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本科四非一战上岸人大,我的知识产权法学考研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写在前面
作者系知行法学的学员。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我的方法一定不是最好的,但是一路摸索也确有一些小小的、深刻的、真切的体会,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一点帮助和启发。感谢师兄师姐一直以来的帮助,也希望学长学姐们的知行法学越办越好,照亮更多后来人的路!!!

经验帖

1学习时间轴
专业课:刑法、民法、知产、法理、宪法、法制史
3—7月:看各个科目的指定参考书,没有刻意去记忆,主要是通读书本,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不留下不理解、不会的知识,阅读速度平均保持在15-20面/小时,如果有需要补充的附注,就写在书本上相应的地方,3月的时候尝试记笔记,但是太浪费时间了,写了半个月就放弃了(后面会讲),所以这个阶段我基本上没有专门用笔记本做笔记,就是在书上、书旁边勾勾画画写写。如果你报了班,可以配合着看报的班的笔记,比书更精简,会帮助你分清哪些更重点,需要你理解多深。
比如,法制史里面有一些词不明白,就查查写边上;刑法有很多观点对一个问题看法不一样,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翻阅一下相关刑法书弄清楚,写在书边上。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所有东西都学会,不留死角,这是后期背诵的基础,也是升华提高的基础,十分重要。
因为我考的是知识产权专业,所以这个阶段,还有之前本科阶段,还读过一些别的知产专业书,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著作权法》(王迁)
《商标法》(黄晖)
《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王迁)(最推荐前三本,打基础看)
其余的:
《专利法》(冯晓青 刘友华),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朱雪忠),
《知识产权法总论》(杨雄文),
《竞争法》(徐孟洲 孟雁北),
《著作权基本理论批判》(李琛),
《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吴伟光),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杨巧),
这些书不是全部通读的,当做工具书来查阅的,看到不懂的地方就翻看一下相应章节
8—9月:搭建专业课的框架,不再纠结于书中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点,而是从宏观角度看每个部门法,用思维导图/表格的方式去形成框架,归纳整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迷失在每一个知识的海洋里,觉得怎么都学不完,学不尽。
具体来说,法制史我采用的是画表格的方法,每一个朝代画一张大表,这个朝代的立法指导思想、法制特色、主要法典(分为刑、民、行)、主要罪名、主要制度(分成婚姻方面,继承方面,首创的是哪些,有重大发展的是哪些等)等全部列成表格,非常有用,不仅可以将知识点快速定位到朝代,还可以看出制度的发展与扬弃,把知识串起来了。
刑法、宪法和法理更适合画思维导图,列出学科的框架,每一部分都学了哪些大块内容,大块内容里又可以细分成什么小点,层层递进,哪个知识点可以引出什么知识点,哪个点有争议,有几种观点也可以简略的写出。
民法和知识产权内容很多,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画思维导图,物权法画一个,债权法画一个这样,这两门东西多,所以一定要熟练,重复出奇迹!
在列完纸质版的框架以后,一个检验方法是:脱稿讲述。如果自己可以复述出来,自己脱稿能够讲一遍整个部门法的内容,每一门既可以两三句话概括的讲,也可以一个小时展开的讲,我觉得掌握的就算挺好了!
10月—考前:掉头式背书+关注热点
背书:这个时候以辅导班的冲刺背诵笔记为主,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回去看书或者看自己的总结,不用拿着很厚的书本去看。
关注热点:我一般是看公众号来关注热点事件,比如:“知产力”、“中国法律评论”、“知识产权杂志”等等,这些基本上是经过筛选了的,质量都比较高,且有整理好的知识点,很实用。
政治
3—4月:马原知识点学了一遍,因为这一部分据说最难理解,就先学了一遍,看的是腿姐视频和腿姐的大本书(不要看腿姐的大书!惨痛经验,下面讲)
7—8月:听徐涛强化视频,除了当代部分,从头到尾学了一遍,看的是徐涛的厚书(惨痛经验,不要学),学一章节,做一章节的1000题。
9—10月:看肖秀荣的大本过政治的第二轮,第二轮就是看大本,和看第一轮学政治做的笔记,并做历年真题(这个阶段看大本看的非常痛苦,下面说)
10月—考前:
客观题:
①看+背腿姐的小册子,背了五六遍,是背,不是看,每个字儿都要上心,不能留死角!!
