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華言葉 声调篇 (下)

2022-07-13 08:27 作者:ドラゴンFrancis  | 我要投稿

        相信会粤语、闽南语、日语、韩语的朋友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汉字读的比普通话快很多,并且会有所停顿之后,再说下一个字。这就是这期的重点——入声。

        入声,以发音短促而为之,读时短促而有力,故又称为促声。

        举一些例字

         立 rip  甲 kap 涩 syip  踏 thap

         达 tat   得 tot  一 qiat  血 huit  月 ngiat  

         白 pak  北 pok  咯 kak  力 rik  刻 khak  国 kok  德 tok  乐(le) rok  贼 tsak  

        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古汉语的韵尾有六个,并且知道p、t、k和m、n、ng有对应关系。

        m、n、ng是鼻音韵尾,而p、t、k就是入声韵尾。

        肯定有人会问:那这些韵尾读什么,是否还要爆破呢?答案是否定的。

        入声的p、t、k韵尾是不需要爆破的,只需做对应的口型即可,因此,入声韵尾又被成为不爆破无声韵尾。

       注:如果在词语中,第一个字是入声,第二个字的声母和第一个字的入声韵尾相同,就不用做口型,一下子带过去。

       例:国家 kok ka   

       如果两个字都是入声,则这两个字都只读半拍。

       例:突击 tot kik

       入声还可以解决很多外语音译的问题

       比如break为什么会翻译成霹雳,Titanic为什么会翻译成铁达尼等等原因。

       霹雳 phik rik   铁达尼 tet tat ni

       学过日语的朋友们,肯定对入声有所了解吧,日语中对于入声字的处理方式是加个i或则u的音。

       例如:一 イチ 八 ハチ 達人 タツジン

       帝国 テイコク 突击 トツケキ 素敵 ステキ 残酷 ザンコク

       当然也有一部分入声字连读时变成了促音,例如: 閣下 カッカ      

        韩语中也有入声,不过不是p、t、k,而是p、r、k。

       例如 一 일(eel (qir)  六 육    yogh (qiok)  七 칠    Chil (tshir)  八 팔     Pahl  (phar)

       现在因为入声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消失,所以只会普通话的人是不能分辨出入声的,必须借助南方方言和域外方音才能分辨出来。

      古代的人作诗作词是往往会考虑平仄声,那么什么是平仄声呢?

      答案就是平声只包括平声,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声。

      其实贴对联也是有讲究的,那么大家春节贴对联时,分不分平仄声呢?

      对联平仄要求基本上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齐全”。意思是,只要在第二、第四和第六位置上的字保证同一句之间平仄相间,上联与下联同一位置上平仄相对就可以了。

      根据古代以右为雅的习惯来看,上联是仄声收尾,下联则是平声收尾,所以平声为左,仄声为右

       中古汉语是有浊音的,虽现在早已完全清化,但古人还是总结出了其规律。

       曰为“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比如 调 字有deu、dèu两个读音,一个平声、一个仄声。

              平声字成了送气的 tiao 去声成为了不送气的diao。

              重 字有driung、drìung两个音,平声的driung 成了chong 去声的drìung 成了zhong。

       大家可以看出来,声调对于汉语的重要性所在吧!

中華言葉 声调篇 (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