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之外的另几款德造280mm列车炮——“布鲁诺”Bruno系列

本文内容翻译整理自
[1] Waffen Revue 1984, Quartal II, Nr 53:Das Eisenbahngeschütz 28 cm Kurze Bruno-Kanone(E)、28 cm Schwere Bruno-Kanone(E)、28 cm Lange Bruno-Kanone(E)、28 cm Neue Bruno-Kanone(E)
[2] German Railroad Guns in Action by Joachim Englemann,Squadron/Signal Pulications,2015
[3] RAILWAY GUNS OF WORLD WAR II by Steven J. Zaloga,Osprey Publishing Ltd. 2016
列车炮作为一种以列车为载具的重型武器,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被各国广泛使用,它们射程远、威力大,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铁路网进行长距离机动,即使在铁路稀少的地带,临时铺设铁轨通常也能在段时间内解决机动问题。当然,这种武器也有其固有缺点,例如在空中侦查下容易暴露并遭受空袭、左右射界几乎为零(否则车体将无法承受巨大的侧向后坐力而侧翻)等,不过这些基本都能通过良好的阵地伪装、铁路工兵维修部队的配属以及修建环形轨道或可旋转平台来克服。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作为战败国被严格限制研发包括火炮在内的各种重武器,然而随着时间进入30年代、凡尔赛和约逐渐松绑,刚上台不久的纳粹政权开始大力推动国内军事武器的研制,新型列车炮也自然被列入其中。在纳粹的众多列车炮中,280mm K5十分出名,不过,德国人造过的同口径产品除了K5,还有另一个系列,虽然不如K5那样为人熟知,却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就是“布鲁诺”(Bruno)列车炮。280mm“布鲁诺”列车炮的研制早于K5,与K5同样出自老牌军工企业克虏伯之手,该系列主要包含4种型号:“短布鲁诺”、“重布鲁诺”、“长布鲁诺”和“新布鲁诺”。

280mm“短布鲁诺”(28cm Kurze Bruno-Kanone(E))


“短布鲁诺”是280mm“布鲁诺”系列的第一款,由克虏伯公司将一门280mm SKL/40舰炮搭载在专门设计的底盘上制成。炮管有两层,分为内管和外管,炮尾采用水平向右开合的横楔式炮栓,炮架则装备两台液压驻退机和一台液气复进机,后部还有一座吊装炮弹用的小型起重机。火炮通过前后各一只5轴车架承载,整炮重达130吨,炮车停在专用旋转平台(德军给这种平台起名为“费格勒”(Vögele),由曼海姆的约瑟夫-费格勒(Joseph Vögele)公司于一战期间研发,可拆卸并随火炮运输至前线后重新组装,是多款德军列车炮的标配)上后可实现360°环向射击。该炮可发射高爆弹和穿甲榴弹,两种弹药均重240kg,但前者长1136mm,射程29.5km,后者仅长736mm,射程20.9km。根据1939年4月和8月在Meppen靶场的试射数据,初速820m/s时两种炮弹的外弹道参数如下:

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德军共有8门“短布鲁诺”(分别被编入第690、694、695、696铁道炮兵连,每连各2门),1940年12月至次年3月又接手2门,1942年4月再获得3门,至此德军的该炮保有量达到13门的峰值。1944年6月起,由于战损,这个数字开始下降,到战争结束前夕的1945年3月,德国人手中仅剩下4门,并且都处于修理状态。






280mm “长布鲁诺”(28cm Lange Bruno-Kanone(E))

作为一款重型铁道炮,射程不足30km的“短布鲁诺”显然不能满足德军的需要,因此在1937年,德国人又制造出第二款“布鲁诺”——“长布鲁诺”。新炮采用倍径更长(45倍)、药室容积也更大(150L)的28cm SKL/45舰炮,整炮重123吨,炮弹初速875m/s(比“短布鲁诺”提高55m/s),射程可达36.1km,相比“短布鲁诺”有了显著提升。1937年,克虏伯和哈诺玛格公司生产了3门“长布鲁诺”,这些炮在德军手中一直保留到1944年10月。1944年11月至1945年3月间,其中一门因战损而损失。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期间,隶属于688铁道炮兵连的这3门“长布鲁诺”与其他列车炮一起参加了战斗,它们一共发射了897发炮弹。(十分抱歉这里未找到此炮的照片和外弹道数据,因此暂时只有简单文字介绍,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外文资料中给出的所谓“长布鲁诺”照片其实是“新布鲁诺”)

