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引起的
“以后还需要注意,不要发错了。那就尴尬了。”
d本可以只说前两句,甚至只说四个字,“不要发错”,以便彰显自己的严肃冷峻,划分双方的悬殊差距。
也许是一天的严肃冷峻已经太累了,也许是为了说明狗剩本没有做错,以营造轻松的氛围。“那就尴尬了。”在这里就是补充说明的作用。
换个角度,这又像是说悄悄话般的指点迷津。萍水相逢的关系,是无暇顾及你尬不尴尬的,甚至还会偷偷渴求肉眼观测到你的尴尬。
只有担心你可能会尴尬,才会提前关上门,把你拉到角落,苦口婆心的叮嘱你,应该怎么样,不要怎么样,列举面临的问题,穷尽处理的方案。
狗剩本应该依旧全听吩咐,回个好的就好了。甚至“一定瞪大眼睛检查。”也算是活泼又不失乖顺的遵从态度。
怎知他脑子一热,竟把打好的“瞪大”快速删除,换成另一句。
D是有点担心狗剩的作风的,这个新来的小朋友,一会儿漏看了一条退款确认的消息,一会儿盖章盖错了一份合作的协议。眼看着狗剩分别给不同的客户发完不同的消息,复杂的感情油然而生。他一边惊喜于狗剩能够辗转在不同的任务间,一边忧愁于可能存在的隐患。
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一份合作协议,都是代表了公司形象,怎么能不仔细斟酌呢?这么说,自己永远无法完全从中脱身的。底下的员工,感受不到切身利害的关系,自然是做完任务交完差。
开完一个6小时的会,他累了。加上不知道员工会捅出什么幺蛾子,不由得苦口婆心的千叮咛万嘱咐。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听到各种妖魔鬼怪的声音,现在只希望听到正常的人话,没有什么心情听什么人讲什么隐喻的笑话。
“侧面烘托我们的客户济济一堂。”狗剩自以为是的回复道。
恰恰也仅仅是狗剩,觉得自己的表达因为隐秘而显得高级。
但什么能逃过D的法眼呢?
这位小伙计,前一秒刚轻微的表扬一下他,下一秒就开始以为自己飞升了。
藏不住事,怎么委以重任呢?
就这样,狗剩因为简单的一句话,自己画蛇添足,不仅没有起到让D轻松快乐的效果,而且无形间把自己置于一个不利的境地。
员工讲的笑话,D怎么回复呢?
从来都应该是别人揣测他的发表的总结,从来都是别人附和着他发明的笑话。
何况这到底是不是笑话呢?
讲笑话的痛苦在于,讲笑话的人是没有机会因为这个笑话开心的。因为他已经提前知道了答案。一个笑话的成功生产和有效传达,默认的意味就是,在事发的当时,讲者比听者聪明,讲者在把听者当猴耍。好比抛出一个毛线球,面无表情的看着猫为此蹦上跳下,欢呼雀跃。
D真正关心的是“不要发错”,狗剩关注的却是“客户多,生意来不及做。”
两个人关心的不是同一个事情,这就很致命了。往小了说,是理解有偏差,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可是在公司宏大的使命愿景面前,哪怕微小个体的想法再怎么珍贵奇缺,璀璨耀眼,只要与整体方针不一致,就是庸常暗淡。
共识很重要。在共识面前,真正的对错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