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首邑:长安历史文化陈列
2008年下半年,我刚考入陕师大时,被安排在老校区。每次乘坐公交车前往新校区,经过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时,都会看到对面的长安区博物馆。这座建筑非常奇特,两侧装饰着“大布黄千”的雕塑,大门像一个巨大的轮子,显得不伦不类!
2010年下半年,搬到新校区后,我经常步行去那里参观。但是,年底当我再次来到长安区博物馆,这里竟然在“一夜之间”被拆除了!

博物馆被拆除后,当年的展品就被放回库房,再也没有对外展出过。今年9月10日教师节,我们前往陕师大长安校区看望老师,得知长安区的新博物馆,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于是,午饭之后,我与学弟学妹一起,步行前往樱花广场南侧新落成的长安文化中心,按照指引来到三层和四层的博物馆。当领到门票时,我惊奇的发现:门票上的图案,竟然还是当年老博物馆的样子!

如今,新博物馆虽然面积变大了,但是陈列的基本结构,继承了当年老馆的风格。依然以“神州首邑”为主题,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多个章节。时隔六年,再次看到久别的文物,让我感到“如遇故人”!

1、远古村落
长安,《史记》中描述这里“资甚美,膏腴之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如今的沣河下游两岸,分布着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以客省庄遗址最为典型。它位于西安城西南20多公里处的沣河西岸,以新石器时代的陕西龙山文化和西周时代遗存为主。
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复原展示出客省庄遗址发现的半地穴式房址。它们均为“吕”字形,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地面为平整的硬土。后室为圆形或长方形,中部设有灶坑;前室为长方形,挖有一龛形“壁炉”和小窖穴,有斜坡通向屋外。

这里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以孔接近刃部的长方形石刀为主,还有石锛、骨铲、陶刀等。陶器多为篮纹灰陶,鬲是客省庄二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制作方法:先用模制法做成三足,再用泥条盘筑法接上器物身。



2、丰镐立都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营建丰京,周武王又在东岸建造镐京,两者并称为“丰镐”。孔子曾赞誉西周王朝:“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丰镐遗址位于长安区的马王镇和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考古工作者已经基本确定遗址面积近17平方千米。
1998年,在五星乡进步村的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了鼎、簋、爵、尊、觚、觯、戈、矛等八件青铜器。其中,鼎为方形,内有“祖辛父乙”四字铭文,带有明显的商代特点,应该是对商战争中的战利品。


1992年,在申店乡徐家寨村出土了著名的“吴虎鼎”,内有163字铭文,记述了周宣王赐给“吴虎”土地的事件。铭文中有比较确切的纪年文字,因此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推断西周纪年和王年的七个重要支撑点之一。如今,作为长安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被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3、京兆城南
秦汉时期的长安,由于京畿近郊的地缘优势,这里成为皇家修建离宫别苑的首选之地,也是帝王将相选择陵寝的风水宝地。长安境内分布着大量秦汉时期的墓葬,尤以凤栖原、杜陵原、少陵原、曲江等地最为密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考古研究所、长安区文管局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墓葬,形制多为竖穴土洞墓和砖室墓,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铁器和金银器等。陶器以罐、仓、灶、壶、勺、动物俑等最为常见,铁器多为兵器,铜器以鼎、壶、灯、香薰、镜等居多。


1998年,在韦曲镇北塬的7171厂,发掘了一座西汉早期墓。它的形制为竖穴式土洞墓,左侧有一耳室,共出上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32件,包括铜鼎、香薰、铜灯、铜印、玉印、错金银虎镇、铜壶、铁剑、陶灶等。



其中,卧桶壶共有两件,一件四系,一件双系,小口,短颈,长桶形器身,此种器物以前未见出土。这种器物曾出现在河南打虎亭汉墓的壁画中,有人认为壁画描绘的是制酒作坊,并考证此器名为“磕”,乃盛放酒的容器。

4、城南韦杜
从西汉以来,关中就流传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说法,形象描述了世居长安城南的韦、杜两个家族。唐代是韦杜氏族发展的全盛时期,逾百人官至太守、刺史,二十多人被拜为宰相,成为除李唐皇室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势力。
韦氏、杜氏的墓葬群,历年来都是长安地区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多年来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韦氏家族的墓地在韦曲镇北塬南里王村周围,杜氏家族的墓地在大兆乡司马村周围。
墓葬的年代,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并且以隋唐时期为最多,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玉器、金银器、瓷器、三彩器以及陶器等文物。其中的壁画和墓志铭,为研究唐朝社会生活和韦杜两家族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5、中南佛都
长安是佛教的嫡传中心,也是佛教完成中国化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终南山可谓“中国佛教的摇篮”。这里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国立译经场、第一个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机构的所在地,也是众多僧人修行之所,佛教诸宗的策源地。
展厅中陈列着天池寺、香积寺、华严寺出土的珍贵佛教文物,包括舍利石函、石棺、琉璃瓶、铜净瓶等,其中不乏舍利这样的神秘之物。





可惜的是,这里大量的文物出土之后,没有及时编写报告或者简报。因此,本人对它们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在此也无可奉告了!
6、藩府重镇
唐代之后,长安再也不是国家的首都,但在宋、元、明、清各代都有遗址和墓葬分布,历年来也都有文物出土。宋代白瓷人物壶,头戴鹄冠,体态丰盈,双手合抱一瓶作流,底部墨书款识。当年上课时,老师曾告诉我们,它差点被当作赝品扔掉!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朱元璋建藩封王,将次子朱樉封为秦王,担负起拱卫西北边疆的重任。明代秦藩王的家族墓地,分布在大兆、杜陵一带,如今很多村落都是当年守陵人和驻军的后代,总称为“九井十八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