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资刘放全皮肤鉴赏
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郡中都县(今山西省平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孙资三岁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进入太学,得到司徒王允赏识。举孝廉出身,荐为县令。刺杀谋害兄长的仇人后,全家避居他乡。经过好友贾逵推荐,投入丞相曹操帐下。历任相府功曹、计吏、参军,受到尚书令荀彧称赞。曹魏建立后,历任秘书郎、尚书右丞,迁中书令、给事中,赐爵关内侯,与刘放同掌机要,进爵关内侯。正始元年,加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六年,为卫将军,仍然兼领中书令。[22]嘉平二年(250年),为骠骑将军、转侍中,特进如故。三年(251年),孙资去世,谥号为“贞”。 刘放(?—250年),字子弃,涿郡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2]刘放在东汉末年举孝廉入仕。后投奔曹操,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魏国初建,命为秘书郎,旋改中书监,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职掌中枢机密。魏明帝即位后,愈加宠任,加散骑常侍,进爵西乡侯。朝廷诏令密命,多由其所为,参决大政,权倾一时。又晋爵方城侯。明帝临终,皇储幼弱,刘放力主召曹爽、司马懿托付大政。因此齐王曹芳即位后,再加奖拔,增邑至一千一百户,并加左光禄大夫。正始七年(246)致仕,嘉平二年(250)卒,谥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