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十六)

2020-12-09 11:57 作者:YUKI奏  | 我要投稿

第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

第一章  启蒙运动的进展

第一节  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被称为启蒙运动的世纪:这个世纪是我们所描述的整个文化运动的顶峰。

尊重人类理性和人权几乎是一切近代哲学思想的特征,这在十八世纪普遍流行;人性、善意、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博爱脍炙人口。甚至温情主义的政府认为增进人类的幸福和福利,是它们的职责。

第二节  伏尔泰

在法国以及确实在全欧洲,促进新精神的觉醒和新思想传播的主要认为,有伏尔泰(1694-1778年)和孟德斯鸠(1685-1755年)。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卓越多才的宣传家。他是自然神论者,从未放弃信仰上帝:“全部自然都向人们高呼上帝存在。”后来,他怀疑死后的生活,倾向于决定论:“我能做我希望做的事情的时候,我是自由的;但是,我必然希望我所希望的。”他总是无情地抨击迷信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天启的宗教是无知和欺骗的产物,是精明的僧侣利用人类的愚昧和偏见以通知人的创制品。他反对一切压迫,为文化、政治和宗教自由而奋斗,为出版自由、选举自由和议会自由而奋斗;他为在工商业中兴起而繁荣的第三等级或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

第三节  英国的启蒙运动

英国的启蒙运动几乎遵循洛克原则的哲学家都可以成为启蒙者。

第四节  德国的启蒙运动

在德国,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体系。其结果是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相结合,这就是折中主义或常识哲学;这种哲学认为宇宙和人类历史是一种唯理的、有目的的秩序,由于这种秩序是理性的表现,它完全能够为理性所理解。这种哲学的任务在于清理奥秘和扫除迷信,用理性的光来辨明万物。

启蒙运动甚至把清晰和功利的标准贯彻到美学的领域;诗歌、雕刻、建筑和绘画都以唯理主义为准则:有人说格勒特的神话是“用诗写成的道德哲学”,他的宗教赞美歌是“押韵成诗的理论神学”。

第五节  唯物主义和进化论

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英国和法国发展了;十八世纪末期,在法国文化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已经变成为流行的学说。约翰·托兰德(1670-1721年)指出,思维是脑髓的机能,是“脑髓的某种运动”;脑髓是思维的器官,正如舌头是味觉的器官一样。大卫·哈特来(1704-1757年)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依赖脑髓遵循机械规律的颤动,生理上的联合伴随心理上的联合。约瑟夫·普里斯特利(1733-1804年)把心理活动和运动等同起来,从而大胆地肯定了唯物主义对精神和肉体问题的解决。

法国人拉·美特利(1709-1751年)受笛卡尔和洛克的影响,根据笛卡尔对动物的机械解释,建立了他的唯物论:如果动物是机器,为什么人不是机器呢?

卡巴尼斯(1757-1808年)认为思维是脑髓的机能,像胃有消化的机能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毕丰和罗比耐采取形式有所变化的唯物主义,即物活论。毕丰认为赋有生命的分子是存在的,罗比耐受莱布尼茨的影响,肯定物质的各个粒子具有感觉。

自然现象,无论是物理现象或精神现象都为规律所制约,人类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都是自然的必然产物。

第六节  科学

启蒙运动的时代没有局限于宣传以前几个世纪已经形成的一般的观念,它热中于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第七节  卢梭

启蒙运动推崇知识、科学、艺术、文明和进步,夸耀人类的成就。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把科学、艺术看作是奢侈怠惰的产物,是道德败坏的根源,粗暴地动摇了启蒙运动的骄傲和自信,主张回到自然的纯朴天真状态中去。他认为人的本性天真和善良,具有保卫自己和发展自己能力的冲动,而又为同情他人所推动,受到宗教情感、感恩和崇敬心情的激励。卢梭强调情操作为精神生活因素的重要性,否定理性的发展能够使人完善。

卢梭以人民直接参政(创制权和复决权)代替代议政体。他的政治理论是瑞士共和国的理论,正如伏尔泰所遵循的洛克的政治理论是英国立宪君主制的理论一样。在卢梭那里,人民不仅包括第三等级或兴旺的资产阶级,还包括第四等级或劳动人民和农民阶级,他为第四等级要求平等权利和接触社会的束缚。

返回自然可以使人摆脱这种腐败和矫揉造作的情况,这只有靠创造自然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的教育方法才能实现。

卢梭的教育理论主张自然教育,主张自由发展儿童的自然而未变坏的冲动。教育应该从产生求知的欲望开始。

卢梭同伏尔泰一样,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赞同自然宗教的教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宗教植根于感情中,宗教是情感问题,不涉及理智,虽然宗教真理可以由理性来证明。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十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