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太极拳(和瑜伽),是要找到身体的天然弹性。
如果练习太极拳,出现过膝盖疼,各种疼痛
善用身体,
感受本能的优势,
比如“小尾巴”(尾闾)的
源于动物本能的平衡能力,
善加利用,
而不是一味的利用单块肌肉的收紧再收紧。
(所以如果
骨盆或脖子
出现了不平衡,
头晕摔跤,
各种源于不平衡状态
出现的不良结果
都是不能幸免的必然结果)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
站不稳的时候就会
发现脚掌要抬起来,
于是越想用脚趾头去抠地,
臀部就会被动往后住上翘,
大脑感受到由下而上的不安全,
就会拼命的向前抻脖子,
即使不摔倒,
也处于一种全身紧张的状态,
任何一个外加的微小状态,
都能让人摔到。
那是因为身体失去了
微调的弹性。
腰不好的时候,
身体就出现了断层,
当源于地面的震动,
反馈到身体里,
没有身体中段的弹性调节,
恶性结果就会出现在
脚踝上,
膝盖上,
脖子上,
肩膀上,
甚至于肚子的疼痛上,
等等各种不可思议的方向,
这也是一种必然。
比如一用腿发力,
就把腿紧绷成了一根棍,
还是一根反向凹膝盖的棍儿,
丧失了膝盖天然的弹性,
久坐膝盖疼,
走路膝盖疼,
有时候问题的根源
居然是来源于膝盖上方的肌肉过于收紧紧张。
而不是想象中的,
肌肉量不足。
都是可以类推出来的结果。
学习身体的应用,
优先找到安全的弹性,
比优先收紧再收紧丧失弹性更重要。
什么书也教不了这个理,
许多前行者的智慧总结出来的结论,
但太烧脑,
也是确有此事。
所以会变得越来越像玄学,
不是因为玄,
而是确实有那么一点超乎想象。
因为我所感受到的太极拳,
更多的在,
将找到的生物本能
更好的发挥利用出来,
所谓的松沉
是抛弃既有的发力习惯,
而不是真的放松。
包括我本人
在初期练习的时候,
也是过多地把关注力放在前而不是后。
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个分享源于#太极,但不止于太极, 我看到的#瑜伽 也类似