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易,归来少年难:西安老旅行家出走半生

现代都市,所有人都想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广大鸡汤号,旅游网站,机票网站更是在鼓足劲的教育你:
人的一生,一定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唯一的问题在于,有人知道,那些旅行家老去后,怎么样了吗》?
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个出走半生的故事

在西安市灞桥火车站附近有一处简陋而别致的小院,院内绿植覆墙盖门,78岁的退休老人戚昌怀独自居住在这个院落里,享受着属于自己一人的清闲世界。
推开大门,透过一个爬满藤萝的小天井,便是一个四间平房的小院落。戚昌怀正忙着打扫本就整洁的院子。
“我这里很少来人,平时自己一人住,也不是太讲究,只落得个清闲。”
老人说,老伴和儿女们一起住,这里就成了我整理旅行游记的地方。

他,是中国的第一代旅行家

严格来说,和许多瞎玩的穷游一族不同,戚先生,俨然一个当代“徐霞客”。
“我旅行不像其他人,不穷游,不驾车,按照季节和时间规划好路线后,直接搭火车就出发了,到了目的地,按照提前做好的攻略,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一个不落。”每到一处,收集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拍照做笔记。最后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回来后还要总总计。

多年下来,游记已经可以堆满一整个小屋
在独居的小屋中,除了一张单人床和写字的桌子,剩下的就全是装满文档的铁柜子了。
为了长久保存,戚先生将多年来的游记,照片,自己的心得,都用卡纸塑封起来。仅塑封机就用坏了好几个。

这么多年积累了二三百册游记,每一册100页,算上塑封和卡纸的成本就需要上百元,加上拍照冲洗、旅途花费,每一本册子的花费少则四五千多则上万元。粗略算了一下,几十年花在旅行的费用上接近百万。

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用在了旅行上,加上老伴和子女都不和自己住,所以在生活上就过得比较随意。

问及儿女和老伴对自己的行为有何看法,老人说,他们不反对也不支持,毕竟每年都要花掉不少钱。其实,现在回头看,对于他们还是挺内疚的,空闲时间都用来旅行了,没能陪在他们身边。
但是,假如可以重新来过,我大概还是会这样做。

我想,戚先生并不是一个悲剧的人,
“试问岭南应不好 此心安处是吾乡”
既然说出了“假如可以重新来过,我大概还是会这样做”,想必已经找到了心中的精神故乡。
但,对于许多怀着旅行梦,出走梦的都市人来说
可能就只看见过网上帅气靓丽的美女旅行家,却从未见过如戚先生一般的真实旅行者。

出走半生易
归来少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