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康宁心理医院:这是一种病!别以内向、害羞来定义他们……

2023-06-11 16:42 作者:西安康宁心理咨询中心  | 我要投稿

不少人因为性格内向、嫌麻烦或者不喜欢而不愿意与人交往,自称是社交恐惧,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真正社交恐惧的人并不是“不想”与人交往,而是“不能”与人交往,也就是做不到社交这件事。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其核心特征是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公众面前出现挫败、羞耻或尴尬,而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逃避反应。


比如,担心言行被人审视,害怕自己出丑,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害怕在公共场合用餐,害怕使用公共设施等。


可以这样说,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形成了对人的“过敏反应”。


在和人的社交和互动中出现心理和身体的“过敏表现”——面部充血、内脏充血、大脑充血、四肢缺血,及脸红、耳朵红、心慌、气紧、胸闷、头晕、脑子空白、手抖、乏力、肢体发冷、甚至晕厥。




社交焦虑症目前的全球患病率为5%~10%,终生患病率为8.4%~15%。


也就是说,10个人里就可能有1至2个人得这个病。


社交恐惧通常开始于儿童期或者青春期,如果没有及时识别、引导或治疗,会经历比较多的挫败,可能成为失学、工作困难、重度抑郁、物质滥用和其他社会或精神卫生问题的原因。



同时,社交恐惧症者一定会在过度的社交恐惧反应中出现社会功能的缺失


受到不少的批评、否定或贬低,获得他人的认可、鼓励与支持的难度比较大,找到心仪对象的可能性降低,学业和工作往往发挥不出水平。


加上因为害怕社交,社交恐惧症严重者通常不会主动就医,拒绝与医生沟通,也很少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社恐”诊断

你有这些情况吗?

① 对社交场合的恐惧或焦虑是不合理的、强烈的。


② 会试图逃避社交场合,或是带着痛苦去忍受。


③ 身体上会出现一些不受自己控制的症状,比如脸红、心跳、发抖、出汗、结巴等等。


④ 害怕自己被别人评价(尤其是批评等负面评价,少数人也怕被表扬),同时尤其害怕自己的焦虑被别人发现。


⑤ 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至少为6个月。


⑥ 总是会被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引起恐惧或焦虑,不是偶尔。


⑦ 正常生活受到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01、为什么会得社交恐惧症?

目前的研究对社交恐惧症的确切病因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临床普遍认为,社交恐惧症主要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如某种身体系统的异常亢奋或激素失调)和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家庭因素)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02、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社交恐惧症?

除了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因素外,个体的内向性格、自信心极度不足、印象深刻的不愉快经历等原因往往会造成个人的精神苦恼、痛苦,可能会引发社交恐惧。


03、哪些人容易得社交恐惧?

女性:女性的发病几率明显高于男性。

青少年:数据显示发病人群的年龄普遍在17~30岁。

性格内向的人:性格内向和社交恐惧都有害羞的表现,不容易引起注意,容易演变成社交恐惧。

自信心极度不足的人:自信心不足是社交恐惧的典型表现,若不经过疏导,严重者可能会演变为社交恐惧。

有特殊不愉快经历的人:部分患者曾经在公共场合有不愉快的经历,导致患者的精神痛苦,从而回避社交,久而久之形成社交恐惧。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社交恐惧症的发病与遗传相关,有本病家族史者更容易患社交恐惧症。


04、普通人怎么预防社交恐惧?

重视并加强心理教育,社交恐惧容易被认为是胆小、怕人、害羞性格,及时恰当的心理疏导教育有利于健全身心健康。


适当地进行社交技能锻炼,不要总是宅着,可以从和陌生人交流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参加小型聚会等。


对可能出现紧张的活动或场合事先进行必要的准备,避免可能出现的紧张和焦虑。


对社交产生自我怀疑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05、正确认识社交恐惧,及时就医!

如果对社交产生恐惧和焦虑,并且经过自我调节后效果不明显,或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带来的身体焦虑反应过于频繁、强烈,建议及时就医。


希望大家能够消除社恐,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成就事业,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条件。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西安康宁心理医院:这是一种病!别以内向、害羞来定义他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