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 Oct Record: TME&PTCG&龙门

这周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
有一些工作做的很漂亮,有一些计划还是没完成。
一声长叹。
怎么办?怎么办?

本周没有完成的计划:对TAMs的研究遭遇了困难,对anoikis的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本周也没有敢挑战一下复现R。引文的搜集虽然没有达到要求的数目,但好消息是经过痛苦的思索,总算是想明白了一个大致可行的大纲。
完成的计划:
①明天想看《精疲力尽》,虽然没有提前下载,但还好b站有片源。
②对失巢凋亡有了自己的一点片面的小理解,看了4天的文献,知道了这部分涉及到的通路。一个遗憾是看的综述水平实在不高,没能体系化理解这个凋亡。但至少有了自己的想法。
③看完了《书读完了》

十月过去了,抒发一点小感想吧
说实话,这个月已经是最近两三年最努力的一个月了。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觉得有诸多不甘心。明明已经尽可能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但仍旧有太多太多可以提高的地方。而且,这个月已经创了新高了,那下个月呢?难道还能再创新高吗?封控的负面效应已经逐渐体现了,自己要怎么handle?
这个月创新高的前提是什么?是我把时间花在了补课上。从20分到60分,虽然看似提升巨大,但付出的时间,绝对比60分到85分少。简单的东西,在这个月都被我学完了,真正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花脑力做的工作,之后才慢慢开始。在我人生的二十四个年头中,从来没有处理过这么复杂的问题。我也没有面对这种问题的经验。更令人尴尬的是,我摆烂的经验不仅有,而且很多。
这周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反思,是不是之前,自己学习太过任性?学习全凭兴趣,靠本能驱动自己学习。若是花几个礼拜就能完成的工作还好,一旦遇到需要几个月才能处理完的长流程,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外,就只能开始摆烂了。哪怕是玩游戏也是如此。
但是短到一篇学术论文,长到毕业论文,再到之后的科研基金项目,都不是几个礼拜就能搞定的东西。
所以说啊,真正的挑战下个月才刚开始。

肿瘤实在是太过复杂了!
月初的时候,我知道了一个词:内渗。月尾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过程的复杂程度竟然从两个汉字直接膨胀到爆掉了我的内存。
仅仅是单核细胞从骨髓或脾脏转移到组织这一个过程,就能学太久。而我在月中的ppt里,竟然一句话就带过了,顺便还加了另一个复杂程度不下于此的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
曾经大二的时候,以为一本《免疫学概览》就够用了,现在才发现,看这本书,连免疫学的门槛都不知道有多高,更别提迈过去了。
不过反过来想,我这个月也确实成长了太多。去年的时候,看黄教授的报告,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4月份的时候跑wb,根本不知道那几个蛋白代表什么。今年5月看师姐的博士开题,也不知道在干嘛。现在至少已经了解这些工作背后的原理了,尽管比较粗糙,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掌握,但勉强算得上“观其大略”。
乐观点总结一下这个月,自己成长的甚至有点过于快了,本以为月中做的ppt就已经是最高水平了,现在回头再看,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全是入门。

这个月做的不足的地方:
①看文献做的笔记太粗,不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只是把原文摘抄进笔记里,在录入阶段就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没有将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网状结构体现在笔记里。这种偷懒造成的后果就是顾头不顾腚,文献越看,难度越大。看完了觉得自己懂了,隔几天发现全忘了。
可能的解决办法:学习学一下网状笔记的构建,如何将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是看文献的重点。如果只是按照一篇文献的大纲式罗列来记笔记的话,那肯定是没办法将文献与文献之间融会贯通的。
②畏难,想放弃的情绪一天比一天严重。早上觉得没睡醒效率不高,下午再看,下午觉得没睡醒效率不高,吃个晚饭再看。晚上开始徒增焦虑,姗姗来迟,结果又做不出来什么结果,恶性循环。生信的东西也没学。寄希望于明天也无济于事。
可能的解决办法:早睡早起。控制了睡眠代表着自己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要坚持长跑,对身体的控制力上升,也有助于保持更久的专注力,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另外,就像《论持久战》里讲的一样,速胜论和投降论,都是不对的。如果真的想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就要看足够多的文献,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才能让文章有文气,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走出舒适圈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两天因为科室办年会,要联系各种专家。我是不擅长这种工作的,总希冀于发短信就可以解决问题,没想到最后还是要一个一个打电话。万幸经过电话沟通后工作都顺利完成。希望这份经历能帮助我完成后续的工作。
我以前是一条没有目标的鱼,想游到哪就游到哪,现在我看到了龙门。
自己面对的问题越复杂,就越要把控好自己的状态和情绪,让自己高效工作的时间尽可能长一点。毕竟,和“复杂”相处这件事本身,就很美妙。尽管摆烂了这么多年,但我依旧是一个对“难题”没什么抵抗力的人,或者高情商的说法:对世界的未知仍充满着好奇。

十月的另一大遗憾是,没能开始学高等数学,以及没能继续练习科研绘图。下个月一定要早睡早起,为学习这两部分的内容留出时间!
人生总归是不完美的。尽管12月能在广州举行全国第一场官方PTCG全国性赛事,但11月封控在校,根本没机会攒积分。很可能连报名参加大师赛的机会都没有(甚至官方可能根本不想让普通人报名也说不定)。
但是乐观点想,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就算我能顺利报名,以我现在目前的卡牌实力,卡组构筑的经验,真的能和别人在全国赛事上一决雌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错过这次大师赛,也不见得就当不了宝可梦大师。最关键的还是趁简中这个全新的环境,保持冷静的心态,戒骄戒躁,认真钻研卡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和学习肿瘤一样,不能速胜论,也不能投降论。
贵在坚持。
波克基斯,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