②对于容易考得很细的章节(只是部分章节,比如马原前三章,全看完没可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大本,黑字绿字全都看,不知道哪一句话会出个选择题
③刷题,腿姐,徐涛,米鹏各种老师各种机构的题,都买来使劲刷,找自己的知识漏洞
主观题:听了腿姐的课(秋季课+冲刺课),听话跟着她走就行,她让干嘛就干嘛,她让背什么就老老实实背,按部就班跟着她走就好!
英语
真题方面:
3月:做了三、四年的真题,做的不好,就不做了,很打击信心
6月—12月:写真题,做了四五遍,每一次写都是买的空白真题,很便宜的,二十多钱一套,第一遍做的时候把所有不认识的生词和短语都抄下来写本子上了,这个工作很痛苦,最后写了一百多页的大笔记本的笔记,回头复习的时候仔细背的就是这些单词(Tip:每一次做都很认真订正了,订正的时候每次找到每一题的答案出处,一般是一个句子,有时候是一段话,有时候是几个词;要反复训练这个找定位的能力,这一块可以听何凯文的kk三步法)
其他:
背单词:第一遍背用书是何凯文的1575,自己背的,第二遍是听的刘一男的单词串讲课(tip:这里说一下,我试图听了两单元朱伟的恋恋有词,我实在受不了,我觉得他很唠叨,而且讲的有点太基础太全了,我听不下去就去试了一下刘一男的课,他讲的挺搞笑的,我就当放松了听的,到了晚上九点图书馆里人心涣散之际,专业课也学懵了的时候,把他戳开听到闭馆,就很轻松也没有浪费时间。如果觉得朱伟更合适,也可以听朱伟)
作文:作文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积累不常见的漂亮句型和素材,这个工作是暑假做的,暑假每天用20分钟写这个(推荐公号:英文悦读,不知道怎么讲这个号,就人间宝藏!)第二步是写自己的模板,用自己的句型和素材,不可以直接用各种老师的,把可以考的作文类型分成几个自己的类型,哪一类对应到自己的模板里,用起来也比较顺手,更不会和别人撞模板
阅读理解:8月开始准备的,最推荐马天艺的课,徐可凤我欣赏不来
新题型:8月开始准备的,我听了徐佳朋,听了刘晓燕,听了朱伟团队那个老师的,忘了叫啥,听完后没感觉,但是之后的某一天仿佛顿悟了一样get到了题目的弯弯绕和老师的意思,就不错这个题了,是方法性最强的一部分,我感觉是要自己琢磨,自己找到方法,老师们讲的方法都是奔着6分去的,但是这个题实在不能失分,不能放弃10分,转而奔4奔6。
翻译:我最惨烈的部分!是我跳的最大的坑!我自己作妖不愿意听唐静,嫌他的课太多了,没耐心,就听了何凯文的翻译,课超级少,听完有收获但是总感觉用不上,少听课一时爽失分更爽,根据我对答案的情况,我的英语翻译可能没有得分或者只得了一分(苦笑),我自己练习的太少了,没有重视这个题型,也没有好好耐心的听课,完全不得其法,瞎翻译,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好好听听课,多做翻译练习,考试的时候才能又快又好的翻译。

2几点经验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部分的基础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摸索出来的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我就说几点我自己走过的大坑,只要不跳坑,跳了的抓紧出来,按着自己的节奏走就好!
