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师范大学311教育学考研经验 ——30岁宝妈的考研经验分享
文|李Z / 凯程网课学员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专业

亲爱的各位21届考研的宝宝们,大家好!
我是李珍,今年30岁,宝宝3岁;刚被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专业拟录取,总分355,政治72,英语一80,教育学203,初试排名第5,复试排名未知。2013年毕业于安徽巢湖学院(二本末的院校),本科专业是英语。
13年毕业之后到现在我一直居住在上海,到19年5月份正式备考前我一直供职于一家在线英语口语培训机构,做过很多岗位的工作,比如讲师,外教团队管理。
这些经历对于我的考研英语有一定帮助,但是更多的是口语方面,而不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英语笔试方面.
考研的原因有几个,主要是为了全方位系统化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在我有宝宝之后,我意识到除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会被我的孩子继承,文化资本一样的会被继承,那我一定要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累积更多的文化资本,我自己受益我的家庭也会同样受益。
接下来我的经验分享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介绍
2. 备战参考材料
3. 考研全年规划
4. 备考的心得:心态篇+学习方法篇+不足待改进的地方
5. 复试经验
6. 写在最后
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介绍
我报考上海师范大学的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上海市重点高校,文科见长,教师教育全国首屈一指,教育资源丰富,当然也是结合了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
报考比较教育学的原因:外国教育史中涉及的古代文明古国,西欧,东欧,近现代六国的教育史,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思潮,其实蛮吸引我的,但是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的都是部分的,现成的知识。
所以我想学习更加深层次,全面的,系统的知识,且具备一个研究者能够真正掌握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所以这是我最原始的动力。
再者,我自身是学习和教学英语口语的,外加初试对于英语知识的强化,我觉得自己未来有从事比较教育工作的能力。
最后,我有了解到上海师范大学的比较教育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地位在全国排名第三(北师大第一,华师大第二);且上师大的国际研究和比较教育学院有与联合国,经合组织以及各个国家的合作项目,未来发展的潜力非常之大。
二、备战参考材料
1. 教育学311
(1)专业课参考书:
我19年5月1号正式报班凯程,书籍和课程全套都享有,基础班+强化班+真题班;真题汇编,应试宝典,应试题库,背诵框架,教育学考前必背,模拟卷+教育热点,非常的丰富。所以对于毕业好几年的我来说,跨考教育学是一定要找对领路人的。

2. 政治
(1)书籍:徐涛核心考案+优题库(我没买这本,用的是肖秀荣1000题)+冲刺背诵笔记+时政+8套卷+小黄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买到这些书的宝宝可以淘宝搜索一下)
(2)公众号:徐涛老师
(3)课程资源:基础班+强化班,真题班+背诵大作战(徐涛老师公众号)
3.英语
(1)书籍:唐迟词汇+长难句的逻辑+阅读的逻辑+美国文化;唐静的语法;朱伟的词汇+词组;张剑的真题和解析。
(2)公众号:唐迟老师(外刊阅读,每日一句,词汇导图等等)
三、考研全年规划
1. 专业课:教育学311
(1)4月-6月: 看书第一遍+跟凯程基础班的课, 我记了8本笔记本(中教史2本+外教史2本+教心1本+教原2本+教研1本)。在报班之前我对比过几个教育学考研机构的课程,最终我选择了徐妈妈 ,因为我非常认可她的框架学习法,这也是符合我一贯的学习和教学风格的。
笔记最好记得稀疏一点或者用那种活页纸,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加入强化班课程内容;此阶段如果觉得外教史内容繁杂,可以结合影视作品了解背景,辅助记忆,在学习的同时又能放松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2)7月到-10月: 最好再看一遍书(时间允许的话)+听强化班课程+开始背诵;此时不要重新换笔记本了,有点浪费时间,就在原来的基础班笔记上记。
背诵方法: 第一遍先背诵框架,了解整本书结构;第二遍开始细节背诵;一本书一本书过,一章节一章节过;如法炮制三四遍以后才有熟悉感;背诵的时候要动脑子思考,知识和知识之间是如何串联起来的,是如何过渡的等等。此阶段红宝书已经出来了,可以结合红宝书背诵或者补充自己原有的笔记。
背诵的同时开始做真题,是真的要动笔写哦,不是看着题目觉得会就行呢,只有动笔写,才真正知道自己对于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以及答题的思路和技巧。。
(3)12月:我没买凯程的冲刺班(因为我7月份之前还要上半天班,晚上要带孩子,时间真的真的不够用),所以直接对照笔记+凯程框架图+真题开始归类背诵;要想答题顺溜,一定要自己写几套真题,知道如何组织语言,了解答题技巧我只做了一套真题,请勿模仿!
