然头饰覆盖在其上,且能够随着主人的心情上下起伏。(类似凤头类鹦鹉)雄性往往只会有一根长羽,有时甚至没有簇冠生长。
羽氏们具有鹰身人中最脆弱的中空骨架。这让每一次受伤都有可能致命,但也给了这些鸟儿无惧阻力灵活在空中做出高难度动作的基础——无论是悬空,倒飞,急停对于一只飞羽初齐的幼崽都是信手拈来,而在速度上连一头成年蓝龙都只能堪堪持平——这让羽氏们成为了相当恐怖的刺客,它们能够以相当诡异的姿势穿梭过狭窄的裂缝,精确的绕开每一根低垂的藤条,随后在刁钻的角度下窜出给予对手致命一击。而在非战斗方面,羽氏在过去也往往担当了外族的信使,她们轻盈又耐力良好的身体使跨越云端实现浮空岛间的信息往来成了可能。
羽氏在过去崇尚一夫多妻,但雄性与妻子的婚姻将终生有效——这导致了一部分雌性永远无法找到配偶。不过羽氏的生育欲望也并不强烈,那些无法亲自产卵的“工蜂”们往往会自发的担任起照顾幼崽的责任——当然,有血缘关系的优先——甚至建立托管班,将年龄差距较小的新生儿集聚起来,由几名年轻力壮者单独管理。小羽氏们需要等到十六岁才能完全脱离管束,之后她们会在积极与外族贸易并传送信息的“讯使”和负责组群内部事宜的“工蜂”两者间选择自己的未来工作。决定一旦选下便是终生伴随,鲜少能够改变。

目前的羽氏残存都是巨龙奴役下的产物,除了拙劣的讨好技巧外并无任何生存经验。她们会随着本能繁衍,但鲜少会有人能够成功将后代孵化。部分母亲完全不知道寻找巢穴,照料鸟蛋,甚至还有部分雌性在产下蛋后即刻将其粉碎吃下。就算通过人工帮助孵化了幼崽,母亲们往往也并不知道如何哺乳孩子——甚至发生过数起因为幼崽将自己啄痛而突然冒起杀死孩子的惨剧——因为这点无数相关人士已经提出了羽氏已不适宜再在野外环境下生存的论点。各方的努力还未终止……
羽氏虽然体格轻盈却长着一副大骨架。已知她们最高可以达到1.5m之高,普遍上的羽氏也有1.3左右的高度。但不同于影氏,她们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脱离地面,翅膀间扬出的风刃能够轻易拍碎小体型的生物。

空·虫
诞生时间最古早、特殊特征最不明显的活化石原种。空氏分布在四重和少数三重高度的岛屿,而虫氏则定居在三重岛屿,偶尔能够在二重高岛屿内发现它们的踪迹。其中空氏们的体型略小,且具有相当明艳花哨的羽毛,普遍为亮蓝或艳黄的混合,能够反射阳光;而虫氏带有暗淡的棕红色长毛,上面带着密密麻麻的草灰色斑点。
它们并没有引以为傲的能力,唯一的狩猎模式便是群体腾空由高处轮番冲击敌人;但它们却拥有最强的适应力,甚至能够在离开过去的栖息地后快速的改变自己的习性来融入新环境,在受到致命伤后只要有果腹的食物和适时的袖珍也能极快的愈合。
两氏族都喜爱以岛屿为基础紧密组成庞大的群落。它们的雌雄差异并不明显,在两性间的关系也相当淡泊。公鸟从不介入繁衍义务,且每次都会同时与7-8只异型发生关系,在每年春秋繁殖季时完成任务便会重新投入族群间的日常工作中。母鸟会在部族中心设立巢穴,产下3-8枚卵,随后独自孵化幼崽。空氏的主巢将在巨大的高树间搭建,以树枝和枯叶为建材;而虫氏的窝棚则是由枯草,碎石和猎物骸骨构筑,且往往只是潦草的堆砌在地面。卵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孵化,雏鸟破壳时便已经长有基础的内侧绒羽,而六月后便能长齐飞羽外的基础主羽,但初生时仍需要母亲哺乳,且十年时间后才能逐步适应部族生活。
