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圆锥角膜?
什么是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一种表现为角膜局限性圆锥样突起,伴突出区角膜基质变薄的先天遗传性疾病。通常为双眼发病,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晚期视力显著下降而致盲;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水肿消退后遗留瘢痕。
圆锥角膜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0.04%~0.6%,但是因为多发于青壮年,对社会造成的健康危害远高于发病率和临床症状所表现的严重程度。因此,圆锥角膜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疾病进展
根据临床表现,圆锥角膜分为以下四期。
潜伏期:当一眼已确诊为圆锥角膜,另一眼出现角膜散光时,应当诊断为潜伏期,角膜地形图表现为角膜明显散光或轻度后圆锥;
初期:表现为近视,角膜曲率增大,逐渐发展成为规则或不规则散光,角膜中央厚度变薄,角膜地形图表现明显后圆锥;
完成期:出现典型的圆锥角膜症状,视力下降明显,框架眼镜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不能矫正,主要原因是角膜明显前凸造成不规则散光,有四个临床体征:
瘢痕期:角膜中央后弹力层破裂,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角膜中央明显水肿,混浊,自愈后形成白色瘢痕,视力下降不能矫正。
圆锥角膜是什么引起的?
1、6%~10%有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多,有些遗传病都伴发圆锥角膜,如唐氏综合征、马凡综合征、阿佩尔综合征等
2、圆锥角膜表现为角膜逐渐变薄,发病原因也可能为胶原合成减少、降解过多,胶原之间相互作用力下降
3、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圆锥角膜发生率高达35%,如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4、全身性疾病的圆锥患病率也较高,如Down综合征
5、角膜屈光手术如保留的角膜床太薄,可能导致继发性圆锥角膜
15岁至35岁是圆锥角膜高发人群
对于部分人来说,圆锥角膜听起来很陌生,但其实这种眼病的发病率并不低。圆锥角膜多发生于青春期,15岁至35岁的少年和青年人群是主要的患病群体。
圆锥角膜主要表现为:视力的进行性下降,早期可以通过戴框架眼镜来矫正视力,所以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是单纯的近视加深,并不知道是圆锥角膜导致的视力下降。
后期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近视或散光加重,逐渐不能用眼镜矫正,这时患者及家长往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正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发现时往往已经给视力带来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又被称为青少年视力的“隐形杀手”。
圆锥角膜怎么治疗?
圆锥角膜是能够治疗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圆锥角膜的四种方法分别是:
1. RGP(角膜硬性接触镜);适用圆锥角膜初发期或完成期患者,配戴框架眼镜不能获得满意视力,建议使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除外以下情况:不耐受RGPCL;曾经有角膜接触镜感染病史;RGPCL矫正视力不满意。须告知患者,使用角膜接触镜并不能减缓或阻止角膜扩张进展。
2.Intacs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适用于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其原理是使中央角膜变平、减少散光,从而提高视力
3、CXL(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适用于圆锥角膜初发期或完成期的临床进展性圆锥角膜。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化学链接,提高角膜基质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控制或延缓圆锥角膜或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异常膨隆等扩张性病变进展。
4. 角膜移植手术: 适用于圆锥角膜完成期或瘢痕期患者
西安爱尔眼科角膜眼表科提醒您:
一、圆锥角膜重在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二、不要揉眼!不要揉眼!不要揉眼!
其实人的角膜非常脆弱,剧烈揉眼会因炎症、机械损伤、眼压升高等原因导致圆锥角膜的发生。另外,除了要避免揉眼以外,还应该避免侧睡或趴着睡等压迫眼球的睡觉姿势喔~
三、如果发现视力持续下降,且散光不断增大时,应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到专业的眼科医院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