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原是藩王,成为皇帝以后是如何解决的藩王问题?

明初拥有兵权的藩王是拱卫中央朝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藩王也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重要威胁。因为藩王较之皇帝是属于血缘最近的,可以说是皇位的有力继承者,所以明初的藩王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藩王这个巨大威胁,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以后不惜大动干戈的削藩,结果削藩失败被叔叔燕王朱棣赶下了皇位,从此不知所踪。
燕王朱棣由此上位,是为明成祖。朱棣毕竟出自藩王,他登以后是如何削藩的呢,接下来贫道来说说。
如果说建文帝是霸道的赤裸裸削藩,那么朱棣就是温柔一刀的削藩了。
明成祖朱棣初为燕藩,本非皇位之主,后起靖难之役逆袭成为新皇。身为曾经藩王中的一员,可以说是最懂藩王了,因此朱棣就开始了对症下药恩威并施了。
接下来贫道来说说朱棣的温柔一刀。
有了建文帝朱允炆霸道削藩失败的经验参考,朱棣篡位登上皇位以后,先将被建文帝削的五位藩王恢复了身份,还将建文帝囚于南京或者封地的藩王恢复了自由。表示大家都是自己人,都是亲兄弟,我上来了保证不会动你们的,我们来一起享天下。
初步安慰了这些藩王受伤的心灵以后,朱棣开始露出了大灰狼的一面。首先藩王开始不得干涉地方任何的军政事务,不得结交地方官员。没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当然还有好的一面就是提高了藩王的经济特权。
也就是说朱棣用经济特权换取了藩王的军政大权,使藩王成为了圈养享受的高级动物。
同时朱棣起事的燕藩属于是明初九大边疆有实权的藩王,因此朱棣迁都于北京,自己来亲守边疆,填补这个真空。(来自贫道独家原创)接下来尽徙边疆五王于内地,不再使其镇守边疆,韩王和沈王尚未之国,所以韩王改平凉,沈王改洛州。辽王由建文时期已徙封荆州,遂仍之。谷王改封长沙。宁王改封南昌,使其基本上处于内地监视之中。
对于藩王的三护卫兵权,朱棣并没有明确要求解除,而是通过这样那样的事情来剥夺。比如说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朱棣在位的永乐十八年,有人指控周王谋反,当然有可能是朱棣授意指控的。周王在次年被召到北京,朱棣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吓得周王“顿首谢死罪”,朱棣表示不再追究,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既然哥哥朱棣这么够意思,那么周王也不傻,他回到封国后,主动将自己的三护卫献还朝廷,也就是说将兵权给放弃了,以示自己没有谋反之心。
就这样朱棣在用经济特权换取藩王军政大权的主题思想之下,藩王威胁中央朝廷的问题被完美的开始解决着。
朱棣之后,经过在位十个月的十月天子明仁宗以后,到了孙子明宣宗时代,藩王问题彻底解决。
从此藩王成为只享受不用承担责任的藩王,成为明朝皇帝一直提防的对象。到了最后明朝皇帝终于是实现了杜绝藩王威胁的目标,奄奄一息的明朝也只是亡与外人党争之手,朝廷乱哄哄的内斗,最后竟然让区区跳梁小丑李自成消灭了明朝。
而在圈养的温柔乡之下,曾经明太祖朱元璋政治布局下用以拱卫中央朝廷的藩王是一代不如一代,南明四位皇帝皆是藩王出身,不只是没有力挽狂澜,还内斗不止,大敌当前弘光与潞王争皇位,隆武与鲁王内乱,绍武与永历内斗,错失了很多大好时机,最后狼狈的退出历史舞台。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