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光绪是一个极其不成熟的政治家呢,看看他亲政就知道了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在戊戌政变之前的光绪帝虽然亲政,但其权力有限,依旧是一个傀儡罢了,真正的大权还在慈禧手中。这种说法的确正确,但颇有一些以偏概全。如果光绪帝真的没有一定的权力,慈禧太后何必要大费周折的发动政变来夺回权力呢?
所以说亲政的光绪帝还是拥有一定的权力。
如何说光绪帝的权力呢,其实以奏折处理来看,在戊戌政变以前,光绪帝对于重要的奏折及其所做的决定,须在当天将奏折原件呈送慈禧太后处报告,算是一种事后报告制度。也就是说光绪帝对于当时的政务拥有处理权,但慈禧太后有监督权。
再说说光绪帝亲政以后戊戌变法的作为,不得不说光绪帝是一个极其不成熟的政治家。在拥有一定权力以后,光绪帝并没有稳打稳扎,而是将戊戌变法搞的好像闹剧一般。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贫道来具体说说。
今天国人说起戊戌变法,基本上大概印象莫过于光绪帝为了强国,主张变法学习西方列强,并且广开言路,不拘一格的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书生,简直是一派明君作风。(来自贫道独家原创)如果不是慈禧太后最后发动政变废除了戊戌变法,那么说不定光绪帝真的是有一番大作为。
其实戊戌变法美好表面的背后并非是那么美好,甚至有一些可笑。因为戊戌变法的内容多是华而不实,虽然很多新政长远来看是对的,但很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比如说在哪个西方列强殖民化,土地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维新派中康有为面对变法经费不足的问题,竟然想把西藏卖与英国。谭嗣同的想法也是想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国。简直是可笑至极。
所谓的广开言路只是吸引了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切实际的书生来进言新政罢了。
还有户部候补主事闵荷生就在条陈中提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建议:即在清朝龙兴之地东三省铁路沿线种树。他认为:“东三省乃京师之根本,俄人经营铁路,心不可问”,由此密令东三省诸大员,以“清界限保护铁路为名”,在沿线的官地上种植易于生长的树木,“一旦有事,可藉以为火攻”。这招火攻铁路也的确太幼稚可笑了。
而这种不切实际的新政,使地方实力派官员对于变法新政也是阳奉阴违,这样就形成了朝廷上年轻的皇帝与一群年轻的书生热火朝天的议论国事,出台了很多新政下发到地方,而地方实力派多是阳奉阴违的诡异局面。
不幸中的万幸是随之而来的戊戌政变使这场闹剧草草收场,也使没有完成的戊戌变法在大众心中留下一个比较美好的印象。
通过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为来看,这位年轻皇帝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施政经验,也并非康熙雍正那种天生的治国强人。所以如果慈禧太后真的将实权交给光绪帝的话,在光绪帝肆无忌惮的所谓大刀阔斧改革下,垂垂老矣的清朝经不起几番折腾更有可能早几年亡国的。
所以说戊戌变法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美好,这场书生治国华丽外衣下,内里其实更像是一出闹剧,如果没有那场戊戌政变,就这样闹剧下去,还真是不好收场,还真是一个烂摊子。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