①人大专业课越早开始背越好
人大的专业课非常多,并且有法制史(法制史考的还挺细,苦笑),所以请务必早点背书!我的专业课考的都一般,和我预期目标差很多,想哭,主要是自己开始背诵的太晚了,背诵这个活儿很痛苦,身体会本能抗拒,抗拒着抗拒着,就到了九月,我大概是九月中旬开始背的,时间非常紧,到了后期我是通宵背书的,从晚上八九点一直背到第二天六点(不要学我),铺一张瑜伽垫在地上,然后六点半出门吃早饭,回来学一会儿再补觉,因为我后来发现夜深人静我的心也非常静,思路也很清楚,没有任何东西打扰我,加上开始背书晚了只能采用这么极端的方法……但是还是不要学我这样了,一定要早点开始背书,以今年的考题为例,有些题背好了就直接拿分了!我背了四遍就要考试了……如果能背个七八遍,那真的很稳。
比如今年民法有20分的“论述法人的分类”,法制史考了20分的“礼法之争”。(这些恰恰都是我背的不好的地方,一是没想到法人会直白的让人写分类,二是没想到考过的朝代会那么密集,所以写的不好,丢分丢的好委屈,同时也说明,掌握的越全面越好,自我押题很可能要出问题)
②专业课不准空题
理论法空了15分没写,应用法学空了20分,哇太后悔了,一定不能空,只要写了就多少会拿几分的!初试多考一分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空着也是因为我写字慢,写完会的没空回去编不会的,初试的时候我是11面纸全写满的,所以平时要练练写字儿,排版也挺重要,要写快写好写工整。
③人大专业课考察重理解
我粗略算了一下,就算只背最精简的冲刺背诵笔记,也有140万字,每个字都记得是不可能的,所以理解就很重要了,我自己感觉在考场上还是依靠理解进行输出的内容更多,凭借背诵的大概印象进行扩展。这个时候,如果你是硬背的,考场上会写不出东西。所以!先理解再背诵,理解是输出的关键,不能硬背。
而且,人大的部分专业课题目,就算带着书也抄不到,比如案例题,比如法条评述,非常灵活,总是问你的看法?你觉得呢?你认为xxx应该怎么评价?Xxx好不好?你会怎么做?所以,一定要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为什么这样规定,有什么立法背景,优缺点是什么,怎么改进?法理是什么?尽量全面而深入,从法的原理出发想问题。这也要求我们要没事看看法条,只有对法条非常熟悉,才是真的学到位了。
④专业课学习初期,不建议做笔记
初期第一遍学,你会觉得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想记一下,都写一写,太浪费时间了,到了后期发现自己写的都是废话,这些都很熟了,就是抄书。
我不否认,“写”是可以帮助记忆和理清思路,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初期一定不能搞笔记大工程,到了中期甚至是后期再写精剪的笔记,那个时候会的多于不会的,写一些怎么都记不住的点,写一写框架就够了。
⑤政治从一开始就看肖大本
我就是开始看的徐涛大本,上面记了很多东西,但是后面做真题才发现这书太不全了,太坑了,于是又再从头开始看肖秀荣的大厚本,这个事儿太痛苦了,当时我在这里心态特别崩。所以就要一开始就看肖的大本,从头到尾守住这本书,把它看好了就足够了!不要看别的人弄得大厚本!再强调一次!无论听谁的课,都请配套肖秀荣大本(苦笑
⑥相信腿姐!!
我是坚定的腿姐党,并且认为徐涛有点坑……这个见仁见智,初期过知识点的时候,听徐涛还行,轻轻松松的就听完了,但是到了冲刺阶段和押题阶段,我会觉得徐涛的课有一点不够精准,不够讲在刀刃上,相比之下腿姐太厉害了,押题神准,讲的也很好,都是干货
⑦英语练习不能断
英语我十一月底就准备好了,整个12月的二十天都没做英语练习,全在背书,作得一手好死,导致我的英语只考了74,太痛了……考前我保持了一年的手感和题感因为废了二十多天全没了(闻者落泪) 英语练习千万不能断!每天都得写个几题!
