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没营养的新闻越来越多了?【差评君】

2023-04-08 22:12 作者:钓系猫猫子  | 我要投稿

2014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叫夜行者电影,讲的是一个叫路易斯的小伙子,以拍摄凶杀案现场的照片卖给电视台卫生。为了能更快的拍到一手照片卖出高价,他逐渐泯灭人性,期待命案发生,终于走火入魔,亲手制造凶杀现场,走上犯罪道路。夜行者上映之后,引起了很多人对时下新闻业的批判和反思。为了博取流量吸引眼球,媒体们无底线的追求,血腥劲爆,甚至为此捏造新闻。

但路易斯应该想不到,博眼球的技法进化在2023年的中国,一种新兴的快餐新闻形式正在冉冉升起。它操作起来简单快捷,数据量大,管饱。内容上不含血腥暴力,没有道德包袱,已经成了每家媒体的必修课。他们大多分辨率极低,有着浓浓的赛博包浆,色彩格式非常统一。封面上挂的皇帝黑字镂空红字的标语,就像墙头油漆刷上的效果高,他们就给他们起了个名叫新黄色新闻。内容上,他们大多简短而空洞或没有意义,后面一样,有些甚至时空错乱,颠倒黑白,让你摸不着头脑。这类新闻往往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拍摄者都会在视频里装模作样的说上一句,当时感觉挺有神奇的,就拍了下来,然后随手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第二天就火了。比我在短视频平台看到这么个新闻,女生过安检,脱掉长筒靴很奢侈,各位不要期待她能有什么内容。总共八秒的剧情标题就已经说完了。过安检脱靴,这次莫名其妙再看看这个女子滑雪失控和男子撞满怀,原来如此简单。但凡滑过雪的,都知道,这不就是个在滑雪场里最最常见的刹不住车造成的滑铲跟缘分有半毛钱关系吗?难道就因为发生事故的是一男一女?如果这种视频都到新闻发,那滑雪场每天的碰撞事件真够养活几百家报社。再来看这个大爷出席站的喋喋不休,口水如喷雾溅到菜上,其实就是拍摄者去吃席旁边的大爷说话时喷了点口水,多大点事儿啊。发布者是在表达什么,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你说他们只是搞笑短视频吧。但一查来源,发现,这些新黄色新闻很多是来自认证过的,带着蓝v标的某某新闻,某某日报,随便一位都有百万粉丝。你说他们是新闻吧。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的新闻六要素,他们又都不符合。他们就像那些贴在人行道上的小广告,不会影响你走路,但是不是低着头总能看到那么醒目的一张。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广告都是谁贴的,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其实这些新黄色新闻的生产者就是广大的短视频用户。比如最近丁太升发了一个批评李荣浩的视频,立马就有很多媒体号一窝蜂的发布。他的视频切片,并配上怂动的标题,只截取最具争议的几句。不止如此,即使你是个普通人,只要你的视频火了,或者拍到了什么搞笑瞬间,都可以成为被各大媒体号再加工的素材。看看这个叫十七岁天才中单的哥们儿,你就懂了。他昨天跟他在抖音上分享了自己在德国时期的经历。第二天他就在媒体的架构下摇身一变成了男生,称在德国实习并截取了最精华的几秒发了出来。从另一位女生的评论区里,你也许可以看得更清楚一点。她无意间拍到对面的大爷手机掉冰窟窿里了。市民发出来火了之后,无数命题号就会蜂拥而上,转发转发剪辑的剪辑。其实,所谓的转发,不过是在视频上贴上一排字幕,所谓的采访也顶多是让当事人对着手机说一句,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刚好拍下来了,把采访的精力都花在这种搞笑段子上,其实就是一种对媒体资源的浪费。不过吧,虽然这类事情毫无新闻价值和采访价值,但他们起码还是真实发生的。但不知道这些媒体的素材不够,还是分辨能力太差,他们甚至还会把其他博主们的段子当成新闻来用。比如这个男子当街求婚,每个动作都在意料之外。大哥,这明显就是别人拍的无厘头段子啊。我们在主演主页里就能看到好几个,他在街上拿着花单膝跪地的视频,以及这个爸爸帮孩子戒除网瘾。偶然刷到好像挺有意思,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不就是健身网红升职拍的搞笑段子吗?如果不是网红,谁闲的没事跟家人对话,还有几个手机啊,难道人人头上都有长摄像头的特异功能吗?在纸媒和门户网站时代,也曾有过一个被批判的对象。黄色新闻,它并不是特指那些色情新闻,而是那些靠着夸张煽动的标题或者刺激性内容的报道,只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不提供任何思考和价值的新闻。但是,在差评看来,如今这些没头没尾家常力道的片段,还不如曾经的那些黄色新闻。他在没有价值的同时,甚至连新闻最原始的意义都丢失了。不过现在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各种日报带头摆烂,我其实一点也不意外,曾经有个被各大公司反复念了词儿,内容为王。