两族的身长普遍在1米左右,雌雄无明显差异。

风
最狂躁、最危险、最具侵略性的亚种。完全的母系社会,长有强健的翅膀,最长的翼展和会不断生长的指爪和犬齿,需要不断磨牙消耗。她们往往生长着棕褐、火红、黄橙或深酒红色的簇状硬羽,部分个体身上会有浅色的波浪形细小条纹,雄性的颜色也比雌性稍浅且明亮。风氏翼羽上的飞羽往往比主体深一层。
她们只会分布在三重岛屿间的稀树草原,零星分支也分布在沙漠边境。她们并没有优质的耐性,却有极其恐怖的爆发力,就如空中的猎豹;而强健的翅膀就连猛烈的飓风都无所畏惧。她们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高速穿行,在零星的节点中跳跃,时刻等待着猎物登门。她们的尖叫也宛如厉鬼哭嚎,天生便带有一种低微的精神影响力。
她们也是唯一一种至今都停留在茹毛饮血状态的亚种,不善使用明火;而由于领地中气候恶劣,她们也永远处于一种极度的焦躁状态,无论何时见到猎物都会发动进攻,哪怕仓库内已经堆满了战利品——但这也无碍,她们强大的消化系统完全能够接受腐烂的食物,甚至能够消化部分碎骨。
风氏的巢穴往往是外族人的禁地,一旦发现异族靠近,附近的警卫便会发起猛烈的攻击并将其肢解成新的猎货。但只有雌性才会参与外出捕猎——雄性将会被严密的保护起来,禁止外出,只负责领地内部的哨港和繁衍大事。凌乱的骨骸和碎石垒起的巨大石柱和窝棚是整个大部落的主要构成,周边布满了苍蝇和杂乱无章被丢弃在一旁的猎物遗骸。风氏们往往会在最炎热的夏季进入繁殖期,在期间雌性将会肆意选择心意的雄性交合,随后将产下的卵统一集中在部落的中心,由雄性们集中管理孵化。破壳的幼崽将长有浅浅的羽毛,但无法睁眼且需要哺乳。母亲们会在清晨和傍晚来到“幼儿园”内,随机为临近幼崽哺乳后离开,直至哺乳期结束,父亲们则会开始用族内残存的猎物逐步教会幼崽自立。雏鸟在八岁便能够开始跟随父母加入工作,但到十三岁才会达到性成熟。
记录中风氏的最高身长可达1.25m。但普遍来说,雌性风氏普遍身长为1m—1.1m范围内,雄性则保持在0.8m左右。

刃
只生活在最低的四重岛屿中最繁茂的热带雨林间的亚种,最神秘也相对最温和的部族。它们长有类似主世界鹦鹉般花哨的羽毛,普遍上羽色类似金刚鹦鹉、葵花鹦鹉、虎皮鹦鹉和吸密鹦鹉,能够完美融入各色巨大多彩的丛林。他们长有最巨大灵活的鸟爪和翼手,而后肢更是神似攀禽,两指前两指后。他们分外善于在林间飞跃,在藤条间攀爬;但同时,他们的飞行能力也是鹰身人中最低的,笨重且缓慢,在飞翔时带有频繁且响亮的扑棱声。
四重浮岛的气候常年燥热,40℃的高温在丛林也是家常便饭。因此刃氏们对于炎热的适应能力甚至比部分虫族还优;但他们仍喜爱在最繁茂且水源充足的林地间建立村寨。很奇怪的,刃氏比起食肉更喜爱蔬果,尤其是高糖分的丛林作物——但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并不介意狩猎飞猴或是小型虫龙。同时他们也具有鹰身人中最发达的农耕文明,虽然丛林中不缺食物,但他们仍发展出了拙劣的种植技巧,甚至还有圈养牲畜,同时甚至制造粗制的工艺品。但他们也是相当谨慎狡猾之辈,鲜少正面与其他非同族建立真正的联盟,却乐于利用自己对丛林地貌的熟悉浮动与树荫之下,密切的观察外界异族的动向,甚至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不介意利用建议的工具偷窃些来自外族的珍宝。
