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做出无数个判断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做出无数个判断。比如选哪只股票,打不打疫苗,选择哪一位追求者作为人生伴侣……
在选择过程中,你会面对很多你并不想要或者令你判断不清的信息、建议、想法、观点等,而这些判断很有可能会决定我们的人生轨迹。其中牵涉的问题与我们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紧密相关,那就是决策与判断心理学。
几十年来,大家都认为,偏差是导致人类判断出错的关键。诺奖得主、心理学家卡尼曼在新书《噪声》中第一次系统性地指出:噪声,才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
所谓噪声,对指相同问题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变异。想象一下,两名医生对相同的病人给出了不同的诊断;两名法官对犯了同罪的嫌疑人给出了不同的判决。再想象一下,同样的医生、法官或决策者做出了不同的决策,而这种决策仅仅取决于决策是在什么时间做出的……这就是“噪声”。
卡尼曼通过两个公式揭开了“判断出错”的本质,并且通过对三种噪声的系统性分析带你直击噪声。
判断错误(Error)= 偏差(bias)+ 噪声(noise)系统噪声= 水平噪声2 +稳定模式噪声2 +情境噪声2●水平噪声——不同人对不同事情做出的判断不同;●模式噪声——同一人对同一件事做出的判断不同;●情境噪声——受偶然因素影响,同一人对同一件事做出的判断不同。
卡尼曼指出:“噪声就像漏水的地下室,它之所以能被容忍,不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可接受的,而是因为它一直未被人们注意到。”“噪声”是随机的,但却是致命的,而且遍布各个各个行业——那我们如何消除噪声?卡尼曼在书中提出了6大原则:
原则 1:判断的目的在于准确性,而不在于个性化表达。
原则 2:使用统计思维,采用外部视角审视个案。
原则 3:对判断进行结构化,将其分解成几个独立的任务。
原则 4:抵制不成熟的直觉。
原则 5:获取多位判断者的独立判断,再考虑汇总这些判断。
原则 6:用相对判断和相对量表会更好。
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没有法官、医生们那么要紧,可消除判断、决策中噪音的坏影响,人人都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