现在已经没人提了,当年几大门户网站,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凤凰网在内容上的投入成本一家比一家狠。新浪成为了专注美国的正经体育科技原创报道,在华盛顿、纽约、硅谷等地都设立了记者站,在跟踪报道上下了很大功夫。腾讯网在零三年创立时,立马招揽了该网易和tom在线都担任过内容总监的孙中怀作为网站总编辑。零五到零六年,他又从新浪、搜狐、网易以及各大传统纸媒企业里大规模的招贤纳士,组建起一支四百多人的编辑团队。当年大家的思路是啥?谁能招揽最牛逼的编辑,搞到最新最新的报道,谁就能留住用户。但这种思路显然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二零一三年,新浪门户开始裁员,同年十月,搜狐网总编辑刘春辞职。一四年八月,网易门户总编辑赵莹溢辞职。一四年十月,被称为新浪新闻模式的创造者。新浪总编辑陈彤辞职。二零一五年,凤凰网c e o刘爽在裁员之际发了一封内部信,当中提到这么一句话,以机器人算法自媒体驱动的内容,开发模式将重新定义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流程。可见门户网站已经意识到了两个重点,首先是u g c让用户生产内容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强大住外边界的新浪体育,被一个没有专业媒体的虎扑给干下去了。虎扑靠的特约记者众包翻译解读国外篮球资讯用户生产内容的方式,积累了众多重视用户。二零一一年六月,琥珀周访问量超越新浪体育,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的体育网站。二零一三年十月,虎扑用户日均访问量为十六次,是新浪体育的五倍。另一个重点是要根据用户口味去推送新闻,算法才是王道。立足于个性化内容推送的今日头条就是一个彩的算法螺旋升天的典型例子。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年新黄色新闻越来越多了。从门户网站失利的事实,大伙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招揽众多编辑,倒不如去中心化,让媒体们生产内容,再用算法帮助用户。但算法是魔鬼,当科技巨头打开笼子,谁也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短短几年,算法推动人们上网时长翻了几倍、几十倍。那些能提供价值的深度新闻,从查资料到采访,从整理资料到成稿,往往需要数周时间。而你在刷牙蹲坑,吃饭的时间就足以刷完那些新闻。那大家其他的上网时间呢就需要更多的新闻填补,有算法分发下去。于是这么一套青黄色新闻生产链就应运而生。每当最新的短视频或者段子出现,整个媒体世界就像被倒入了一大桶肥料,各路纸没的溶酶体,千倍滋养受过第一波流量微博。在挑选有争议的视频到热搜炒话题,最后是各大门户网站的公众号支付账号。直到把这点小事的流量事干抹净,任务才算完成。由于视频制作者大多是普通人,就导致现在的热搜、热榜、新闻头条全都是普通人,家里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那算法的推荐下,这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家常里短,往往数据极好,动不动就有几万十几万的点赞。再看看你那些深度报道,数据反馈平平,新闻质量无法量化,一路高歌的数据没有回头路,各家都在做。你没法出淤泥而不染。更悲哀的是,这种趋势恐怕还会愈演愈烈。由于这种新黄色新闻生产周期极短,制作过程极点的收益极大。我们可以笃定的说,在未来,它完全可以交由a i批量生产。事实上产品线已经开始怀疑,现在的很多新闻就已经是靠a i爬去自动生成的了。比如前段时间杭州现行假新闻就是gpt生成的。前阵子buffy宣布用chatgpt生产内容,更能迎合观众的口味,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宣布进入chatgpt和百度文心一言。结合这种工具生产出来的新闻内容,更能迎合观众的口味,也能为资本带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收益。批量生产无异议新闻可能是未来新闻已经的主流趋势,受众也会越陷越深了。新闻原本应该是为受众服务的,满足公众口味,制作接地气的新闻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为了数据和营收不做深度报道,甚至干脆放弃对新闻理想的追求。无止境的迎合受众用垃圾喂饱人们的屏幕和注意力,使其丧失对严肃新闻的阅读能力。畸形及新闻观,其实正是在变相抹杀人们的自信权,这就是一种妥协,这就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迈克说过,是时候让媒体回归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上了,让偷窥癖和八卦死亡,让我们对愚蠢的人讲真话

为什么没营养的新闻越来越多了?【差评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