一定不要相信某些机构的押题,现在知识点越考越细,还是按照你自己的节奏走。在这里我真的要衷心的感谢徐妈妈,我觉得徐妈妈和唐迟老师和徐涛老师一样,是真切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记忆犹新的是徐妈妈在后期经常在公众号和微博鼓励我们,激励我们,同时给我们提供各种应对的方法,这就是良师的模样吧。
2. 政治篇
4月-6月:徐涛核心考研+肖秀荣精讲精练课本学习第一遍,看书+课程+整理笔记,尤其是马哲部分。
7月-9月:徐涛核心考案+精讲精练课本学习第二遍,强化班课程学习,细致记笔记 (自己整理框架图)+肖秀荣1000题第一遍刷题。
10月-11月:徐涛优题库+徐涛思维导图复习+背诵笔记1000题第二遍刷题
+跟徐涛公众号做真题,听解析+11月中旬跟徐涛了解时政热点。
12月:徐涛背诵大作战+8套卷+小黄书背诵;最后整理一遍优题库错题或者1000题错题+肖四肖八背诵(时间比较充裕的话)。
3. 英语篇
4月-7月: 朱伟恋恋有词第一遍,唐迟单词导图第一遍,唐迟长难句的逻辑第一遍并且记好笔记, 听唐迟的课程中遇到任何的语法问题再去看相关的书籍或者网课,用其他的语法知识服务于长难句的学习。唐迟的阅读的逻辑帮助自己打通做英语阅读的任督二脉,这本书我强烈推荐给大家;做真题(珍惜着做,1个星期做一年的,三天做完,三天订正,看解析,每天背诵)
8月-11月:恋恋有词第二遍+恋恋有词词组篇第一遍;做真题,速度可以加快,但是做真题前请先默写技巧(阅读的逻辑),做完立即订正,查生词,理解长难句,背诵;不断地总结自己做真题时候的不足和进步。
12月:看作文模版+背诵模版+每篇模版至少自己写1到2篇作文;真题复习(单词+长难句); 可以规定时间内做模拟题,练手(做题前请默写技巧)
补充:在备战英语的过程中,我全程都是多条腿走路的,做真题+背诵单词+学习语法+熟悉阅读技巧等,我的宗旨是一切服务于做真题,真题占分最多的就是阅读,阅读技巧又格外重要,最后是学习能够帮助自己提升阅读分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所以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大目标到小目标,小目标服务于大目标,一层一层击破。
四、备考的心得:心态篇+学习方法篇+不足待改进的地方
1. 心态篇
在整个的备考中,我的时间是比较紧缺的,在8月份之前,我是要上午工作半天,下午2点半开始看书(中午必须午休,否则就会偏头痛),6点半吃晚饭后,我就要开始带孩子了,陪孩子散步,做游戏,帮他洗澡,哄他睡觉,他10点钟睡着之后,我再看2个小时的书。8月份我辞去工作,于是学习时间变成了早上8点半到-11点半,下午3点-6点半,晚上还是10点-12点看书,所以大概8个小时左右,一直持续到11月份,到12月份我发现真题我都没有做,所以晚上开夜车到1点,早上还是7点半起来看书。
可能会有很多宝宝关切的问我,这样又上班又带孩子还要考研,会不会很累呢。累是肯定的,但是我前面提到过我考研的原因是我的原动力,同时在我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一直都是在积累教育学和英语的相关知识的,但是累积的知识是非系统化的,所以我对于教育学的知识学习非常感兴趣。
我记得当时学习完教育心理学,我还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我就把知识整理和内化,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他们也觉得非常的受益,这更加激励了我继续学习或者是考研成功的信心。所以整个备考的过程中我整体比较平静,没有考不上就会怎么样的感觉,结果重要,但是比起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还是退居二位的。所以总结下兴趣,毅力,不焦躁是助你成功最坚实的基础。
2. 学习方法篇
我个人觉得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中提到的学习方法都可以用在我们身上,所以学以致用。我再简单的总结下我自己常用的方法:
