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反目是悲剧:人到中年才明白,越是亲人之间,就越要“生分”
“亲人要生”,这是一种大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家庭悲剧都是因为彼此不够生分导致的。
要知道,人和人的关系越是亲密,就越容易出现矛盾,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家人之间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按理说是天底下最亲的关系了。但事实上,无论是父母和子女之间,还是兄弟姊妹之间,要是争斗起来,比外人更冷酷。
兄弟阋墙的事,从古至今都不罕见。

越是亲人之间,就越要“生分”
我是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才明白这点的,在这之前,我跟很多人一样,都把自己最好的态度给了外面的人,把自己最坏的一面给了家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也知道不对,但一直控制不了自己。于是我就一直想这个问题,慢慢我就想通了,我原来以为家人是“自己人”,因此不管怎么样对待都不会失去,所以就怠慢了,轻忽了,无所谓了。
被爱的人有恃无恐,就是这种情况。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一家人之间再浓厚的感情也会变得淡薄起来,当一个人伤透了心,也照样会离开,关系会撕裂,变得形同陌路,甚至会反目成仇。这都是彼此不够“生分”导致的。

观念转变是最难的
自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我就在练习把亲人当“生人”对待。当然,这不是彻底的生分,把家人看成陌生人。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尝试从亲人、家人的关系中脱离出来,不按照以往那种父母和子女、兄弟和姐妹关系来看待。
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人,寄居在这个家里,跟这几个人共处,慢慢的,你会意识到你确实不应该对他们寄托过多的期望和要求,不是让他们按照你的想法来改变,而是你来改变自己。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为人母、为人父,当你步入了晚年,住在儿子或女儿的家里,这时候如果你还当自己是一家之主,对儿女像以前那样管教,那你就肯定会让儿女和自己变得愈发痛苦起来。
如果你反过来,就是把自己视为住在儿女家的一个客人,保持分寸和距离感,关心对方,但不过度干预、侵入对方的生活,那你就会很受欢迎,你自己也会心情愉快。但这样的思想观念转变很不容易。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一定要能够把自己当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的事,就不应该对别人去做。
记住,没有人喜欢别人整天摆臭脸的态度,越是面对家人、亲人,就越应该保持尊重的态度。
很多人都喜欢控制关系,喜欢支配身边的人,他们还会习惯性比较,见不得身边的人比自己好,比如有些兄弟之间就因为比较高低而结怨。
哎,在这个社会上,多少人一辈子都是小时候比成绩,长大后比赚钱多少,然后比房子,比车子,比子女……最后比来比去,就把自己这一生的快乐和幸福埋葬了。
所以,人生在世,最好不要搞情感绑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跟你不一样的人,你应该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家人的独立性。

允许自己做自己,尊重别人做别人
一个事物必然会包含自己的反面,亲的反面是生,好的反面是坏,因此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注意距离感,越是很好的关系越要保持生分。
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走得越近,就越容易随便起来,混淆彼此的界限,很快就会“物极必反”,走向“好”的反面。
我见过很多家庭的悲剧,都跟这点有关。家人的反目成仇,并不仅仅是因为利益,很多时候都在于一点点不满的积累,很多人都是只允许自己做自己,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于是想要改变对方。
这种做法归根结底就是不尊重、不允许别人做别人。要知道,哪怕是你的孩子,他的人生道路也应该由他自己选择,而不应该由你来操控他的命运。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会有反抗。一切家庭内部的矛盾,都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