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2合肥瑶海区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网络舆论和司法工作
目前,对于一些社会热点,网络上往往会出现一边倒的社会舆论,但经司法调查审判后,结果却会与网络舆论相反。对此,请谈谈你对网络舆论和司法工作关系的理解。
【尚优解析】
1.表明自身观点:
网络舆论和司法工作,其背后分别体现的是民主的力量和法治的引领作用,二者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在现实中,当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出现冲突时,我们既不能忽视舆论强调片面的个案正义,也不能为迎合舆论突破司法公正的底线,只有协调好二者关系,才能达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
2.论述二者的关系:
(1)网络舆论对司法工作的积极影响。
①社会公众对案件关注度大,有利于案件线索提供和证据寻找,提高司法工作效率;②有利于制约权力干涉司法,从体制外对司法实施监督,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2)网络舆论对司法工作的消极影响。
①对法官造成无形的社会舆论压力,干预司法独立;②舆论可能过度曝光当事人私人信息,甚至产生不理性的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③网络舆论与法院裁判的结果不符,可能会导致部分群众的不认同、不理解,有损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
3.分析原因:
(1)网络舆论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即时性、匿名性,使得民众舆论表达过于情绪化,与注重理性与逻辑的司法相冲突;
(2)一些网络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过度追求时效性、轰动性,在表述观点时缺乏事实基础,可以煽动大众情绪,导致出现了舆论与司法的认知错位;
(3)政府对舆情的监测引导不到位、不及时,且缺少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引导民众理性发表言论。
4.如何平衡好网络舆论与司法工作之间的关系:
(1)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要进一步加快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通过试行实施“主审法官隔离”制度、试点异地审理、延期审理和变更管辖等制度,最大程度的阻绝外界干扰。
(2)强化立法监管。尽快制定专门新闻法规,严格审核门户网站准入条件,对媒体报道司法的范围进行设定,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抑制网络虚假新闻,对于严重影响司法过程或者法律程序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3)完善司法司法公开制度。司法人员要在判后及时进行司法释疑,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运用微博微信回应网友提问等方式向公众及时发布舆情高度关注案件的公正处理结果,实践中的司法与舆论的良性互动。
(4)加强法制教育宣传。积极尝试短视频、网络公开课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民众法制意识,在新媒体时代走好司法层面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