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应用文写作18 调查报告

2019-11-28 16:46 作者:墨麟hupo  | 我要投稿

第三章 事务文书写作

第四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概述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调查报告是就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某一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并把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认真周密的分析研究,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而写成书面报告。调查报告具有提供决策依据、推广典型经验、揭露社会问题、扶植新生事物、澄清事实真相等作用。调查报告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凡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交流典型经验,吸取教训,推动工作等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二)文种的特点:

1、针对性。调查报告的针对性体现在撰写目的上,撰写调查报告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提出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查报告的关键所在。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社会作用越大。

2、真实性。调查报告的主旨是调查研究后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写调查报告必须是自己亲自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绝不能道听途说、东拼西凑一些虚伪的材料。在调查报告中,不仅主要人物和事实要真实,就是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种细节,也要绝对真实,不能有半点浮夸和歪曲。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类型

 1、情况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因调查目的、范围和用途的差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反映具体情况的个案性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用来处理某一具体问题的依据或重要参考。另一种是反映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报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调研范围相对宽泛,涉及的对象较多,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宏观决策参考,或者用于说明某种客观现象,某一观点。

 2、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要求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全面地总结、介绍出来,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有关方面学习借鉴。常发挥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作用。

 3、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实质、危害,并提出今后如何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它既可作为公正严肃处理问题的依据,又能起到用典型教育他人的作用,引起人们的警觉,接受教训,少犯或不犯错误。

二、总结的写作

(一)基本结构。调查报告的结构由标题、序言、主体、结尾等部分组成。

1、标题

(1)公文式。标题只有正标题,由“调查单位(或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文种”组成,这种标题可以直接写明关于调查的问题、中心思想。如:《榕城市民羊年春节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也有不少调查报告的标题只有“调查内容+文种”组成,如:《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

(2) 新闻式。是由正副标题组成。即用正标题写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用副标题注明调查的内容、单位等。《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2、序言

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一是用来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目的、对象、范围;也可以概括调查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交代调查工作的主要背景和调查获得的结论。如《榕城市民羊年春节消费趋势调查报告》的序言:“春节期间市民喜欢买什么物品?年夜饭选择在哪里吃?到什么地方旅游?昨日,省消委会公布了榕城市民2003年春节消费趋势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榕城市民的消费理念日趋理性,质量好、品牌响、服务好的产品更受欢迎,从商品到卖场都渐入品牌时代。省消费者委员会消费指导部主任徐士坤告诉记者,此次调查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春节消费市场的指导,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本次问卷调查活动从1月2日开始,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300份,主要以福州市鼓楼、台江、仓山和晋安等四大区域的家庭、相关消费场所消费群体为主,围绕春节商品供应、质量把关、稳定价格以及消费者欢迎什么样的商品等情况展开调查。”

另一种写法类似新闻导语。就是概括介绍对理解全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形势、背景、调查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意义等,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为理解全文起引导作用。这种开头多见于供报刊发表的调查报告。具体写法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多样。

3、结尾

调查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一般而言,结尾也叫结论。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一是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二是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三是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四是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专题报告、统计图表等。

4、落款

为了对调查的内容负责,最后在正文的右下角写上作者名称和成文时间。如已在标题下面写明,此处可省略。

(二)正文

1、基本写法:正文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序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2、体例:正文的写作,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组织材料和表现主题,需要采取层进式,并列式、层进并列杂糅式等构架形式。

(1) 层进式(纵式),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按照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一层层推进的写法来写,这种结构线索单一,内容集中,前后贯通,便贯成一条由浅入深、由始及末,由提出问题的清晰的表现主题的线索。

(2)并列式(横式),这种结构是按调查材料,从几个方面并列地展开,说明主题。这种结构比较全面、完整,便于从多方面、多侧面表达主题。

(3)杂糅式(纵横式),这种形式是层进与并列两种结构形式在一篇里并用,大多数是就全篇总体而言是层进式,而主体的某个重要部分则采用并列式。

注意事项: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三、写作要点

(一)深入调查,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尽的占有材料,写作者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才能进行分析。

(二)认真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调查报告的写作要对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才能分清现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从而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把握本质,引出正确的结论,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三)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调查报告的观点是从大量材料中提炼岀来的,观点一旦形成就要统率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一致。因此,写作时对材料要进行认真筛选,筛选那些最能充分说明观点的材料,尤其要典型材料,用以支撑观点,说明观点,使材料与观点形成有机整体。

五、文种辨析: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一)行文的目的不同。调查报告行文的目的是对事件真相的探讨,或进行工作研究,或总结工作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工作的开展。总结的目的是对自身工作的检查和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自身工作的开展。

(二)反映的范围不同。调查报告所反映的范围,可以是本单位、本系统的,也可以是外单位、跨行业的。而总结主要写本单位、本系统的工作经验或教训,一般不涉及外单位的情况。

(三)使用的人称不同。调查报告的作者不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常用第三人称写作,文中多用“他(他们)”、“她(她们)”。总结因为是当事人对自身工作的回顾、分析,所以常用第一人称写作,文中多用“我(我们)”。

(四)写作的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以陈述事实为主,具体地叙述典型事例和事物发展的过程,然后再根据事实作适当的评议。总结则着重论述有哪些成绩和经验、教训,对取得成绩或经验的过程,常用概述的方式表达。

经济应用文写作18 调查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