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江湖说书人——1风雨茶馆说书人
大梁历贰叁玖年,南梁明帝周康登基,定年号方宁。周康帝登基后,励精图治,收复国土,与西夏、女真隔长江南北而峙,签定三国国书,承诺各自不犯疆土。然而西夏及女真仍对南梁国土虎视眈眈,庙堂之上是纷争不断,江湖里也是一片血雨腥风,正反之争愈演愈烈。明帝下旨创立星云捕,节制江湖纷争,却也是成效甚微。表面看上去歌舞升平的南梁,一场阴谋正悄然而至。
南梁国都姑苏城西三百里,有一小镇,名曰南平,国都内部的纷争并没有波及到这个小镇。镇北有一家风雨茶馆,百年老店,童叟无欺。最近有些热闹,店里来了一个书生,善讲故事,博古通今,上到国战军争,下到才子佳人,对江湖见闻或是朝堂秘辛侃侃而谈,引人入胜。风雨茶馆是日夜爆满,座无虚席,就连国都也有人慕名而来,只为听这书生讲故事。
风雨茶馆,说是茶馆,更不如说一间客栈。两层小楼,楼上还有一间阁楼,打尖住店,酒水饭食,是什么生意都做。老板行朴,六十多岁的老汉,身穿黑色的短褂和长裤,一脸皱纹,猪腰子脸,嘴角有一颗长毛的痦子,时间久了,也不记得老板的本名,就只叫痦子朴了。老板好抽烟,黄铜烟袋从不离手,虽然面相不好,却是南平有名的善人。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痦子朴爬上阁楼,推开没有上锁的阁楼门。只见阁楼里陈列着各种杂物,在中间的一张废旧桌子上,打着铺盖,上面躺着一名俊秀青年。许是因为天冷,青年并未脱下衣物,青色的长衫被洗的发白,上面的补丁很多,却不影响美感。他面庞清秀,如同稚童。
“起来了,杨同!别睡了,天都亮了,该上工了,听书的客人们都等不及了!”朴老板很是无奈,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懒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看他无亲无故的可怜,就算他给茶馆带来再多客人,也非要给他赶出去住去。
“朴叔,您急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我的书这么容易听到,就不赚钱了。”杨同的声音低沉悦耳,富有磁性,爬出被窝,整了整衣服,一头的长发用木簪盘起。
“好啦,好啦。朴叔,我这就下去,您跟他们说马上开始。我先吃个早饭。”杨桐把朴叔推出房门。
朴树哑然无语,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这个臭小子!”无奈的下了楼去
朴树转身, 看到了门口凳子上的阳春面,心想朴叔还是人好,刀子嘴豆腐心,不论睡多久,自己的早饭都是热的。
三两口解决掉了面条之后,杨同又正了正自己的衣冠,从随身包裹里掏出一块醒木,一把纸扇,用白色丝质手绢包好,揣在了胸口,这些可是吃饭的家伙。
杨同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大三学生,一天晚上他照常听着相声入睡,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历史跟他认知的完全不同,还有飞檐走壁,摘叶伤人的绝世武功。手无缚鸡之力,饿到奄奄一息的他被朴叔救下,让他住在阁楼,平时帮忙跑跑堂,打扫打扫卫生。
风雨茶馆并不景气,小镇里的客栈越来越多,外地人看着名字也不会把他当作一间客栈。杨同曾经跟朴叔说过改个名字,朴叔却说百年老店,不能改名。为了挽救茶馆的生计,杨同决定站出来,用他在穿越前听的评书,相声来作为节目,招揽顾客。果然这门艺术,在精神娱乐贫乏的南梁,掀起了一场风尚。
杨同来到了茶馆一楼,茶馆一楼的楼梯中间,有一个台子,据说是之前用来唱戏的。杨同也不浪费,在台子中间,搭了一张桌子,一张椅子,把手绢,醒木,扇子放在一旁。桌子上有一茶壶,里面沏的是胖大海,茶壶下面有一小火炉一直烧着火,保证这茶水是热的,朴叔在这细节上总是很暖心。
台下有桌子六张,长椅四把,坐了有二三十人。二楼正对楼梯的两间客房,里面的客人也打开门来,虽说看不到杨同,却也能听的真切。
这才是清晨,就有这么多人,可见杨同名气之大。
小伙计来福,关上了大门,收了每位十文的听书费,六张方桌的客人有干果茶水,收五十文。这只是入场,还不算打赏,遇上手头宽敞的爷再点些好茶好果,打赏个三钱五钱,更是让茶馆赚的盆满钵满。也怪不得朴叔对杨同这么好,这小子就是茶馆的摇钱树。
杨同站在桌子前,清了清嗓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说是龙争虎斗。”
啪!手拿醒木,狠狠这么一拍,全场瞬间无人出声,安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这上回书说到,袁绍话音刚落,刘备身背后走出一个人,来到桌案前,深施一礼:“盟主,末将愿出战,献华雄人头于帐前。”
袁绍抬头一看,这员战将身高九尺五,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胸前飘洒五绺长髯,头戴鹦哥绿的扎巾,身穿鹦哥绿的战袍。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袁绍不由身子往后一晃:你是何人,敢来讨令?”
