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考博招生人数、分数线

一、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考博招生导师、考试科目
普通招考初试科目:
① 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选一
② 2002编辑史论
③ 3003现代出版理论与实践
招生导师组:
1. 赵均博导组
☛研究领域
学术期刊评价研究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中传初试阶段的考试有所变动,如下:
(一)外国语考核
外国语考核语种为英语,采用网络远程双机位闭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长为60分钟,考试时间为2020年6月13日15:00-16:00。外国语免试证书核验及网络远程笔试具体要求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网络远程外国语笔试考生须知》。外国语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外国语免试证书核验通过者外国语考试成绩按60分计算。外国语考试成绩不计入初试成绩,但不及格者不予进入复试。
(二)考生提交报考材料
考生须在2020年6月15日上午10:00之前提交能证明自身报考资格、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报考材料。报考材料清单如下:
1.中国传媒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通过报名系统打印,须本人签字)
2.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
3.学籍学位证明材料
非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扫描件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扫描件。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电子版。
4.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模板见附件1,须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5.申请信(模板见附件2)
6.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模板见附件3)
7.专家推荐信(模板见附件4)
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其中一名应为考生的硕士生导师或任课教师。
8.硕士课程成绩单(须加盖就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公章)
9.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或毕业设计作品
10.已获得的科研成果、创作成果等证明材料
包括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获得科技奖励、代表性作品以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等。
11.外国语水平证书
12.各类获奖证书、荣誉证书
13.其他能证明自身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材料
14.诚信考试承诺书(模板见附件5)
另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供满足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包括:盖有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公章的八门以上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在国内外大型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4000字以上相关专业学术论文至少三篇,或公开出版的10万字以上学术专著。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承诺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
材料汇总模版及提交说明见《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考材料汇总表》(附件6)。
对于以上材料,现阶段提交电子扫描版(或照片,要求清晰、端正、完整),纸版提交时间与方式详见后续通知。
(三)材料审核
各学院(研究院、中心)根据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对报考材料进行评议,并根据材料评议成绩确定进入复试的人选。
1.资格审核
各学院(研究院、中心)资格审核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电子版报考材料,依据《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考指南》中规定的报考条件,统一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核不通过,取消报考资格。拟录取考生待入学报到时,各学院(研究院、中心)将对其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籍学位证明材料等报名材料原件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规定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
2.材料评议
各学院(研究院、中心)按学科或专业成立材料评议小组,材料评议小组原则上由本专业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材料评议小组依据本单位制定的材料评议实施细则,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从学业水平、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查和评分,每位专家独立打分,满分为100分,取平均分作为材料评议成绩。
学院(研究院、中心)根据材料评议成绩择优确定进入复试考核环节的人选,原则上复试差额比不低于120%。
二、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考博历年复试分数线
2020年编辑出版学专业进入复试的分数线为:外语60分,材料审核83分。
三、复试
复试考核的具体内容及复试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1.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满分为100分)
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考核分为三部分:专业知识、学术能力、综合素质。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专业知识:以随机抽题方式,重点考核对报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初试笔试科目的部分内容将以面试问答形式在此环节进行考核。试题以综合性、开放性问题为主。
学术能力:考生以学术答辩形式介绍本人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果,并重点介绍一项本人独立完成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前人工作,解决的科学问题,采用的实验、理论或方法,主要结果、结论及科学价值等,并回答考核小组的提问。
综合素质:结合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博士阶段研究计划、个人经历等,通过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创新潜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交流能力等进行考查。
2.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满分为100分)
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等形式,对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不少于5分钟。
3.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
通过《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考生提交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等材料,以及在面试考核过程中与考生的交流,考查考生的政治态度、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加试内容
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政治理论及两门报考专业硕士学位主干科目(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采用网络远程笔试方式进行,具体办法另行通知。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有任何一个科目不及格则不予录取。
5.复试成绩计算
复试成绩=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80%+英语语言应用能力*20%
复试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四、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考博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 袁军、哈艳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史》 李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历史与理论》 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闻理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 延森 著 刘君 译 2012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第五版)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编辑学原理论》王振铎著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 上海辞书出版社
《版权的力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学导论》罗紫初 武汉大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期刊:
1.《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
3.《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
4.《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
5.《现代出版》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6.《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
7.《科技与出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8.《出版科学》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
9.《中国出版》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五、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课考博命题大纲
☛《编辑史论》科目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及要求
编辑史论作为编辑出版学学科基础理论,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以编辑理论和历史为核心的文史哲专业基础及深广度,以知识论、历史文化观等理论工具提出理论问题并解析编辑活动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编辑与编辑学
主要内容:
1.编辑活动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编辑学基本概念和核心命题
3.编辑学发展及主要论文论著
第二部分:信息知识论
主要内容:
1.信息、信息资源和信息空间
2.知识、知识资源和知识社会
3.知识结构与书刊等出版物的知识建构
4. 编辑创新与知识累积性增长
第三部分:历史文明论
主要内容:
1.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及数字时代的编辑活动及特征
2.社会变迁与编辑出版转型
3.图书史出版机构史
4.编辑家出版家及历史文化贡献
第四部分:阅读效果论
主要内容:
1.读者、读者群类型与读者研究方法
2.阅读、阅读史与阅读研究方法
3.传播效果理论及其借鉴
三、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带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现代出版理论与实践》科目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工业文明以来现代出版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以社会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理论工具提出理论问题并解析出版活动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产业论
主要内容:
1.出版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
2.出版产业布局与相关产业
3.出版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
第二部分:体制机制论
主要内容:
1.出版宏观管理体制
2.出版微观运行机制
3.出版市场体系
4.出版创新体系
第三部分:经济论
主要内容:
1.出版产品供给与生产行为
2.出版产品需求与消费者行为
3.出版市场垄断与竞争
4.出版物价格体系与定价机制
第四部分:价值论
主要内容:
1.出版的文化价值及实现
2.出版的经济价值及实现
3.出版价值观冲突及调适
第五部分:版权论
主要内容:
1.版权与版权产业
2.版权保护
3.版权贸易
三、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带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