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化的粉丝群体 国产游戏的又一个困境
本文完全不针对任何一个具体游戏,请勿对号入座。
国产游戏,也就是中国游戏制作人制作的游戏。众所周知,国产游戏的崛起任重而道远,与世界前列的日本和欧美游戏在全方位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原因有很多,最明显的是起步晚,行业技术积淀不够;另外还有资本垄断,抄袭现象严重,导致许多国内制作人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除此以外,由于长期缺乏有竞争力的国产游戏,导致国内的玩家群体对于国产的游戏存在一定偏见,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成为国产游戏发展中的桎梏,而最近我发现另一重困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使国内的游戏制作人陷入真正意义上的举步维艰。
正如标题所说,我想谈的正是饭圈化的粉丝群体。当任何一个游戏稍具规模之时,其粉丝群体都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极端起来。总能看到乌烟瘴气的争吵,一边说这个游戏是旷世神作,一边说这是狗屎一坨。吹的一边说游戏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完美无缺,踩的一边说这游戏每一点都一文不值。我想一开始不会是这样的,是哪边都不肯退让,不断让冲突升级造就的景象。
我知道二极管的情况到处都是,但这种现象的普遍更能显示它的可怕。
是谁让我们逐渐接受不了中间值,甚至说不来人话,只会阴阳怪气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如果我们吹捧或贬低的是一个国外作品,其实问题并不大,因为你说的话作者也听不懂,就算知道了也是转述得到的大概了解。我们的情绪是无法通过翻译和转达传播到作者那里的,所以并不会对其的创作有太多的影响。可对国内的制作人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看得到我们的吹捧,也看得到我们的抨击。这样极端的舆论环境会使得他们在创作中也缺乏中间值,或一蹴而就,或一蹶不振。
这样饭圈化的粉丝群体对于创作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所在做的其实是对作品本身的异化,希望一个作品承载起超越其本身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意义,于是在网络空间里寻找存在感,被关注感。国产游戏成为了我们的精神载体,我们在“与他人共同游玩,共同吹捧某个游戏,出格地维护粉丝群体”的过程中寻找到价值,同理,在“共同诋毁和嘲讽某个游戏”的过程中也是为了寻找同样的价值。
可那只是一个游戏啊,又怎么承载得了这么多的价值?当它不再承载得了,被无数的情感和愿望撑满,因为一个小小的破洞而爆裂之时,又有多少人会说自己“错付了”?可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误把属于自己的期望加在了一个异化的概念之上。对“饭圈”来说,“值得”是暂时,“错付”是必然。
这样环境下的游戏制作人,要么在吹捧下飘飘欲仙,盲目自信,要么走错一步,在打击下一蹶不振,妄自菲薄。你以为你是在支持这个作品,其实你做的事是捧杀。毕竟你所付出的不过是一点敲键盘的时间,他们则是辛苦创作出的一个赖以为生的作品。我们随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可他们的沉没成本可就大得多了。这样的普遍现象使得国内的游戏制作人更加束手束脚,生怕一步走得不尽人意,就让许多人大呼“错付了”,捧得越高,摔得越惨。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多在自己身上寻找价值,而不要去在一个物体上拼命增添它承载不起的意义。
国产游戏一定会崛起的,也许就在你不去看他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