杨同声情并茂,肢体动作搭配磁性的嗓音,将故事娓娓道来。台下的观众听的是如痴如醉,连茶水干果也忘了品尝。
说到关羽归营,酒水还未凉时,台下一江湖人士,拍案而起,连连大呼:
“痛快,痛快,小二儿!给爷也温一壶酒”
旁边众人嬉笑道“怎地?这位壮士也要学这二爷,温酒斩华雄?”
“大丈夫当如是也,方今朝廷偏安江南,西夏匈奴虎视眈眈。倘若有那一日,老子也要投军为将,杀光这帮畜生,光复中原!”
“嘘!慎言,我们普普通通老百姓还是听小同好好说书,不要妄议国家大事。”朴叔看情况不对,出面压下了议论,示意杨同,让他早点结束。再说下去,怕是要把星云捕招来了。
杨同心领神会,喝了口茶水,提高了声调。
“袁术气得直哆嗦:“好啊,一个小小的马弓手、步弓手敢乱我十八路诸侯的中军大帐。来呀!把这个平原县,和这个马弓手、步弓手全都轰出帐外!”
“袁绍、袁术和曹操如何对待刘、关、张,这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列位爷,今天白天的书就说到这了。您要是还想听,就晚上再来,如果要是喜欢,觉得小同我说的还行,您就赏我个三个子两个子的,我也好买几块胖大海润润嗓子。更何况我这住在朴叔这也有小半年了,再不交房钱,估计是要被扫出去啦。”
众人也知道小同说书的规矩,一天两场,早起一场,晚上一场,不多说,不少给。开始还有人起哄耍赖,小同一概不管,闹得大了,便把星云捕叫来,也就没人闹了。现在,本地的星云捕头和县令也是风雨茶馆的常客,更没有人敢闹事了。
人群三三两两的散了,有的直接离开去别的地方寻乐子,有的留下些赏钱,还有的跟来福商量想要见上杨同一面,却被婉拒。
杨同拿着赏钱,足足有二钱银子,够一个人生活一个月的了。自己留下半钱银子,剩下的装在袋子里,找到了朴叔。
“朴叔,今天说的还行吧。”
朴树磕了磕烟袋锅,又续上些烟草,抽了一口,吐出了很漂亮的烟圈。
“你小子又编排我,我什么时候说你不交房钱就把你赶出去了,你白吃了我大半年,我什么时候管你要过钱了”
杨同上去搂住朴叔的肩膀,讨好的捏了捏
“叔,这不是为了多要点赏钱给您养老吗。您看,这是您的那份。”说着从怀里掏出那一半赏钱,递给了朴叔。
朴叔看也不看,笑眯眯的脸寒了下来。“说了多少次了,我收茶座费就可以了,赏下来的钱就是你的,不用给我。”
“叔,你消消气,那你就当替我保管,我一个人带这么多钱出门也不方便。啊呀,东街口的王秀才约我去逛街,叔我就先走了啊!”丢下了钱袋,杨同飞一般的跑出茶馆。留下朴叔在房间里,哭笑不得,把钱袋装在一个箱子里锁好。
朴叔膝下无儿无女,小同懂事还有能力,人善精明,他一直把他当自己亲儿子看待。朴叔抽了一口烟,吐出一缕烟气,心说,若是百年之后,倒是可以把这茶馆留给小同,也不算丢了祖宗基业。
另一边,杨同找了个借口出来,来到街上,却不知道做什么是好。想起听说镇东的集市今天有场比武招亲,不如去看看,凑凑热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