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宫和也&樱井翔《山田太郎物语》观后感

这部电视剧虽然有些情节很夸张,但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里我主要想总结两点,一是家庭环境对目标的影响,二是拓宽见识可以改变目标。

家庭环境对目标的影响
前7集主要体现的就是家庭环境对目标的影响,通过日常情节、人物自述、以及班主任鸟居老师的提问,我们可以对比了解山田太郎、御村托也、池上隆子三个人的家庭环境以及高中毕业后的预计方向。
山田太郎
家庭:经常不在家的画家爸爸、做饭味道很差的妈妈以及6个弟弟妹妹。全家仅靠太郎打零工养活。
目标:家人都没能耐,这样的环境想要家庭维持下去,太郎必须十项全能挑起大梁。他的目标相当明确,为了一家人的“笑颜”拼命打零工赚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张大的白纸上写下家里以及弟弟妹妹和妈妈要花钱办的事,挂在墙上,然后用打零工挣的钱去一一完成纸上的目标。在他眼里,早点高中毕业去工作赚钱养活家人是最好的选择。
御村托也——何时才会被认可
家庭:庞大的家产和刻板的爷爷。
目标:御村虽然不愁吃喝,成绩也非常好,但是个目标不明确的高中生,或者说,他的目标很矛盾。一方面,他想继承爷爷的花道,但自己的插花作品从来不被爷爷认可。如果继承不了花道,可以去上大学,至于哪所大学,让班主任老师定就好了。他的这种迷茫,还体现在当他发现山田太郎目标清晰、天天忙碌时,愿意去跟随、甚至参与其中。
池上隆子——“只为了金钱”不可靠
家庭:既不富裕,也不是很穷。父母挣得不多,但家庭气氛温馨。独生女,有自己的房间。
目标:仅仅是钓金龟,或者说,一切为了钱。精神极度贫穷,极力想跨越阶层。既看不惯母亲为了打折商品辛苦抢购,又想钓金龟。父母并不是爱慕虚荣之人,但周围同学的攀比之心加上没有被父母正确引导使得隆子只想嫁个有钱人。误以为山田是个富二代时,她不是献殷勤就是幻想枝头变凤凰后的生活。当发现山田太郎很穷,她的目标消失,破罐子破摔,看到帅哥就要交往,但是要么被拒要么发现对方穷还有了家庭而放弃,因此成绩下滑。就像御村说的,为了钱而结婚,或目标仅仅为了钱,是极幼稚的想法,一定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我想到了很多大学生,高中时有个明确的目标:高考,因此拼命学习。上了大学,随着课堂知识与生产工作的脱节,现实一点点消灭他们的意志,就业形势的不明朗,他们的目标不复存在,于是各种摆烂,甚至怀疑上大学的意义。不过,就像电视剧中高中校长说的那样,不上大学就体验不了大学的魅力。看到这段,我也在反思自己,到了研究生阶段,仅仅为了论文、为了毕业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太幼稚了呢。其实我现在也处在摆烂的状态。成天被灌输“就业难、工资低、买不起房子”、“你这方面不如××同学,那方面不如××同学”的思想;看到科研任务有点多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写自己的论文,我也想过放弃。但如果多挖掘上大学的意义,比如,通过上大学我学会了如何走出迷茫,如何管理时间,如何积累经验,或许能帮我走出迷茫。

拓宽见识、改变目标
前7集,山田太郎都是非常肯定高中毕业后要去工作。但是成绩总在学年排第一的他,如果不上大学,他的才能就会被埋没。校长和鸟居老师为了引导他产生上大学的意识,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御村也加入到校长和鸟居老师的团队。
最开始鸟居老师了解到他家很穷,说可以申请助学金读大学,不用还的那种。但太郎以“家训是不向人借钱”为由立刻回绝。因此,仅仅因为学费上的优惠让太郎读大学,他是不会同意的。
校长只好通过太郎的兴趣点来激发他上大学的热情。太郎放学后主动去管理学校的菜园子,校长便发现他对农业、生物方面感兴趣。于是鸟村老师去城南大学永原老师那里去打听,还去了解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永原老师知道太郎的情况,便邀请他参观实验室。在实验室,太郎展现出对生物实验的极大兴趣,甚至看到了一本自己小学就读过的蔬菜方面的书,实际上,种蔬菜是太郎的儿时梦想,后来妈妈还把他小时候描绘梦想的本子拿出来让他回忆。如果高中毕业就去打工,无非浪费了这个兴趣。结束参观的时候老师给他一本学术报告材料。太郎竟然一个晚上都看完了,而且还写下了自己的见解。永原老师发现了太郎的科研天赋。
在学术上展现出兴趣的同时,在生活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太郎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打零工固然让高中生的太郎积累了很多见识,但并没有让山田太郎意识到读大学的意义。因此,单纯的大量经历并不会让自己思想上进步,关键是经历的类型。太郎打零工都是送外卖、倒垃圾、擦地这样的活,的确对思想进步帮助不大。而家里发生的一件事让太郎对人生有了进一步思考。那就是爸爸的富豪朋友让他们一家住在豪宅帮忙看家。
在豪宅里,弟弟妹妹爸爸妈妈都很开心,但同样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太郎却不同,有两点。一是危机意识。他梦到豪宅里的工艺品瓷瓶价值6个亿,但被别人不小心弄碎,却让太郎去赔。6个亿,显然打零工是一辈子不可能挣这些钱的。太郎此时应该意识到拥有的财富要和自己挣钱的能力匹配。因此,仅打零工不再是太郎的选择。二是严重的不适应,或者说,打零工,在旧屋中体验幸福的来之不易才是太郎最熟悉的。享受着一桌子的精美食物,父母说不想让太郎去打零工了,在大房子里面好好玩就行了。但太郎的表情显然是不赞同父母说的。他突然不需要打零工挣全家的生活费,便失去了目标,不愿意回家。他认为住在豪宅中“好得过头了,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这么轻易就得到手,大家就真的感到幸福了么”。
此时身处迷茫,隆子邀请太郎去打折市场抢购,告诉太郎她喜欢抢货中的太郎。站在旧屋门前,会想起苦日子中的幸福往事,御村又提醒他自己的笑容才是最重要的。这两件事再结合自己在豪宅中的不适应,太郎决定,今后的生活,还是需要自己打工养家。
综合上述两点,太郎的目标更新了:不仅要挣钱陪伴家人左右,还要实现儿时的种蔬菜的梦想。
因此,美国学校开出的条件再好,无法陪伴家人,是太郎不能选择的;高中毕业就去打工,不能研究蔬菜,也不是太郎选择的。于是,他折中处理了。被保送至同城的城南大学,免学费而不免生活费。这样,既可以实现研究蔬菜的梦想,又能给他自己打零工照顾家人提供便利。校长的那句“你得自己打工挣生活费”不仅是对“不免生活费”的解释,也是对他打零工的习惯一个肯定。在永原老师的团队,他也可以一步步实现儿时的梦想。与前7集相比,山田太郎有了进步,不再仅“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还做到了“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这也是本剧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
同时,另外两位目标不明的人,御村和池上,为了能再和太郎相处,都选择去了城南大学。

当然,太郎的最终选择或许不是所有人期待的,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看剧的时候一样,希望太郎能在美国学成后再考虑,或是回国找个高薪工作陪伴家人,或是在美国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把家人接去。但太郎受限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以及经历,选择保送到同城的大学读书,才是最符合人物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