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浙江app&“双碳”行业未来发展优势
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光伏行业疯狂扩张,投资者蜂拥而入,短时间内产能迅速扩张,行业陷入无序竞争循环,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
出口规模增加,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中国光伏产品的快速增长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为保护国内光伏产业,美欧等国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打压光伏产业,导致国际贸易冲突不断。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预计随着技术进步,储能的投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长期来看,在2050年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到2050年电力将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最主要形式,占比51%。其中,90%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63%的电力由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提供。
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4000GW。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725GW,因此预计2020-2050年30年复合增长率为10.4%,长期空间和增长确定性极高。短期内,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150-170 GW,海外光伏装机约100GW。
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越来越显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的投标价格不断降低,投资成本和发电成本逐年降低。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9%,使得我国近80%的地区光伏发电成本低于燃煤。2020年,青海省海南州某光伏发电招标项目中标价为0.2427元/千瓦时,低于2019年达拉特旗光伏项目0.26元/千瓦时,仅为浙东煤炭上网电价的60%。
核心优势
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登记结算管理办法(试行)》提出,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生态环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减排指标,冲减其不超过5%的核定排放量。一个CCER可以抵消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用于抵消的CCER应来自可再生能源、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的减排项目,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边界外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