刃氏是最厌战的鹰身人,但如果感觉到威胁他们并不介意大开杀戒。刃氏们最大的不传之秘便是他们具有极强的耐毒性和对药学的精通,而他们的武器虽然简陋甚至鲜少出现铁器,但根根淬毒,一旦沾中,只要不是体格庞大的龙族,没有防毒措施便性命堪忧。而借助对丛林地势的熟悉,它们在雨林只会变成一团团看得见摸不着的斑斓迷影,无法令人伤及分毫。
很奇妙的,刃氏中间似乎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魔法传承。它们的先祖留下了一系列奇妙的魔法遗物,其中最实用的便是每个刃氏部落都会带有的、能够辨识雏鸟性别的古木质罗盘。而刃氏似乎也因此发现了族群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秘密,虽然困难他们也会想尽办法令鸟蛋的孵化环境尽可能的凉爽——虽然成效并不明显。刃氏的繁殖期相当不固定,经常会出现雌雄繁殖期不对等的情况,而各种原因印象下也注定了刃氏只有露水夫妻。雄性会在繁殖期频繁与无数雌性发生关系,而雌性也不会拒绝多个美男子的示好。单体雌性只会诞下3-5颗鸟卵,但它们的父亲往往是不同的雄性——这些乳白色的蛋将会被集中到防护最森严的地窖或高树间,由重兵把守并统一由健康、强壮的母鸟们抚养。刚出生的幼崽只是血红的肉球,整整一年半时间内都无法离开成鸟的哺乳。一旦断奶,幼崽将会学习进食果汁和肉泥混合的软流食并逐渐随着年龄学习生存技巧。
刃族的公母差异并不大。记录上最高的刃氏达到了1.3m,但普遍来看,刃氏的身高往往在0.9-1m之间。

叶
体格最小的亚种,常见与三重高度的浮空岛内。她们居住在温带的广阔森林中,常以树洞或废弃的虫龙编织物为基础,用细枝条和撕成长段的叶面混合着粘性的树脂或黏土加固成一连串密集、形似蜂窝的巢穴以供居住。她们的羽色比较近似现实中的小型雀类,多为深褐为主,混杂着星星点点的黑或叶状的灰绿色块,有时也会出现赤红、浅灰蓝、泥的底色。
她们没有很好的耐力,飞的也不高,却相当活跃——而且阔噪。一群叶氏清晨的叽叽喳喳能绵延十公里而不息。
叶氏整体的战斗能力并不高,甚至她们寻常所持的短矛还会被部分巨龙调侃为“迷你牙签”。但她们有所有鸟人亚种内最强大的记忆能力和最快的思考速度,甚至能和黑龙一般做到在同一时刻高速思考多件事情而不反串——而这点上它们甚至不用相应的法器来缓解高度运转的大脑产生的压力。强大的计算能力让她们能够比常人更快的对事做出反应,因此速度是她们唯一的也是最致命的法宝。她们会带着自己的微型武器潜藏在树林间的叶片下,快速的观察并参透敌人的弱点并快速的结伴出击,一击命中后便快速的远遁千里之外。这让捉住这些烦人的小家伙成了一大难事——前提是你能够扛过数百只小不点的轮番袭击。
这些迷你的鸟儿装着和她们小身板完全相反的活力。大部分都叶氏都表现的像个小却响的炮仗,很容易因为小事兴奋,情绪的转变也非常快速;你从来不会见到有别的小东西能从它们迷你的小身板下爆发出如此震耳欲聋的咆哮,也可以见到上一秒还暴跳如雷的雀儿因为身边飞过一只蚊虫就瞬间笑逐颜开,这是常事。非同类往往无法适应他们这样的习性,就算是以智慧堪称的人类有时候也无法跟上他们思维跳跃的速度。
