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笑对生活——《小丑》

2019-11-17 21:23 作者:大方  | 我要投稿

师承《摩登时代》、《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假借绿头漫画罪犯之名,讲述了一个疯子如何放弃治疗变成罪犯,这就是这次的《小丑》。

合体但没有进化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假借绿头漫画罪犯之名”,我并不将这部电影看作与DC漫画或者蝙蝠侠有关的作品,虽然里面的确有布鲁斯.韦恩、哥谭、小丑这些《蝙蝠侠》元素,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从电影本身而言并不重要,不过对电影票房还是挺重要的,如果没有IP加成,这部电影无法成为2019年至今唯一一部非迪士尼系的十亿票房电影,而且还是R级片。

《小丑》与《摩登时代》、《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之间有着奇妙的关系,导演也承认了其中的学习之处。不认真的讲,它对三位前辈的致敬极多,这里只挑俩个有意思的点:

《小丑》首发预告片采用了Jimmy Durante版《Smile》作为背景音乐,而《Smile》最早是《摩登时代》中的插曲,出现在查理幻想美好生活的时候。

《摩登时代》42:00时第一次响起了这首音乐


《小丑》中扮演脱口秀主持人莫瑞的演员罗伯特.德尼罗也是《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的主演,后两者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也曾是《小丑》的导演候选人,不过他选择去拍自己的《爱尔兰人》。


德尼罗扮演的角色从Joker变成了King

《爱尔兰人》11月27日登陆网飞

《小丑》有很多优点,比如杰昆.菲尼克斯出色的表演,他用自己表情与动作让人感受到亚瑟的心理,让观众去了解这个角色。比如优秀的灯光布置与构图。说到底在现在这个市场能够拍出这么一个类型的电影本身就是优点了。

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前锯肌


但它有一些局限性,《喜剧之王》与《出租车司机》都是聚焦于社会中的个人,反映了一些人生的荒诞,不曾讲述大规模的社会冲突,而《小丑》把这种冲突搬了出来。但亚瑟直到最后为止,都没有加入到这场冲突当中。问题就在于这场冲突,所有人带着面具像一群暴徒一样,呼喊着“杀死富人”涌上街头,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但并不能解决问题,相比之下《摩登时代》中的工人运动更加具有启示意义一些,不过大家都知道卓别林后来发生了什么,由于他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政治倾向遭到调查,后来更是被美国当局拒绝入境,卓别林后来意识到电影在表达政治观念方面的不足,放弃了这条道路。

另一点就是电影中对精神疾病的利用。在电影、小说、漫画等各类文化产品中,精神疾病长期被用于机械降神,似乎一个人只要患有精神疾病,就能解释他做的所有不合常理的事情了。的确,一些精神疾病会影响人的判断与感知,但在作品中应当谨慎地处理这些万金油,因为观众并不会轻易被“精神病”这三个字说服,就像编剧没办法瞎编的一样。

而在《小丑》中,亚瑟与其母亲都被设定成了精神疾病患者,我们不清楚他们具体患有哪些疾病。但影片中明显表现了亚瑟的妄想症,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所有的东西都能推翻,谁又能保证看到的内容不是他的妄想呢?电影失去了立足点,现实意义遭到了重大打击。

说不定前面两个小时内容都是在这间小房间胡思乱想出来的


不过~审美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而人接受到的信息并不总是相同的,加上本片宣泄的情感如此的浓郁,所以我估计更多的人会关注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妄想症只是小问题。

事实上,《小丑》就是这样一部以情感为主的电影,片中使用了大量近景与特写镜头,让亚瑟与观众的距离拉近,让观众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他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让观众更加贴近他,感受从他悲惨的生活中迸发出的星星之火,这些火星是如此的热烈,观众又何尝没有过这种体验呢?现实的冷水总是让人无话可说。

只有高超的表演技巧才能经得住如此细致地观察


也正是由于这种过近的距离,《小丑》必须要做出一些区别,至少看上去不能是一部煽动暴乱的电影。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有之前那些限制。

总而言之,《小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非主流商业电影,剧情简单,主要是抒发情感,让观众与亚瑟感同身受。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亚瑟不是杰昆也不是陶德,也不是任何人,只是一个文学形象。电影暂时也不负责给人生提供出路,虚构的故事可能有启示性,但应谨慎看待。这部片至少是2019年度到目前我所看到的最有意思的电影了。


笑对生活——《小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