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由《南瓜剪刀》(2006)想到的
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司马相如
年轻时,曾经有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当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老师会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好孩子,好孩子的标准是要诚实、不撒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等等等等。
当我们渐渐长大,父母和老师也渐渐改了说法,他们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人,要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变通,不可以太耿直,不可以太死板,不可以死守原则。。。。
我的困惑是,既然如此,我们何必绕这么一个大圈子呢?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教小孩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学会撒谎,学会投机取巧,学会强取豪夺呢?
这一切大了之后要学会的”生存技巧“,为什么不从娃娃抓起,一开始就灌输和训练呢?那样效果岂不更好?
汇总到一点上,为什么对小孩子,我们要呈现出最好的一面?为什么成人之后,一切价值准则都要发生颠倒呢?
进一步,假如一个人在成年之后,进入社会之后,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坚持自己小的时候就习得的那些规则原则,义无反顾,会怎样呢?
接下来说到的三部番剧,就与这一主题有关。
本月初看完了一部叫做《南瓜剪刀》的动画,根据评论区的推荐,连带了解了相关漫画。
这部番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正!这个“正”指的是三观、中心思想。
第二个持续感觉就是——卡酷伊!女主爱丽丝少尉太帅了!静御前太帅了!(个人觉得,这部作品绝对应当是静御前的代表作之一啊,可爱中带着帅气的声线和少尉完美融合!)

《南瓜剪刀》讨论的主题是偏政治性的:战争、阴谋、阶级、OO、恐怖、和平等等是它的关键词。
处理这一系列话题,难度不言而喻。而假如表达方式是漫画或动画的话,难度又会增加。难能可贵的是,原作者以及动画的制作组处理得还算是平稳,没有偏、没有崩就是最大的成功。
但是,核心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这部作品想讨论的主旨都过于严肃和宏大,所以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就是作品内涵整体略显幼稚。。
通常情况下,这会使作品中的核心人物显得很中二,但《南瓜剪刀》中的少尉却并没有!我认为,这一点,是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
强调这一点,是想做个横向比较。
这里要搬出一部大名作——Fate/Zero。F/Z我完整刷过两遍,中间间隔了好几年。第一次看的时候,由于saber这个人物我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太深的印象,同时囿于当时对动漫的理解偏浅,对于内涵方面的东西还真没在意。二刷的时候,我侧重了这部作品的思想。在这次观看过程中,我觉得老虚明显是将切嗣和saber置于了一个对立面(作为契约双方,这个架构还是很赞的),切嗣更容易激起我的共鸣,我觉得自己也更容易理解切嗣这个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不过,与此同时我发现,saber这个人物,显得格外中二。很多细节之处,她的发言让人觉得”憨“得不行,完全就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少女,满脑子就是她的那些”骑士精神“。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老虚变成了saber的高级黑。。

同样作为剧中核心人物,同样以少女形象示人的两个角色,一个爱丽丝少尉,一个亚瑟王saber,两个人在”二不二“这个点上显示出了明显差异。。这点折射出主创者在表现手法和技巧上的差异(距)。(*我认为二者的核心差异在于智慧程度,少尉随着剧情发展在不断地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讲究策略,而saber这个人物,在F/Z中的设定我认为过于简单了,这导致她在几位阴谋家的映衬下,显得有些。。。)
说到saber在F/Z中的空想和中二,又让我联想起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谈及这位人物,主要是因为最近正在看一部台配老番——《堂吉诃德》,那么,这位人物也就不用介绍了。。

这部番质量还是很高的,尽管年代久远,但制作并不马虎。同时,台配也很经典。我基本上是把它当作广播剧来听。
我看了b站和DB与堂吉诃德有关的评论。一时间感慨良多。
我觉得,假如把前面说的,F/Z中saber的那种”二“和”憨“推向极致的话,就会发生某种不可思议的奇妙变化,最终结果,就是——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
不少人都说,堂吉诃德让他们想起了自己年少轻狂的时代,很多人说,看到最后,这部作品会让人落泪,而不是发笑。(这一点是优秀喜剧的特质——剥开颜色明亮的嬉笑外皮,里面却是灰黑色的悲哀内核。)
我认为,堂吉诃德代表的是人在重要岔路口上的一个选择:在基本价值和原则方面,我们究竟是义无反顾地一路坚持,“哪会怕有一天会跌倒”(beyond),还是随机应变地妥协放弃,以扭曲换来所谓的完好无损?毫无疑问,堂吉诃德选择的是走人少的那条路,也就是圣经里说的”窄路“。正因如此,才显得珍贵!当站在这边”大路“上的人们望着另外一边,冲向风车的那个身影,有人会嘲笑他的中二、他的疯癫、他的愚蠢,可也一定会有人在内心深处产生出羡慕与向往,因为那个身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初心!
同时,堂吉诃德提示我们:为什么一个人越正直、越诚实,就会显得越疯癫、越痴愚,这到底是一个人的悲哀,还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呢?
金木的呼喊“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将如同审判的钟声,永远回响在人类社会。。
最后摘录两段话,作为结束:
木辛 2018-12-05
花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一种空虚和苦涩足足震颤了我十秒钟,五秒给了堂的死亡,三秒给了桑乔的泪水,还有两秒钟给了我自己。即便你的长矛未曾生锈,你又岂敢义无反顾地刺向巨人的风车?即便给你的卢赤兔,你又岂敢在世俗的眼光中驰骋? 所以十秒钟之后,我又回到我灰色的生活里,没有尽头的工作,几十年的房贷以及渺小的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梦想。 算了吧人生,就这逼样了! 这个世界竖着一面巨大的镜子,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里边还是在外边。 想起福柯的愚人船,究竟谁在船上,谁在岸上?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评论,来自豆瓣)
敢于此生求索那颗心,
管它征途遥远,
道路多险峻。
为正义而战,
何须踌躇不定,
哪怕烧灼在地狱火中
也自阔步前行!
我若能为这光辉使命
穷尽一生追寻,
多年后待到长眠十分,
我心亦能安宁。
而人间,
定不同往昔,
纵然我,
终将疲倦无力,
仍要用伤痕累累的双手,
去摘,
遥不可及的星!
(一首让人泪流满面的诗歌)

*上图来自sohu.com/a/301525651_115479
**原文写于20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