叶氏的繁殖期相当不固定,栖息地食物的是否富足决定了当年是否会有雌鸟抱窝——奇怪的,她们保持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虽然这对“夫妇”的关系只会保持短短两年。叶氏一次只会产下一枚卵。她们拥有最短的孵化期,从产卵到雏鸟破壳只需三个月,但雏鸟在孵化后只是一团只知道被动进食的软肉,没有任何行动能力,但生长的相当迅速——只需要一周,幼崽就会睁开眼睛,而两年半后,雏鸟们便已换齐羽毛。但真正的性成熟仍需等到她们长至十五岁,在此期间他们只是一团毛茸茸但稚气不减、只能跟在无法离巢的老鸟们身边学习的孩子。
叶氏是鹰身人中最矮的。最大的叶氏也只有0.8m的身长,而普通的叶氏们只能长到0.6m左右。

岩
外貌特征最特殊、习性最诡秘的亚种。她们残存着似巨龙翼膜的翅膀,类似蝙蝠般突出怪异的肉膜,翼手肌肉也比其他的氏族强健许多,令她们都翅膀更适宜在岩壁间滑翔,挖掘洞窟,而不是高空飞行。她们生活在二重或三重高度间的岛屿中,密集的环绕在每片岛屿间的边界处,在最荒芜的沙地峭壁间生根。
岩氏的羽毛普遍近似栖息地间沙土岩石的颜色,往往呈现石灰,沙黄,灰蓝色,上方布满了流动的间色,形似一块具有生命的流纹岩。族内偶尔也会出现漆黑,雪白或纯灰色的变种,而黑色羽毛在岩氏内被认为是强者的标志,因此黑羽鹰人也会得到更多尊敬。
与其余的亚种不同,岩氏的习性更接近与主世界的巨龙,甚至还会和黑龙一般用强壮的翼手挖掘,在岩壁和地下一点点掘出发达而密集的溶洞和隧道。她们和龙一样对黄金和闪亮的矿石有天然的欲望,会有意的挖掘出它们囤积在地底;个体之间的流血冲突也比其余种族更频繁。
岩氏们崇尚自然的优胜劣汰,不在乎雌雄身份也在配偶关系上十分随意。在春季短暂的几周时他们会频繁于数位异性发生关系,结束后便会分开,而母亲们在半月后便会生下至多八枚卵。幼崽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孵化——但岩氏们的巢穴往往会有极好的保温系统,持续的地热和定时的通风令雌性并不需要发挥过多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幼崽出生便会带有基础的羽毛,且在几天后便会慢慢学会睁眼和站立。母亲只会在前几个月密切照顾幼崽,一旦六个月的哺乳结束,母亲便会快速的教会孩子捕猎技巧后将孩子弃之不顾。雏鸟们必须在极快的速度内适应没有帮扶的生活,并模仿成体独自挖掘出自己的容身之所。
岩氏善掘的前肢令他们能够极快的碾碎坚硬的岩石。她们往往会在栖息地的岩层中挖出等身宽的隧道游行,宛如鬼魅。她们也是所有亚种里行踪最诡秘的,鲜少有人能够发现她们的主巢位置和她们庞大的地下王国——同样的,岩氏的领地意识非常强,会主动对任何进入自己领地范围内的陌生生物发动突袭。岩氏宽大而肌肉横生的翼手的重击足以击碎人类的颅骨,而后爪踢蹬下带有倒钩的长爪也能随意剖开硬质的皮革,这让她们更擅长在地面或是低空作战。一旦发现可疑的入侵者,无数的岩氏便会随着哨兵的暗号警告召唤而来,蛰伏在自己挖掘出的地下暗道里,随时从土下冲出用尖爪和匕首刺击猎物。
岩氏的大小普遍在1.3-1.5m之间,雌性个体比雄性高约三到五厘米。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