280mm “重布鲁诺”(28cm Schwere Bruno-Kanone(E))


由于对“长布鲁诺”的射程和威力并不完全满意,1937-38年德国人继续开发了第三个版本 ——“重布鲁诺”列车炮。与前两型一样,克虏伯这回还是采用直接将现成的海军舰炮搭载在列车上的研制思路,不过却选择了倍径比“长布鲁诺”短些(42倍)、药室容积相同(150L)的28cm SKL/42。此炮全重118吨(比“短布鲁诺”反而更轻),炮管连同炮栓重约40吨,发射重284kg的高爆弹,炮弹带底部和弹头引信,初速860m/s,射程可达37km(比长倍径、高初速的“长布鲁诺”还提升了1km)。其外弹道参数具体如下:




根据德军《陆军装备状况一览》的记录,1939年9月1日德国一共有两门“重布鲁诺”火炮,而到1945年3月1日这个数字仍然没变,不过此时它们已经处于需要维修的状态。这两门炮参加过1940年的法国战役,据记载,当年6月14日至17日德军曾使用它们炮轰南阿尔萨斯,法国战役结束后它们又被运往挪威作为岸防炮使用,1941年2月被编入第689铁道炮兵连。


280mm “新布鲁诺”(28cm Neue Bruno-Kanone(E))


如前文所述,经过短短几年的扩充,在二战爆发前德军列车炮部队就已经拥有了“短”、 “长”、“重”三款“布鲁诺”,但德国人并未止步于此,对火炮性能尤其是射程的更高要求驱使他们将“布鲁诺”系列继续升级。1938年,随着陆军武器局(HWA)提出要将列车炮的射程进一步提升,克虏伯公司接受了研发新型“布鲁诺”列车炮的任务,并于1940年完成了合同里规定的3门样炮的制造。随后,军方又追加了制造第4门样炮以及另造19根炮管用于改装之前的240mm“蒂奥多-布鲁诺”列车炮和三款280mm“布鲁诺”列车炮的合同,但由于K5列车炮的研发任务更为优先,它们最终并没被造出来。根据官方档案,1941年2月1日,头两门“新布鲁诺”正式交付,第三门则在当年3月才被德军接手。德军对此炮的正式称呼在不同的文件里并不统一,有的称其为“28cm Neue Bruno-Kanone(E)”,有的称其为“Bruno-N-Kanone(E)”,还有的叫“Bruno-N-Kanone(E)(28cm)”或者“28cm Bruno-Kanone neuer Art(E)(28cm)”。
“新布鲁诺”列车炮换装了58倍径的炮管(总长16.4m,分为内管和外管),药室容积也增加至230,6L,这两项指标的提升使得它轻松获得了远超之前三款“布鲁诺”的射程。当使用小号发射药(60kg主药包+51.5kg前置药包+23.5kg特殊前置药包)时,射程可达34.9km,使用大号发射药(60kg主药包+ 51.5kg前置药包1+51.5kg前置药包2)时,射程可达46.6km。为了让重达55吨多的炮管足够稳定,炮架也进行了加长。该炮的俯仰机构和装弹机构都采用液压装置,火炮高低机和炮弹起重机既可手动也可电动操作(操作位位于炮耳轴左侧)。为了平衡炮口超重带来的影响,炮架还配备了两台液气式补偿器。与“短布鲁诺”一样,“新布鲁诺”的火炮驻退和复进分别由两台液压驻退机和一台液气复进机完成,整个炮架由前后的两只5轴车架承载,需要360°环射时,既可通过环形铁路也可通过“费格勒”平台实现。
“新布鲁诺”发射的炮弹重255.5kg,当使用小号发射药时炮口初速880m/s,最小射程4900m,使用大号发射药时炮口初速995m/s,最小射程20000m,两种装药下的具体弹道参数如下:


三门“新布鲁诺”与其他列车炮一起1944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阿登反击战,发射了327发炮弹,这也是德军在二战期间最后一次集中使用列车炮的战例。




结语:
“布鲁诺”系列280mm列车炮虽然不如它们的后辈K5那样优秀,但也在二战中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为德军提供了有力的炮火支援,同时也为K5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德国列车炮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