⑧人人作息不同,不要拼时间
我从小到大都是夜猫子型的,备考期间非常苦恼于起不来这件事,图书馆最早有人六点就到了,我一般九点才能开始学,有的时候还会十点开始学,一度因此很崩溃,因为起的晚又会愧疚,影响一整天的学习状态,后来冷静分析了,我起得晚是因为我十点从图书馆回宿舍后还会学习,可能别人回去就睡了,但是我十一点十二点根本睡不着,躺着也是玩手机还不如学习,学到一点多睡是我比较舒服的作息。所以后来就不纠结起不来了,就把在学习的每分每秒都抓住,都高效利用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我一般学习就很高效,不学就回宿舍躺着,不会熬时间磨洋工。
⑨心态起伏调整好
我备考期间并没有遇到动摇考研决心的情况,因为我的人生规划就是要读研,没有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计划,所以完全不会动摇考研意志。也没有因为自己没有法考,而被法考通过的同学所影响,我的想法是考研是选拔性的,是择优,难度更大;法考是作为法律人的入门资格认证,选拔性更低,并且年年都能考,所以我对此不太着急。换个角度想,考学硕的话,每个专业一年就招收个位数的学生,法考一年通过几万人,所以也不需要用法考来证明自己什么。
考研期间我对抗的最大情绪就是自我否定和孤独,尤其到了九月十月份保研结果出来的时候,朋友圈是朋友们铺天盖地的喜报,复旦交大先不议,清北就一大把,没保研的就晒一晒斯坦福,G5......宛若全世界只有自己在考研(我们学校没有保研名额,扶额)——只有你自己需要做这件挺辛苦的事,和朋友的人生轨迹全部脱节,你的朋友们并不知道考研要做什么,不知道你每天在做什么,你也不知道跟他们聊什么,自己完完全全变成异类,前方暗无天日,那种孤独感,被否定感,屈辱感,是我觉得考研期间要面对的最痛苦的事情。但是讲道理,这件事根本没有好的心态调整方法,毕竟是因为自己高考发挥的“过于出色”,只能接纳现状并尽量的改变现状,要从心底接纳自己非常弱小,非常一般的事实,平静的做一个普通人,尽量关注自己的世界,按部就班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歇斯底里并没有用,只能被情绪绑架。
换个思路想,世界本就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前路漫漫,需要仰望着别人前行的,只是各人的前路和山峰不一样罢了,这么想就常常能放过自己一把。这样极度沮丧的心理肯定是要反复出现反复克服的,道理是道理,情绪是情绪,两件事儿,要学会跟自己和解,这也不能算矫情,是每个人备考都会有的情绪。

3复试情况
人大复试考察是四项:专业课笔试(100分),英语笔试(50分),专业课面试(150分),英语面试(50分),总分300。
专业课笔试只考自己报考的那一门专业课,考察会更深更灵活。
英语笔试是一小时六篇阅读理解,难度一般。
英语面试是三人一组,抽一篇文章,先一人读一段,顺序抽签,再三人小组讨论文章给出的话题,文章难度中等,可能有不会读的生词(看命了),读完立刻就要展开讨论,时间非常紧,我当时除了自己要读的那段根本不知道其他部分的文章说了啥,就猜着说的。据说,不仅考察口语,还考察三人的配合能力,如果有三人冷场,卡壳什么的,会不太好。
专业课面试是5v1,五个老师面试,进去先抽一个题,你答完老师就问题进行补充发问,基本上不给自我介绍的时间,简单的一两句就过去了,以考察知识为主。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被追问到哑口无言,甚至被怼,这个没关系的,老师就是顺便看看大家的心理素质,只要你自己别过于失态(例如被吓哭)就行,不会就大方承认,老师不会真的怼你啦,是在考察你~

4总结
政治73是我考的最好的一门课,看了复试名单,73挺给我争气了,北京地区70+还算小小的优势耶。英语74,很一般,也就是不掉链子,原因都在上面写了,没什么可怪的。专业课因为背的晚+写字慢+自我押题很不准,也就一般般。好在四科都过得去,没有瘸腿。
总的来说,考研这件事我自认为用了6到7成力气在学习上,其余的精力用来应付抑郁啊,心态炸,心累等负面情绪上,回头看还挺不值得的,但是身处其中的时候每一点变故都让人无比疲惫,加上女生天生想得多,不可控制的会很丧,所以,心态调整是备考期间挺重要的一环,我能给出的经验就是多关注自己,多往前看,少用过去犯过的错误来反复责备自己,也要少比较、少酸、少当柠檬精。
人大法学院每年报考人数可能大概2000,进复试人数不到150,从2000变成分子的150,再从复试的21变成8,偶尔感叹梦幻到不真实,但是踏实走完每一步再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是幸运也不是幸运,是踏实做好手头事的自然而然,秘诀就是平常心+按部就班。最后想说,下了决心要做的事情要不动声色却满心澎湃啊!少说话多做事,就低头走路吧!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