前期滚雪球式背诵法:如同我前面提到的,先背诵每本笔记的单元框架-然后每个章节的框架-再到每个章节中每个知识点的框架。且第二天在背诵新的内容之前,先复习第一天背诵的内容,这样雪球越滚越大,你的知识体系慢慢就形成了。
中后期漏斗式背诵法:在后期就不要细节去背诵了,通过回忆宏观框架-中观框架-微观框架,中后期可以用专门的A4纸将每一门课的框架默写下来,方便背诵回忆。因为考场上你的答题时间有限,回答关键词是王道。
位置记忆法: 我自己记笔记发现A4纸适合于后期框架记忆,前期的笔记本还是用那种厚的比较好,因为在你考前你背诵4到5遍之后,你基本能够通过框架检索到你知识的位置了,然后再通过小框架把知识回忆起来。同时相联系的知识,也能串起来。
所以我建议,初次记笔记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凸显标题,然后在背诵的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加深自己关键词或者自己记不住的地方,这样到后期你的位置记忆越来越强。
其他我常用的方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过度学习法,集中学习法,概念解析法,元认知方法,强化练习,情境学习法(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可以参照教育心理学)
3. 不足待改进的地方
我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就是政治和教育学真题没有系统认真地去完成,因为时间的原因。
学习效率没有我想象的高,因为我缺乏外脑的利用,我全程考自己手写笔记,没有用到平板去记录资料,没有打印机打印材料。所以有条件的宝宝,要善于用外脑辅助自己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五、复试经验
复试平台:zoom软件,主机位和辅机位;
复试内容:总计时长20分钟=12分钟英语问答6到7个题目+8分钟英文3个题目。至于为什么英文时间为什么这样长,具体原因我只有去读书的时候可能才会知道,但我是猜测是比较教育学对英语要求比较高,导师对于我们学生提前都做了非常充分的研究,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是很紧张(因为我本来就是教英语口语的)气势比较足,引来了老师注意,因为一共提问我的老师有三个,中间的那个提问的老师明显是临时加入提问的。
复试细节:全程看不到老师,只能看到我自己的主机位和辅机位的图像。同时声音很卡顿,可能是因为老师们分别都在家里面试我,所以特别卡顿,尤其是英语提问我的时候,一到关键词我就听不到,所以我就一直让老师重复,老师们也都是很和蔼的啦,会耐心重复。我复试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将手放在桌子上的,我说英语的时候,手是随着语言的表达动起来的,这样自然一些。
六、写在最后
不到成绩出来的那一刻,请都不要轻言放弃。备考过程中有任何情绪受到影响的问题,请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事情。请端正学习态度,考研只是你最为一个终身学习过程中非常具有高强度学习性质的一个环节而已,结果重要,但比起你的认知的增加,学习方式的改进,它还是退居首位的。各位加油,我一个前期边工作边备考,一直都有参与带娃的宝妈都考上了,你们一定可以的!
我在19年元旦写了一个新年的resolution,希望能够在这一年里面,能够找到更多的良师益友,这个愿望在我的考研备考中找到了,所以我要再次表白几位良师:徐妈妈,高歌小姐姐,徐涛老师和唐迟老师。他们不仅助我考研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热心关怀。我一定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写此篇经验的初衷,希望对于21届的考研宝宝们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