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强|大道至简—2023年度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个人简介】
管强,祖籍河北望都,黑龙江林口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85年师从于志学先生,2006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周绍华研究生导师工作室,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于书画创作高研班助教,副教授。中国长城书画院画家。2005年被评为“新世纪中国山水画四百家”,并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雪乡恋》发表于《美术》05年第二期。并参加四省冰雪画巡回展,作品并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并被收藏。
作品刊登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美术中国》《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美术中国》《当代经典国画作品年鉴》《中国画坛名家》《中国航空指南》等。
现代语境下的求真探美之路
——管强山水画创作的价值取向
作者:贾德江
就当下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价值取向而言,主要承续的是20世纪的传统。如果回顾一下近现代中国画山水大师走过的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条路:一是沿着山水画自身发展之路创新,如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等;二是走中西融合之路,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如林风眠,李可染,刘海粟等人。走传统一路的,是古为今用,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走中西融合之路的,是洋为中用,汲取西方有用的东西,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因此,不管走哪条路,到达终点是一致的,就是要开拓山水画创作的新境界,创造出真、善、美的新的中国山水画。

作为当代山水画家的管强,一直在上述大师们开拓的中国山水画发展道路上延伸拓展,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他似乎并不在意走哪条路,确切地说,他并不愿意把自己限定在哪条路上,更愿意在这两条路上都走走。他努力实践着这样的创作理念:关注现实中的自然景象,大胆地寻找新的形式技法,使自己的笔墨语言能够有力地表达对祖国山河新貌的歌颂与热爱,逐渐创立新的图式彰显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早在1985年,管强就涉足山水画,曾从事于冰雪山水的探索和研究。所师者,为著名冰雪画开创者于志学先生,这就决定了管强艺术的认知结构和实践方式的开放性,而其中不断酿造的革新意识,则使他注定要成为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并加以探索的人。20多年来,他没有沉湎于冰雪山水的成就而故步自封,也没有随波逐流于“人人宾虹,个个可染”的模仿因袭之风,而是以真山真水为师,以真实自然为美,更着意于实境感受的独特性,不断改变艺术构思的经验及语言手段。山川图式越来越富于变化,笔墨程式越来越趋向多样,或回归传统以借古开今,或求法西方而推陈出新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的山水景象,有时代的印记,有生活的气息,有西方绘画的元素,有个性化的笔墨程式,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看到了传统中国画的山水精神、笔墨精神在他的创作中得以传承,并融于现代感,个性化、创新型的形态之中。管强的山水画就是遵循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实现着他带有个人色彩的新风格、新境界的确立。

在他的近期的作品中,出现了与上述风格迥然不同的两种面貌:一种是史诗般的大景山水,这是管强领略了太行的浩气与雄奇之后触景生情的产物。如《赤壁铁骨太行魂》《千峰万岭银世界》《溪山望远》《太行初寒》《大地回响》等作品,画家选择了轻盈装饰性的线条,勾攫太行形骨,摄取自然风神,绘写出太行山川结构层层叠叠、壁力千仞的气势,参以现代构成的设计意识,辅以细皴轻染的墨韵,分其阴阳向背,以呈现空间的丰富性,而几乎全由直线构成的几何性山体,简洁,纯净巍峨、整一,又使满构图的画面极具形式美感。尤其是那幅以红色为主调的《赤壁铁骨太行魂》有激情、有气势,在运用水墨和创造色彩新境方面都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以线条与体面的结合画出了雄伟的太行洪谷的苍茫和深厚,他以工整的笔法与构成的装饰性的结合,为当代山水图式平添了特有的现代意味和气息,将其从平凡的自然状态中提升到抒情层面,具有一种崇高的象征性的大景山水的开拓。在那雄强、豪迈、宽阔、静穆的作品语境背后,沉潜着一种对大灵魂、大境界的呯唤,其终极目的在于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大美体格,表现出一种主客相融、理气合一的特质,同时闪耀着一种真气、元气和浩然之气。

纵观管强的艺术之路,他不是一位希求超脱现实的隐士,他的人生态度是进取的、入世的。我们从其画面的博大气势、风云流转、雄姿屹立的美不胜收中,完全可以看到一位当代画家那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永不满足的激越情感。因而他的山水画同古人那种超逸出凡的山水画所呈现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是不一样的,也不同于今人那种急功近利的杂乱无章、心烦意乱的随意挥洒。他的山水画所显示的创造力,不止于山法、石法、树法、色法的更新和融合,更在于他那胎息于华夏文明的心智和被岁月磨砺的画笔,以及在 21 世纪现代语境下竭力弘扬的求真探美的山水画精神。

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已成必然。在探求和建构现代艺术形态的大潮中,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有的大喊大叫而缺乏切实行动的,有的既有行动又发表宣言的,而管强则属于另一类,即默默地扎扎实实地求索。中国美术界确实有这么一批潜心于艺术的实干家,他们不做声,只用作品讲话。我相信,真正推动今日美术发展的动力必定在他们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